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瓜分惨祸预言记 » 瓜分惨祸预言记全文在线阅读

《瓜分惨祸预言记》第一回 痛时艰远游异国 逢石隐窃录奇书

关灯直达底部
  据闻中国有一高隐之士,前曾遍游各国,学间优美,世情练达,因其性静心灵,竟能前知未来之事。所著《惨祸预言》,二十余卷,皆于十数年前著之,而其后无不句句应验。此书乃其数十部中之一部也。

  数年前,有一中国童子,由日本一女士处得来此书,却是日文。前月入于译者之手,只因言言沉痛,语语刺心,译者于执笔直述之时,不知赔了多少眼泪,故又名为《赔泪灵》。

  看官,你道书中所载何事?却是详叙中国光绪甲辰年以后,万民遭劫,全国为墟,积骸成山,流血成河的惨祸,真是刿目悚心。其中也有一二处,看去略可宽心开颜,但恨全书中不能皆是如此,真无可如何也。

  却说中国江苏省地方,有一秀士,姓黄名烈,字仲谟。娶妻吴氏,生子名勃,乳名叫光华。当时黄烈住在省中苍门外马路左侧,因儿子光华年已十四岁,读书倒也聪明,恐为塾师所误,所以留在家中自教。哪知这孩于,自少便是奇怪。虽在父母前不敢有不孝不顾之事,却是自尊自大,目空今古,专好搞出书中古人言语,恣意批驳。常说道:“孔子删削诗书,孟子又不信孔子所定的书经中之武成一篇,可见人全靠自己的心思脑力。若孔子思前古圣贤所著,定是不错;盂子又想孔子所定,必是可信,吾知其必不能成圣也。”又云:“人在世界上,若只是吃饭、穿衣、娶妻、生子,那与禽兽、虫蚊有何大异?若是专想到做官发财,不恩做些留名后世之事,那人品越发低下了。况且近日闻得世界上有许多强大之国,都要吞灭我们中国,若不趁早预备抵挡,却只满心私欲,专打算一身一家之计,及到那祸已临头,父母被杀,妻女被淫,财产遭劫,身躯受戮之时,方悔从前不肯出心力,舍钱财,与大众同心同德,将自己地土保住,也是晚了。只可恨我国的同胞,不知此理。咳!我中国后来的惨祸,恐怕有被外人和土匪,杀得血肉糜烂的日子了。”想到此处,心中着实郁闷,因便信步踱出书房,到他双亲住的房中说道:“儿今日身中觉得有些不快,愿双亲许我到外逛逛。不知双亲准否?”那仲谟有些难色。吴氏因对他道:“儿子尽日用功,也该放他出去散散心,不然倒把他闷出病来,便不好了。”便道:“你出去罢,只须早些回来,不要跑乏了。”

  那黄勃走出门庭,一直来到西门外焕霄桥上。刚刚走到桥边,便见有三个乞儿在地上叩头,口呼:“好少爷,发心布施罢。”黄勃见此,不觉止住步呆看。撇眼忽见来了两个洋人,飘飘忽忽,大踏脚步闯了过来。那乞儿便狠命地喊道:“吓!洋先生!吓!洋先生!救命呵!救命呵!”那黄勃不禁心如针刺,暗暗地想道:“咳!吾国人的无耻,真是世界上第一的了。就是饿到将死,只好向本国同胞求乞些。那外人的钱文,就真是救得活命,也该争着志气,宁死不肯受那他国人的恩惠,如何便无志气到如此!一面想,一面随那洋人背后走去,看他如何。

  不一时,到了一个巷内。那巷内有个小儿,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口中只乱嚷道:“洋鬼子吓!洋鬼子吓!”登时他的母亲早已搂住道:“好孩子别怕,有娘呢!”那孩子只狠命地惊吓啼叫。他那母亲便吓他道:“你若不快止住哭,我唤那洋先生来呢!”那孩子两手一缩,惊得不敢作声,面如土色。此时那洋人似有急事,却不在意,已大踏步地去远了。独有黄勃不觉气得发怔,止住脚步,不能复支,便向那妇人啐道:“好好的儿子吓死了,洋人有何可怕?我国人比他们多着呢!”说着,便手抚孩子道:“好兄弟,别怕,我打洋人给你看呢!”一面说,一面伸出拳,向前跑去。不一会便回来道:“那洋人因为吓着你,又被我打了一顿,他怕了,赶紧逃去了。”说着,又将衣袋内银表取出,便指那面上刻的洋人给那孩子看道:“此中有个洋人,我把他杀给你看。”说着,把表面拆下,掷在地上,将足向那画洋人处,狠狠地蹴踏了几下。那孩子见得好玩,便笑了一声。那黄勃便也笑了道:“他是要抢我国的地方,我故杀他。以后真见洋人,都是如此。若是他无害我中国之人,我们却好与他客客气气,也不犯着凶暴起宗,便去打杀他,只是怕他的心万不可有。这洋人是最奇僻的,你若愈怕他,他愈杀你;你若不肯服他,他倒看你是好人,倒不害你的。好兄弟,你从今千万别怕洋人,我们和他们一样呢。”

  后又说了好些话,又叮咛了妇人以后不可如此,方才回来。之后,心中委实难过,想道:“我国人,从前太自大,人人俱欲仇洋排外;庚子而后,特变为畏外媚外的了。就如方才的情形,那外人之威,几乎不曾吓杀那小儿。从前听说我国有个张辽,能止小儿的夜啼。如今外国人,竟是随便哪一个,都比张辽更威风些,竟能止小儿的昼啼了。一个张辽还挡不住,何况我民竟看彼中之人,个个皆比张辽还怕人呢。咳!要如此看来,有日洋兵到来,收我土地,我国人定是噤不发声,举个顺民旗出降去了,哪肯和他们抵死抗拒,誓不甘把我祖宗传下来的国土送与外人呢。咳!这朝廷官府非但是一天捱一天的不肯用丝毫心力,打算为我民人保全国土,竟是将我民人所托命的上地,和我民的财产,乐赠外人,以为买好之计。已是无可望了。怎奈我民人一个个都尚在醉梦之中,死到临头尚不醒悟,即那略晓时事的,也都不知道国家若被外人灭了,我民人是万无幸免的。他却预备降服,想做外人的奴隶。更有一班号称志士的,日日倡言爱国保种,到了中国将亡的地步,却不曾实做些报国的事出来,非是怕官府见疑拿办,便说是无人可以与谋。看来,救我中国的危难,非但于官府无望,民人无望,连那志士也是靠不住了。”想到此,却自啐道:“咳!我黄勃难道不是个男儿,必将这大责任、大事业专等他们做去吗?只是我如今,学问尚是太浅,不如且去外洋游学一回,练成一个智能兼全之士。回来为国家办起事来,那再造中国的大英雄,恐怕便是我了。”

  主意已定,便回到家中,悄悄地将他祖父分给他的银子三百二十两拿出来,藏于一个皮包内,写了告别书一封,夹在怀内,也不面辞父母,一径来到轮船码头,便将书信投在邮政箱内。恰好前往上海的汽船,将要开船。连忙买了船票,便跳下船去,那汽船便飞也似的开了。这里他的父母得信之后,不免一番烦恼,但是他们的心,也有些被他儿子感动了,所以也由他去。

  且说黄勃次日到了上海,便买了外国衣一套,改了装。打听往日本的船次日开驶,便也买了船票。至次日八点钟,便由客栈下船。十二点钟,只听得汽笛一吹,那船早已开了。刚刚行到吴淞口时,忽听得隔舱娇音袅袅,似是女郎吟咏之声。听去却是东语。少顷又听一女道:“你能用汉语读吗?”那女郎笑了一声,便念道:“一声报道虎狼来,赫赫名邦一日摧。”黄勃听了,便吃了一惊道:“也是外人打进来了,此言竞是道中国已经亡了。”又听道:“异色旌旗分道出。”便想道:“不好了,这是各国兵来瓜分了。”又听道:“同心羁绁望乡回。”此句不解何意。只听那女道:“若此,或有救么?”那念的女又道:“不然,你且听下句来。三年血肉空搏战,万里河山终劫灰;莫道闲人情易遣,重兴未睹恨难恢。”那女子嗤的一声笑道:“果然无望。”黄勃此时心中不禁七上八下的乱猜,思欲过去一问,怎奈未曾通问,不敢造次。忽又听道:“茫茫龙陆尽烟霾,碧血漫空野积骸;蹈海仲连空抱恨,哭廷胥子有余哀。”那女子道:“不知这是何人?”又念道:“千军壮气城头沮,一片新旗海角来;却剩弹丸延帝裔,岂真屹立在天涯。”

  黄勃听到此处,便认定句句是为中国而言。但其中所言,多似后来亡后的话,何以便能预言在先。心中疑团莫解,不免踱出舱来,向那女郎住的舱门口,摘帽欠身道:“二位女博士请了。”那两个女子便放下书卷,立起回了礼,便道:“先生贵姓大名,尚未领教。”黄勃道:“小生姓黄名勃,年少未字,乳名光华,系吴人。只因敝国现今危亡之期已迫,特往贵国求些学问,将来或能为国家干些事业。适才窃听清咏,好似句句切着敝国而言,但好些都似是未来之语,小生着实狐疑,特来请教。敢问二位贵姓大名?”那长些的女子便道:“妾姓中江,名大望。此系妹子,名笃济。适才所诵之诗,却是贵国的高人所作。舍妹去年三月,前往贵国天台山漫游,山上遇见一位老人,年约六十余岁,童颜鹤发,却是西洋的袋扮。舍妹与之为礼,蒙其请到洞院内饮茶。舍妹感其殷勤,便与之同往。及到洞口,忽见一位奇古的老人,不像道人,却是前明装束。头戴角巾,身披儒服。舍妹不胜诧异。那洋服的老人便指道:‘此是家父。’舍妹便与为礼。那明服的老人询及乡邦姓氏,也着实礼待,便同到花园子内大楼上饮茶,舍妹便问他父子何以异服,且何不穿本朝的制服呢?那明服者道:‘老夫祖上自明亡迄今,九世未曾剃发改服。当那鞑子入关时,老夫家内为不肯剃发,被鞑子用非刑杀死者,计二十一人。先九世祖时尚甚幼,当时有一塾师,与之同逃至此,即居住在此洞之中。后来那塾师死去,遗言不可剃发,便将他的女儿配与先九世祖。后来世世相传,皆记着先世一家门为头发之故,竟送了命,以故虽死也再不肯把那狗尾子栽在头上。那小儿,他是自少出洋游学的。先时走内地时,尚是装作道人,后来上了洋船,见得不便,遂将头发断了,改装西服。他写信来寻老夫说:“这西洋的衣服,及世界万国公用的,就是我明朝至今未亡,也应改制。因其适于卫生,且甚便于行止动作也。儿并不是违背祖训,只是从天下之公而已。若满洲之制,则儿有虽死弗从而己。”老夫见得有理,也就不问了。至于老夫,年既衰朽,于外国的学问技术,未曾懂得一点,若是也急急的改装易服,自思真是不配。所以让他领略过西国实学的,独穿了西服。这便是父子异服,及老夫明装的原故。’当时舍妹听他这一席话,着实起敬,不由得与他细淡起政治哲理来。那明服的老人,却是博通中外,贯串古今。那两老又邀舍妹遍游各处胜景,不意忽然下了一行春雨,一直落到天晚,愈下愈大起来。那老者便留舍妹在山过宿,却派两个女侍童前来服侍。那洋服者又着人请他孙女儿及学生三人前来,便同舍妹于洞院左边园中王汉楼上住下。楼中铺设精致,其中罕见之物,言之不尽。那四位女士,却是琴、棋、诗、画、天文、地舆、测算、兵法,无所不晓。内中有一女子专好诵诗,口中便念着方才舍妹所念的那两首诗。合妹听来不解,便问此诗何人所作?那女子便引到后楼藏书之处,于千箱万卷中,手指一个竹箧子,笑道:‘此箧内,都是此种诗词,恐柏你尽不懂呢?’说着,笑了一声。那时已经摆上酒肴饭菜,便请舍妹用了。那四位女子,便同声歌唱什么《爱国歌》、《中国大希望歌》,煞是好听。不多时,便皆安睡了。舍妹心中记挂着那竹箧内的书,必欲一读。夜里只是睡不着,待那四位女子熟睡了,便悄悄偷向那放竹箧处,将它慢慢的开起。其中有一本匣,面上书曰《预言秘牍》,却封锁得极其坚固。舍妹见是此种书名,欲看之心益切,不由得向四处找起匙子来,却哪里找得着?不得已,用小刀子将那箱底钉的铁钉抽起,那底便脱下来。舍妹信手取来一本,却是甲午年战败预言,题曰:《甲申年测记》。便偷将前后略略翻看,却都实有其事。因其方颇长,不及详看,便往下再找,更有什么《戊戌年变政预言》、《庚子年国难预言》,略看一二,也都符合。但其中多记各处士子工商及各社会的情形,多是没有闻见的。后来取出一本《甲辰年瓜分惨祸预言》。舍妹暗忖,若将此书录回,与我国人看看,真是可当一宗奇谈,因此极力偷录起来。及至天明快了,已经录完。后面却有诗四句云:‘漫著预言篇,书成涕泫然;民心如有意,人事可回天。’录完,将书还放在原处,仍将箱底合上,更将铁钉钳入,却都无人知觉。次早已晴,便辞了两老及众人,回到寓所,急急将这书译成东文。”

  说完,因手举方才的书说道:“这卷便是,不知君可念过东文没有?”黄勃道:“尚望女史借我那汉文的。”那笃济道:“汉文的被我朋友借去。后来这朋友因心恶敝国一个官吏作事不合,便暗暗剌他死了。过了几天,他却自已也用利剑自刎了。衣带上书云;‘方今中国民人,尚在醉梦之中。瓜分之事,已迫近矣。中国亡,日本亦必不保。吾不忍见全洲黄种尽为白人奴隶,故死。惟吾不能尽我心力,以图补救,死有余辜。所以如此者,所以示中日之人,以毋庸畏死而惜命耳。’所以此汉文的,不知失于何处。阁下欲读此书,只今惟有东文的。”那黄勃道:“小生不识东文,尚望女博士教我看去。”笃济女士道:“这却不难。敝国的文,原尽是中文,惟其中参有假名。有人指点,倒是容易看的。”说罢,便将书递与黄勃,一行一行的教他看去,那黄勃读来,却是忽而眼泪涟涟,忽而心上忡忡,忽而发指皆裂,忽而色舞眉飞。两位女士,看仙如此血诚,着实敬爱。后来黄勃便向女士借来,携往东京,托一个能译东文书的朋友译出中文,庶或警醒全国。不意船到神户上岸时,却与兄弟相遇,固便托兄弟泽了,此便是有此书的原由。

  一日,兄弟方欲开译此书,忽见两个日本女士慌慌张张的跑来,对黄勃道:“先生,不好了。”吓得我们二人吃了一惊。正是:得到奇书胜良友,传来警报感多情。

  未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