当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的时候,先告诉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对方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其中最受大众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众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但五祖却批评说:“作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这时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里也请人在墙上代写了一首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把大法衣钵传给了他,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从这两首偈子可以看出禅秀的境界虽然很高,但是仍然不免于有相有为,有所造作,而惠能大师则体证“诸法无所得空”的智能,世间上的一切本来无所失,又何来所得呢?一个在“有”上用功夫,一个在“无”上见真章,难怪五祖要将衣钵传给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