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轮融资之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干得热火朝天,那边投资者们却有点坐不住了,因为他们除了看到腾讯买了几台服务器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甚至当马化腾再度囊中羞涩,又打算向投资方们借钱时,投资者们一个个都不再是心甘情愿了,他们觉得这个小企鹅简直是一个喂不饱的无底洞,如果再这么折腾下去,就算给他们100%的股权也得赔个精光。于是,他们拒绝再借给腾讯一分钱。
当时,IDG还算是比较积极,到处帮着找接盘人,希望能够让腾讯渡过这个难关。相比之下,香港盈科的态度并不明朗,甚至在某个时间段里,香港盈科表示自己可以考虑跟进,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跟进,这让马化腾实在摸不清对方的真实想法。最后,香港盈科由李泽楷本人在香港盈科附近的一家露天茶餐厅里,跟腾讯签署了一个预投资的协议,同时支付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定金。
香港盈科一直在观察着腾讯的变现价值,他们认为,腾讯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有着迅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而这个数据对香港盈科的最大好处是,他们想要将这些用户和电影业结合,为此还特意找来了香港商业片的王牌导演王晶,让他和腾讯面谈,可是也没有什么结果。后来,香港盈科又找到了中公网的谢文,谢文自己的讲述是,香港盈科和他草拟了一份协议,联合霸菱基金给中公网注册6000万美金,在这笔庞大资金开销中,有4500万美金是专门用来收购腾讯的。可惜的是,在这份协议草签后不久,谢文居然被他的同学兼老板给辞退了,于是有关腾讯的收购计划也竹篮打水一场空。
香港盈科还曾将腾讯推荐给自己的关联单位——TOM集团,虽然TOM集团与TOM在线的高层都和腾讯有过往来,然而关于投资腾讯的事最终也是没有了下文。不过,拒绝归拒绝,毕竟已经投入了上百万美元,要是眼瞅着腾讯就这么垮掉了,IDG和香港盈科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于是他们还是尽量帮马化腾支招。
让马化腾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和团队热火朝天地为小企鹅而努力之际,他们遭遇到了“互联网寒冬”,小企鹅的生存再次面临危机——账面上的钱很快又不够了。
正当马化腾为下一步融资发愁的时候,一个美国人出现在了腾讯的办公室里,他叫网大为,是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中国业务副总裁。
这个MIH,是从富得流油的南非起家的,他们也绝非一般的投资者,不仅财大气粗而且拥有雄心壮志。网大为所做的主要业务是互动电视和收费电视,那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年营业额上亿美元,市值则是40多亿美元,实力相当雄厚。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很想在这块东方的土地上寻找一个比较靠谱的合作伙伴,由此进入中国市场。
一个偶然的机会,网大为无意中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都是通过一个名叫QQ的小软件来连接起来的,他意识到这是互联网上最核心的资源,所以就萌生了想要认识这家公司老板的念头。然而刚接触腾讯的时候,网大为却发现这个小公司的老板在网站首页上根本就没有留下手机号码,甚至连电子邮件信箱也没有,只有一个QQ号码。更糟糕的是,网大为总也见不到这个老板,而他也不想轻易安装这个名叫QQ的软件,因为他觉得里面可能会有病毒。
2000年6月,网大为通过各种途径终于找到了马化腾的联系电话,忍不住给马化腾打了一个电话。网大为清楚地记得,在他介绍自己公司的时候,当时好几位腾讯的创始人都笑了,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网大为公司存在的问题——腾讯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由于网大为非常具有投资眼光,所以他成功帮助MIH和腾讯结缘。2001年,MIH从盈科手中一举买到了腾讯20%的股权,此外还从IDG手中收购了腾讯13%的股份。不过很快,MIH就发现自己实在是太胆小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腾讯的发展空间,也不想仅仅扮演一个参股投资的配角。
2002年6月,腾讯控股其他几个创始人将自己手中持有的股份出让给了MIH,腾讯的股权结构由此发生了新的变化。不过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经营管理的界定上,MIH和腾讯的高层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协商:在MIH短暂控股的时期,腾讯控股的具体经营管理还是要由马化腾等人来全权负责,MIH只能派出两名非执行董事,而且不具备具体管理的权力。
对此,马化腾的思路非常明确:钱不是白拿的,但不能让外人控股,更不能让他们插手经营,否则不如不要钱。
记得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曾这样说道:“从理论上讲,资本似乎永远都应该代表企业的长期利益,但实际上确实有资本本身并不代表企业长期利益的情况。这类情况的第一种表现是资本本身站得角度就不够高。比如,现在在中国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上,有很多基金经理现在自身都处于动荡的状态。所以可以理解,他们给出的意见经常不是从企业的长期利益来考虑的。”
正是因为马化腾当时坚持了管理团队控股,所以避免了不少麻烦,这也体现出了他作为一名战略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当然,MIH为腾讯带来的股权结构也是非常稳定的,这也是腾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香港盈科也曾经后悔,但是能在2001年那样不景气的时代,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110万美元买来的股权,也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不过对于马化腾来说,这一次的融资就是一个字——乱。他讲了一句话:“关键是要尽量搞清楚,每个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是有益的还是阻碍的。”
马化腾在为公司进行第二次融资的时候,两个老股东都给腾讯提供了100万美元贷款,然而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救命的钱,在这笔钱过后,要么继续将股份让出,要么自动退出。
据说,曾经有员工去找马化腾签字,进了办公室才发现马化腾居然是在这里过夜的。当时的马化腾头发蓬乱、脸色蜡黄、两眼无神、布满血丝,一副非常憔悴的样子。由此可见,马化腾当时承受的压力和抉择是多么艰巨。然而,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的劲头,最终让马化腾渡过了难关,也获得了创业道路上最宝贵的经验积累。一边赚钱,一边成长,或许这才是所有创业公司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