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常识 » 中国文化常识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化常识》北京的老字号

关灯直达底部

东来顺

“东来顺”原是回民丁德山创办的食摊,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业,设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后取名为“东来顺粥摊”,含“来自京东,一切顺利”之意。1914年增添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同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以经营涮羊肉为特色。“东来顺”的涮羊肉以选料精良、加工细致、刀工精湛、辅料齐全、火力旺足而久负盛名,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流清真饭庄,京华饮食菜系中的标志性品牌。

天福号

天福号始创于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生产酱肘子、酱肉著称,产品风味独特,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曾作为贡品常年供应宫廷,在京城独树一帜。据说,创始人山东掖县人刘凤翔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经营一家酱肉铺。由于生意不景气,山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购一书,上印有“天福号”旧匾。刘凤翔认为颜体楷书的这三个字,笔锋苍劲、有力,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便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后来,由于一次制作失误,肘子煮过了火,刘家便采取补救措施反复加工,不料其口味却受到欢迎。后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此后,由于所生产的酱制品得到慈禧太后的垂青,天福号声名鹊起,经久不衰。

同仁堂

同仁堂是北京城内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药老店,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宗旨。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创始人是乐显扬。据记载,乐氏祖籍浙江宁波,自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北京,以串铃走方医为业。其后世第四代乐显扬当了太医院吏目,并创办同仁堂药室。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并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及祖传配方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明确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训条,此训条后成为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的信条。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同仁堂开始给皇宫专供御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达188年之久。当年有诗曰:“都门药铺数同仁,丸散人人道逼真,纵有齐黄难别味,笑他若个述通神。”同仁堂创办300多年来,所经营的中草药和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

内联升

内联升是北京城内著名的鞋店,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建于崇文门内东江米巷(东交民巷),店主名叫赵廷。店名之“内”指“大内”,清政府;“联升”意为“连升三级”。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其早期服务对象是豪门贵族,专门制作各种宫靴和朝靴。旧北京有“脚踩内联升”的顺口溜,表明内联升的鞋成为衡量是否是社会名流的一大标志。内联升制鞋的面料很显讲究,制鞋加工工艺也与众不同。“老头乐”就是内联升一种著名的传统产品。民国年间,其转营地主、资本家等富有者喜欢穿的圆口缎鞋。新中国成立后,内联升鞋店开始面向劳动大众,既保留千层底布鞋老传统产品,又增添了大量各式男女新式皮鞋等新产品。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至今依然受到一些消费者的欢迎。

(单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