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习相应品第五(有十六经)(初一日诵)
何义.不思.念.惭二戒敬各二.及本际
二食.尽智.说涅槃弥醯.即为比丘说
(四二)中阿含习相应品何义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持戒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持戒者。令不悔义。阿难。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
复问。世尊。不悔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不悔者。令欢悦义。阿难。若有不悔者。便得欢悦。
复问世尊。欢悦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欢悦者。令喜义。阿难。若有欢悦者。便得喜。
复问。世尊。喜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喜者。令止义。阿难。若有喜者。便得止身。
复问。世尊。止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止者。令乐义。阿难。若有止者。便得觉乐。
复问。世尊。乐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乐者。令定义。阿难。若有乐者。便得定心。
复问。世尊。定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定者。令见如实.知如真义。阿难。若有定者。便得见如实.知如真。
复问。世尊。见如实.知如真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见如实.知如真者。令厌义。阿难。若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便得厌。
复问。世尊。厌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厌者。令无欲义。阿难。若有厌者。便得无欲。
复问。世尊。无欲为何义。
世尊答曰。阿难。无欲者。令解脱义。阿难。若有无欲者。便得解脱一切淫.怒.痴。是为。阿难。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阿难。多闻圣弟子因定便得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难。是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何义经第一竟(五百二十九字)。
(四三)中阿含习相应品不思经第二(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曰。阿难。持戒者不应思。令我不悔。阿难。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难。有不悔者不应思。令我欢悦。阿难。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欢悦。阿难。有欢悦者不应思。令我喜。阿难。但法自然。有欢悦者便得喜。阿难。有喜者不应思。令我止。阿难。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
阿难。有止者不应思。令我乐。阿难。但法自然。有止者便得觉乐。阿难。有乐者不应思。令我定。阿难。但法自然。有乐者便得定心。阿难。有定者不应思。令我见如实.知如真。阿难。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见如实.知如真。阿难。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不应思。令我厌。阿难。但法自然。有见如实.知如真者便得厌。阿难。有厌者不应思。令我无欲。阿难。但法自然。有厌者便得无欲。阿难。有无欲者不应思。令我解脱。阿难。但法自然。有无欲者便得解脱一切淫.怒.痴。
阿难。是为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心。阿难。多闻圣弟子有定心者便见如实.知如真。因见如实.知如真便得厌。因厌便得无欲。因无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阿难。是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谓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不思经第二竟(四百五十字)。
(四四)中阿含习相应品念经第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多忘无正智。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念经第三竟(一百五十一字)。
(四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惭愧经第四(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惭愧经第四竟(二百四字)。
(四六)中阿含习相应品惭愧经第五(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外皮。则内皮不成。内皮不成。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诸贤。若比丘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不害外皮。则内皮得成。内皮得成。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惭愧经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六(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四八)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七(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诸贤。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七竟(三百九字)。
(四九)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八(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无是处。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处。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处。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处。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八竟(三百字)。
(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九(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不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习相应品本际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五盖习。答曰。三恶行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曰。不护诸根为习。
不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护诸根习。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习。不正念.不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念.不正智习。答曰。不正思惟为习。不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思惟习。答曰。不信为习。不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信习。答曰。闻恶法为习。闻恶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恶法习。答曰。亲近恶知识为习。亲近恶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恶知识习。答曰。恶人为习。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明.解脱习。答曰。七觉支为习。七觉支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七觉支习。答曰。四念处为习。四念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四念处习。答曰。三妙行为习。三妙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妙行习。答曰。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亲近善知识为习。亲近善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善知识习。答曰。善人为习。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本际经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习相应品食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
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如是有爱亦有食。非无食。
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食经第十一竟(一千八百三十三字)。
(五三)中阿含习相应品食经第十二(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
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
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善人具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食经第十二竟(九百三十字)。
(五四)中阿含习相应品尽智经第十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摩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知有见者。便得漏尽。非不知。非不见。云何知见便得漏尽。谓知见苦如真。便得漏尽。知见苦习.知见苦灭.知见苦灭道如真。便得漏尽。尽智有习。非无习。何谓尽智习。答曰。解脱为习。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解脱习。答曰。无欲为习。无欲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欲习。答曰。厌为习。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厌习。答曰。见如实.知如真为习。见如实.知如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见如实.知如真习。答曰。定为习。定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定习。答曰。乐为习。乐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乐习。答曰。止为习。止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止习。答曰。喜为习。喜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喜习。答曰。欢悦为习。欢悦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欢悦习。答曰。不悔为习。
不悔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悔习。答曰。护戒为习。护戒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戒习。答曰。护诸根为习。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观法忍为习。观法忍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观法忍习。答曰。玩诵法为习。玩诵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玩诵法习。答曰。受持法为习。受持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受持法习。答曰。观法义为习。观法义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观法义习。答曰。耳界为习。耳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耳界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往诣为习。往诣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往诣习。答曰。奉事为习。
若有奉事善知识者。未闻便闻。已闻便利。如是善知识若不奉事者。便害奉事习。若无奉事。便害往诣习。若无往诣。便害闻善法习。若不闻善法。便害耳界习。若无耳界。便害观法义习。若无观法义。便害受持法习。若无受持法。便害玩诵法习。若无玩诵法。便害观法忍习。若无观法忍。便害信习。若无信。便害正思惟习。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习。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习。若无解脱。便害尽智习。
若奉事善知识者。未闻便闻。已闻便利。如是善知识。若奉事者。便习奉事。若有奉事。便习往诣。若有往诣。便习闻善法。若有闻善法。便习耳界。若有耳界。便习观法义。若有观法义。便习受持法。若有受持法。便习玩诵法。若有玩诵法。便习观法忍。若有观法忍。便习信。若有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尽智。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尽智经第十三竟(八百六十八字)。
(五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涅槃经第十四(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涅槃有习。非无习。何谓涅槃习。答曰。解脱为习。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解脱习。答曰。无欲为习。无欲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欲习。答曰。厌为习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厌习。答曰。见如实.知如真为习。见如实.知如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见如实.知如真习。答曰。定为习。定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定习。答曰。乐为习。乐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乐习。答曰。止为习。止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止习。答曰。喜为习。喜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喜习。答曰。欢悦为习。欢悦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欢悦习。答曰。不悔为习。不悔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悔习。答曰。护戒为习。护戒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戒习。答曰。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苦为习。苦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苦习。答曰。老死为习。老死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老死习。答曰。生为习。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生习。答曰。有为习。有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有习。答曰。受为习。受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受习。答曰。爱为习。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爱习。答曰。觉为习。觉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觉习。答曰。更乐为习。更乐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更乐习。答曰。六处为习。六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六处习。答曰。名色为习。名色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名色习。答曰。识为习。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识习。答曰。行为习。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行习。答曰。无明为习。
是为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处。缘六处更乐。缘更乐觉。缘觉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缘老死苦。习苦。便有信。习信。便有正思惟。习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习正念正智。便有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习解脱。便得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涅槃经第十四竟(六百六十三字)。
(五六)中阿含习相应品弥醯经第十五(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摩竭陀国。在阇斗村莽奈林窟。
尔时。尊者弥醯为奉侍者。于是。尊者弥醯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阇斗村而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边。见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冷暖和适。见已欢喜。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冷暖和适。若族姓子欲学断者。当于此处。我亦有所断。宁可在此静处学断耶。
于是。弥醯食讫。中后举衣钵已。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今平旦著衣持钵。入阇斗村而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边。见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冷暖和适。我见喜已。便作是念。此地平正。名好奈林。金鞞河水极妙可乐。清泉徐流。冷暖和适。若族姓子欲学断者。当于此处。我亦有所断。宁可在此静处学断耶。世尊。我今欲往至彼奈林静处学断。
尔时。世尊告曰。弥醯。汝今知不。我独无人。无有侍者。汝可小住。须比丘来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奈林静处而学。
尊者弥醯乃至再三白曰。世尊。我今欲往至彼奈林静处学断。
世尊亦复再三告曰。弥醯。汝今知不。我独无人。无有侍者。汝可小住。须比丘来为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奈林静处而学。
弥醯复白曰。世尊无为无作。亦无所观。世尊。我有为有作而有所观。世尊。我至彼奈林静处学断。
世尊告曰。弥醯。汝欲求断者。我复何言。弥醯汝去。随意所欲。于是。尊者弥醯闻佛所说。善受善持而善诵习。即礼佛足。绕三匝而去。诣彼奈林。入林中已。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尊者弥醯住奈林中便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与害念。彼由此故便念世尊。于是。弥醯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我至奈林。于静处坐便生三恶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与害念。我由此故便念世尊。
世尊告曰。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有五习法。云何为五。弥醯。比丘者。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一习法。复次。弥醯。比丘者。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二习法。复次。弥醯。比丘者。谓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三习法。复次。弥醯。比丘者。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四习法。复次。弥醯。比丘者。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是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弥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五习法。
彼有此五习法已。复修四法。云何为四。修恶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得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
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弥醯。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恶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弥醯。若比丘得无常想者。必得无我想。弥醯。若比丘得无我想者。便于现法断一切我慢。得息.灭.尽.无为.涅槃。
佛说如是。尊者弥醯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弥醯经第十五竟(千三百二十三字)。
(五七)中阿含习相应品即为比丘说经第十六(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有五习法。云何为五。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一习法。复次。比丘。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二习法。复次。比丘。谓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三习法。复次。比丘。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四习法。复次。比丘。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谓第五习法。
彼有此五习法已。复修四法。云何为四。修恶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习禁戒。守护从解脱。又复善摄威仪礼节。见纤芥罪。常怀畏怖。受持学戒。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得所可说圣有义。令心柔软。使心无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渐损.说不乐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燕坐.说缘起。得如是比沙门所说。具得。易不难得。
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若比丘自善知识与善知识俱。善知识共和合。当知必修恶露。令断欲。修慈。令断恚。修息出息入。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若比丘得无常想者。必得无我想。若比丘得无我想者。便于现法断一切我慢。得息.灭.尽.无为.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即为比丘说经第十六竟(六百八十三字)。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千七百五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