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全文在线阅读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2.新形势与新任务

关灯直达底部

1931年10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针对“日本资产阶级报纸关于蒋介石和共产党人进行谈判的传言”通过决定:“责成东方地区书记处给中共中央发去电报,说明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蒋介石进行谈判。”[32]共产国际专门就此一问题作出决定,粗粗看,似只是对既有方针的继续,细细观察,却可发现其背景并不简单。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远东乃至世界格局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就苏俄而言,日本的威胁已经十分现实,尽力防止其北进成为苏俄重要战略利益。在此背景下,苏俄极力防止刺激日本,11月1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在与广田见面时明确表示:“苏联政府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实行严格的和平与和平关系的政策。它重视维护和巩固与日本现存的关系,对各国间的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它期待日本政府努力维护现存的两国关系,并在自己的行动和命令中应考虑不要破坏苏联的利益。”[33]因此,此时中共方面和蒋介石的任何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日本作出国共在苏俄指导下携手抗日的判断,对日苏关系稳定显然不利,这是苏俄方面极力要避免的。

虽然苏俄不愿公开刺激日本,但面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又不能不慎谋应对之策。中苏两国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开始明显表现出接近势头。1931年7月初万宝山事件刚发生时,苏俄即通过莫德惠向南京政府提议恢复邦交,表示:“现今日本觊觎满蒙,国境方面中日紧张。当此时机,中国政府何不重订对苏对日政策,采对俄亲善方针而使本国能专心对付日本?果能如此,中国之对日实力必占优势,而造福于今日之中国。”[34]对此,南京政府虽屡经讨论,终以双方意识形态差异,拒绝苏方提议,断言:“苏俄对莫代表之表示,真心不外利用中国。苏俄狡猾,断无轻弃侵略野心之可能。故对莫代表所转告之各种建议,我绝不许可,并应予以反驳。”[35]9月底,为应对九一八事变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特种外交委员会讨论了对苏复交问题,在此问题上开始采取弹性态度,强调:“对俄复交事可进行但不必立刻实行,以保留与欧美交涉之作用并为有条件之交涉。”[36]1932年6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与苏俄进行复交的秘密谈判。12月12日,中苏双方互换照会,宣布自即日起,中苏两国正式恢复正常的外交与领事关系。不久,南京政府任命颜惠庆为驻苏大使,苏俄政府派遣鲍格莫洛夫为驻华大使。

苏俄对南京政府态度的变化,不可能不导致其对中国革命政策的调整。虽然出于对日本反应的顾虑,这种调整进行得小心谨慎,而且在南京政府坚持武力“剿共”的前提下,中共与南京方面的武力对抗之路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微调的迹象其实已经在逐渐显露,1931年11月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1945年谈道:

在1932~1935年期间……我逐渐对一些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起了些思想上的变化,因而在有些政策问题方面,与当时当权的其它教条主义同志有些原则的分歧,例如在政治上——在1932年春不同意临时中央对上海十九路军抗战是反动性战争的估计,不同意他们反对“工农兵学商联合”的口号;同年冬,代中央写了提议在满洲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致满洲党的信;在1932年~1933年长期向米夫说服和斗争的结果,通过国际致电中央提议修改对富农、土地、工商业、劳动政策等方面的“左”倾错误,并写了经济政策一文;1934年底在新条件与新策略等文中提出了建立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的口号;1935年代中央起草八一宣言及写《新形势与新政策》一文等。在组织上——不同意临时中央在白区乱用“右倾机会主义”大帽子,乱打党和团的许多地方组织和干部;不同意临时中央在苏区反“罗明路线”,反毛主席及其它同志的斗争等。[37]

1945年当时,王明正处于被痛打的落水狗地位,他的这些表态没有得到多少重视。撇开王明这段话自我表功的成分,可以看出,王明实际上道出了苏俄和共产国际新形势下调整中国革命政策的过程。

1932年9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12次全会上,王明发言提到了民族革命斗争中的统一战线问题,但论者一般以为这还只是此前中共已经提出的下层统一战线的翻版。不过,到1933年1月,随着他先后起草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及《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及我们党的任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的发表、发出,表明王明的思想确实已在发生不应忽略的变化。前一宣言表示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愿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创立义勇军以保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的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38]这一表态区别于此前中共“要兵不要官”的兵运政策,开始突破下层统一战线的框框。后一指示信则明确提出:“我们总策略方针,是一方面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另一方面准备进一步的阶级分化及统一战线内部阶级斗争的基础,准备满洲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信中强调在执行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时应高度注意:

坚持和保存自己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即无产阶级的政党自由的和不留情的批评和揭穿统一战线内团体中的一切不澈底,动摇,叛变,变节,投降的企图和事实。坚决的无情的反对右倾分子把夺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策略,变为投降和作资产阶级尾巴的一种企图和趋势。但同时要和“左”倾关门主义,及在政策的实际工作中想跳过现在阶段的企图和趋势宣布无情的战争,因为这可过早的破坏或完全不可能造成现在所规定的必须的统一战线。并且这在客观上实际是帮助日本帝国主义。[39]

同月,王明发表《东三省情形与抗日统一战线策略》一文,重复了指示信的基本内容,同时批评:“中国共产党底东三省组织,犯了许多策略上的错误。东三省组织不懂得和不善于实行反日的统一战线的策略。”[40]

1933年11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13次会议上,王明发表讲演,就苏维埃建设和军事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观点。对于中共正在面对的第五次“围剿”,王明强调,中共中央正在执行的军事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

反对那种“左”的冒险的倾向,其具体表现,就是完全否认有暂时地部分地军事策略上的退却底可能和必要(例如,为避免和敌人过大力量底作战;或者为的抽出时间准备和找到好的机会再作进攻等等),就是对于保存红军实力有第一等意义这一点估计得不足或根本不了解,机械地了解巩固根据地任务,甚至以为可以牺牲大量红军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41]

对于苏区的经济政策,王明肯定:“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专门关于合作社条例(譬如在中央苏区在这一个时期中就成立了五百个以上的生产、消费和信用合作社);关于国家和私人的借贷条例;关于允许在苏区工商业投资条例;关于征求专门人材启事;关于工人监督生产和在苏维埃监督之下允许土地买卖的条例;以及关于禁止不断平分土地的指令。”[42]同时他批评:“许多党和苏维埃组织对于在中农当中的工作注意得不够,而且有时候对中农的关系不正确(首先就是左倾幼稚的态度)。”[43]这些,或者是中共中央已经采取的,或者是王明希望中共中央做到的,其核心内容都体现着纠正此前过激方针的思路。

王明讲演中有一段话特别引人注目:“在党和群众组织当中,有许多同志对于党的任务底了解和执行,时常是一成不变地、琐碎地、教条式地,时常是不曾估计具体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不曾在新的条件之下,用新的方法做工作,全党应当在这个问题方面,起一个根本的转变。”[44]王明在此要求不能教条地、一成不变地对待党的任务,而应根据主客观实际,在新条件下采用新方法。颇具意味的是,正是王明,日后被作为是这一时期教条主义的代表人物遭到批判,王明这个名字,在许多人心目中,几乎成了教条主义的代名词。

当然,王明强调应抛弃教条的态度并不等于他本人就不教条,评判历史人物,更应该注意的不是其原则阐述,而是其实际作为。就此看,这一阶段,王明确实表现出了比较理性的态度。1933年12月底,王明在莫斯科与即将回国的中共干部谈话时,批评中共中央滥用机会主义帽子对待干部,强调这样做使得“中国党的同志差不多没有一个没有机会主义的错误,失了‘机会主义’原来的政治上的严重性”;同时,“大家都骇怕,因此压杀了同志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5]次年4月,他和康生两次致信中共中央,再次批评党内斗争“对于缺点和错误的过分或夸大的批评”及“党内斗争方式”不策略的弱点,明确表示不赞成中共中央反罗明路线时,“将各种的错误,都说成罗明路线的错误,甚至于把那种在政治上和个人关系上与罗明路线都不必要的联在一起的错误,都解释成罗明路线者”。[46]

王明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毛泽东的作用。和在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不同,远在莫斯科的王明既不会感到毛泽东的潜在威胁,也不需要通过批评前任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他可以以平静的态度来对待毛泽东。1934年3月,当苏区中央提出“毛泽东已长时间患病,请求派他去莫斯科”[47]时,有王明参加的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作出决定:“认为他不宜来莫斯科。必须尽一切努力在中国苏区将他治好。只有在中国苏区绝对不能医治时,他才可以来苏联。”[48]这一决定对毛泽东当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34年前后,王明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一些不应忽视的新思路。在谈到针对国民党军的兵运工作时,他明确指出:

我们现在对于敌人军队提出的任务,已经是夺取敌人军队要比瓦解敌人军队更重要些……在空前未有的民族反帝高潮之下,只要我们作了相当的工作,有时候甚至于简直不充分的工作,就有很大的可能,把这个军队从帝国主义后备军和中国反革命的武装支柱,变成为反对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以及卖国贼底战斗力量。

我们的军事工作,现在当然仍和以前一样,主要的是夺取士兵群众。但是,我们现在同样应当注意在敌人的下级以至中级军官成分当中的工作。譬如,在下级军官和各种军事学校的青年学生当中,有许多是真正热诚的所谓“爱国志士”,他们真正愿意为民族解放与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拼命。[49]

王明要求争取中下级军官,并把争取敌人军队看作比瓦解敌人军队更重要的任务,表明中共对国民党军队的判断已在持续发生变化。1934年11月,王明进一步谈道,在武装保护祖国的旗帜下,中共不仅可以夺取南京部队中的很大一部分中下级军官,而且还有更多的可能:

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甚至一部分高级将领,在自己军队和广大民众底革命情绪逼迫之下,不能不实行公开的反日反蒋武装行动,同时,就不能不允许共产党和革命组织在他们统治范围内公开宣传和活动自由,结果时常形成很便利的条件,可以使我党不仅有夺取很大部分军队,而且甚至整师整军的队伍到革命运动方面来。

我们党在敌人军队中工作的目的,已经不仅是在于使之瓦解,而且更多注意于夺取他们到武装挽救祖国斗争方面来。[50]

这一系列的认识,事实上已经相当程度上触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问题,为共产国际七大期间,中共提出建立除少数人之外的各政治力量抗日大联合奠定了基础。王明主持起草的“八一宣言”宣示的统一战线方针,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调整中国革命政策的逻辑结果。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成员,中国党的代表,王明在中国问题上的看法,对共产国际的政策也应有其重要影响。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及王明在苏俄、共产国际指导下作出的政策转变,和其处身莫斯科,相对离开国内国共对立的残酷环境,可以盱衡国内及世界大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莫斯科政策总体向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趋向,折射出国内国际局势已在悄悄发生深刻变化,提示着中国革命在形势成熟时,有可能也有必要作出新的抉择。其潜流所及,会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只是这些对当年处身国共对抗前沿的中共中央而言,还太过遥远,生存,尚为中央苏区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