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回到彭城,就该义帝倒霉了,因为义帝一直居住在这里。
项羽将义帝迁走,暗中命令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及临江王共敖于江心截杀。可怜一个放牛娃,有牛不放跑来玩政治,结果搭进了一条老命。
还有一个韩王成,虽然项羽名义上保留了他的王位,但心里恨他跟了刘邦,不跟自己。所以项羽不让韩王成回封地,带他回到了彭城。此后韩王成就沦为项羽撒气发火的玩具,先是废除了他的王位,改封他为穰侯,又随便找了个借口,把韩王成给杀了。
这就是项羽行事颠三倒四、不可理喻的性格。你既然视刘邦为敌人,杀掉刘邦不就完事了吗?可是他杀不掉刘邦,他在刘邦面前,举止失措,张口就说错话,所以他挑老实巴交的韩王成下手。却没有考虑到,杀掉无辜的韩王成,反而更让诸侯心寒齿冷。
而刘邦得知项羽将自己封锁于巴蜀,当时就气坏了,大吼大叫,要跟项羽拼老命。周勃、灌婴和樊哙都劝他,萧何则说:“封在巴蜀,虽然说地方艰险,可总比死了强点吧?”
刘邦大怒:“怎么就会死呢?”
萧何说:“如今我们的军队不如人家,百战百败,不死还能怎么样?我希望大王你能够淡定点,称王巴蜀又有什么不好?只要大王能够广集天下贤士相助,取用巴蜀的财富,到时候再打回来,由大王你重新分封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刘邦:“这……那就这样吧。”
刘邦无奈接受现实,但他的统战工作继续进行,给了张良一百镒金子,两斗珍珠。张良把这些东西统统送给了项伯。刘邦乘机走项伯的后门,要项伯向项羽请封给刘邦汉中的全部土地——项羽居然答应了。
没办法,刘邦是精通人性的黑色大师,项羽明明知道他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威胁,但一旦和刘邦打照面,就被刘邦摆平,没办法对他下手。
诸侯们开始动身了,各自赶赴自己的封国,去享受胜利的果实。这时候各路诸侯中不得志的员工开始了大跳槽,有的离开刘邦去投项羽,有的离开项羽来投刘邦。长期在项羽手下郁郁不得志的韩信,也带着他的宝剑,满脸悲愤地跑到了刘邦这边——但刘邦也没有重用他,他还得继续考虑跳槽的事。
奇怪的是,项羽又主动给了刘邦三万士兵。而刘邦进入汉中的时候,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通过的栈道,一方面是防备从诸侯方面来的盗兵——实际是怕项羽对他来个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可以向项羽显示自己没有向东用兵的意思。
可是项羽,他为什么要给了刘邦三万士兵呢?
史家陈隆予先生分析说,这三万士兵,其实是监视刘邦的。项羽对刘邦充满了警惕。
这个解释,乍听起来古怪非常,刘邦又不是孤家寡人,手下有兵有将,派来的三万士兵,又不可能将刘邦的十万人马团团围起来,怎么监视刘邦?
而且,这三万士兵,连个主将都没有,项羽就是把三万士兵派过来,让他们成为刘邦的军队,这叫什么监视?
推敲起来,项羽可能是真的想用这三万士兵监视刘邦。因为项羽没什么特工经验,更不懂得统战,他手边的亲信又统统封了王,不可能派出将领去汉中,只能派上一堆大头兵。他心里想的是,我有三万人监视着你,谅你刘邦不敢轻动。他显然忘了刘邦是个大活人,能够举重若轻地把这三万人改造成战场上的杀手,再带他们回来杀项羽。
可见项羽的思维是不连续的、非逻辑的。做事情只能想到第一步,没有能力研判出此后的变局。这种做事时顾头不顾尾的鲜明粗人风格,体现在他分封天下上,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乱子。
最先闹起来的,是田荣。田荣征战一番,却因为不听项羽的话,什么也没有封到,气愤之余,又听说项羽把原来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而和项羽关系比较铁的齐国将领田都,被封为了齐王。
田荣怒不可遏,就去攻打田都,田都被打得星夜狂奔,逃到了楚国,去找项羽哭诉了。
而后田荣独霸齐国,不允许齐王田市去胶东改任胶东王。可是齐市害怕项羽,就偷偷地逃跑了,逃到了胶东。田荣发现田市不乖,不听话,勃然大怒,就追到胶东,干脆把田市杀掉了——胶东王田市,他在分封后不足一个月,就被除名了。此后田荣自立为齐王,不需要你项羽的分封,以表示愤怒。
项羽封了一大堆,还漏掉了一个枭雄彭越。这时候彭越手下有一万来人,没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幸好自立的齐王田荣,给了彭越将军印,让彭越去攻打济北。彭越总算找到了组织,当然要卖力干,当即驱兵入济北,杀掉了济北王田安——他荣幸地成为第二个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经死了俩。分明是还嫌不够热闹,被冷落的陈馀终于出山了。
陈馀出山,专门来找项羽的麻烦,因为项羽封了他的老伙计张耳为常山王,自己却只是封侯,这对陈馀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于是陈馀找自立的齐王田荣借兵,要求攻杀现在的赵王张耳,再把被挤对成代王的赵歇接回来,继续当赵王。
这正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项羽笨如猪”。眼见得大封天下没几天,又乱成这个样子,项羽心里好烦。为了排解心理压力,他干脆杀掉了无辜的韩王成。于是韩王成沦为第三个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几个月,从义帝开始,胶东王被杀、济北王被杀、韩王被杀。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开了诸侯死亡的序幕。
诸侯们死了也就算了,此时汉中,投奔刘邦的韩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场上去,正要开刀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