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释门正统》和《佛祖统纪》

关灯直达底部

《释门正统》、《佛祖统纪》都是宋代天台宗僧人编撰的以记载本宗史实为主的史著。

早在北宋政和(1111—1117)年间,释元颖撰有《天台宗元录》一书,记述天台宗传授情况。至南宋庆元(1195—1200)年间,吴克己增广《宗元录》,撰成《释门正统》,但未及刊行吴克己就去世了。嘉定年(1208—1224)间,释景迁在以上两书基础上编成《宗源录》。释宗鉴将吴著《释门正统》加以扩充改编,分本纪、世家、诸志、列传、载记等五科,沿用吴克己原书名,详叙天台宗历史,刊刻流行于世。

关于《释门正统》的编定,宗鉴在《序》中说:

释氏岩居穴处,身屈者名愈高,位下者道愈肃。四海万里孤云身特,乌论所谓编年者。若门户颓圮,称戎侮我,烝然来思,不有不似罪使谁。当其用迁、固法,诚有不获已者。法虽迁、固,而微显志晦,惩恶劝善,未尝不窃取旧章,此正统之作也。本纪以严创制,世家以显守成,志详所行之法,以崇能行之侣,诸传派别而川流,载记岳立而山峙。以耕以战,谁主谁宾,而能事毕矣。宗鉴学浅识暗,管见狭闻,狂斐之罪,亦自知之。道重身微,利害奚恤。皇宋嘉熙改元三月十日,沙门宗鉴序。[1]

从上述引文可知,宗鉴是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为范例来编定此书的。成书的时间是嘉熙元年(1237)三月。此书通过对唐宋佛教的宗派、传承、教说、人物、著述、事件、掌故以及佛事活动、内外关系等所作详略不等的记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成为志磐编写《佛祖统纪》的主要资料来源。

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幼年曾从儒者袁机受学,在文学、史学以及文章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出家后,他曾经住于四明(今浙江省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精研天台教观。他虽是山外派仁岳下的传人(第十世),但观点则是山家派的。曾撰《宗门尊祖义》一文,尊山家为正宗;对山家倡导者知礼的所谓“辟异端”、“再清教海”的功绩,极表赞许。著作除本书外,另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

《佛祖统纪》是在《宗源录》和《释门正统》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对此,志磐叙述说:

惟昔良渚(宗鉴)之着《正统》,虽粗立体法,而义乖文薉。镜庵(景迁)之撰《宗源》,但列文传,而辞陋事疏。至于遗逸而不收者,则举皆此失。于是并取二家,且删且补,依放(仿)史法,用成一家之书。[2]

所谓“粗立体法”,即指宗鉴《正统》“仿史法,为本纪、世家、列传、载记、诸志”[3],是对宗鉴初步确立天台史传之纪传体例给予肯定。志磐《统纪》之撰,“并取”宗鉴、景迁二家,当然包含借鉴宗鉴《正统》之体例。既然宗鉴《正统》系承续铠庵《正统》而作,它的体例也不免会同铠庵《正统》之体例有一定关联。铠庵《正统》已佚。

关于《佛祖统纪》的体例,《佛祖统纪·序》叙述说:“纪、传、世家,法太史公;通塞志,法司马公。”[4]志磐又说:“法运通塞,事变纷纭,系于编年,莫明始末。为通古练今,欲求类知者,作历代会要志。”[5]所谓“会要”,即“开张众目,会其事要”[6]。天台史家志磐熟谙传统史法。他这两段话,揭示《佛祖统纪》庞大的体例建构,乃是对三种传统体例进行创造性整合而形成:一是司马迁的纪传体,二是司马光的编年体,三是会要体。《统纪》对传统体例所做的整合,尤其是诸门内容的取舍安排,尽显出匠心运用之妙。如纪传体之“传人”诸门,“本纪”以传佛与诸祖,“世家”以传“诸祖旁出”[7],“列传”以传“诸师”;宗鉴《正统》所立“载记”一门,义含乖谬,《统纪》弃而不用,天台以外佛教诸宗,改立“志”门。纪传体之“纪事”诸门,正史所立大抵为国家政经文教重要事项,如《宰相表》、《河渠书》、《食货志》、《经籍志》之类。《统纪》则以“表”记“历代传教”、“佛祖世系”,以“志”记佛门、天台教门诸重要事项。又如“编年”史法,被志磐视为最基本的学术原则,贯彻在全书撰述之中;其中,《诸祖纪》、《佛祖世系表》、《法运通塞志》等篇,是采用同《资治通鉴》相似的编年方法编纂的。再如四卷《历代会要志》,运用会要体,将散见于漫长岁月之中的各类事项,纂集为五十余目,如“试经度僧”、“僧职师号”、“放生禁杀”、“立坛受戒”、“西天求法”、“三教谈论”、“僧籍免丁”、“君臣慢法”等,举要钩沉,会通本末,同编年撰述相得益彰。

志磐为编撰《佛祖统纪》,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十阅流年,五誊成稿,夜以继昼”②,《通例·释引文》列出《佛祖统纪》引用书目,计“大藏经典”73种、“天台教文”21种、“释门诸书”24种、“儒宗诸书”41种、“道门诸书”20种,共五类179种。《统纪》撰成于志磐的晚年。至咸淳六年(1270)冬,志磐“忽感喘嗽之疾”,而“是时尚有《会要志》四卷未能刊,于是乘病写本,俾刊人毕其功”[8]。

《佛祖统纪》共五十四卷,五部分大要如下:

“本纪”部分凡八卷(一至八卷)。初为“释迦牟尼佛本纪”,从天台宗角度阐述释迦生平;次为“西土二十四祖纪”,记述释迦大弟子迦叶等13人及龙树、龙树十弟子的事迹;三为“东土九祖纪”,记载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天台九祖”事迹;最后为“兴道下八祖纪”,记录自道邃(兴道)至知礼间天台八祖相承的历史。

“世家”部分凡二卷(第九至第十卷),“诸祖旁出世家”,记载天台宗上述十七祖中除龙树、慧文、智威、知礼四人以外东土诸祖弟子们的事迹,凡十三世家,205人。

“列传”部分凡十二卷(一一至二二卷)。首为“诸师列传”,记述自遵式、知礼以下共十世的天台宗人物,其中以尚贤、本如、梵臻三家的传承弟子为主;次为“诸师杂传”,记述持有与山外派相似观点的知礼门下仁岳、从义和遵式门下道因三家,指斥他们“背宗破祖,别树门庭”;三为“未详承嗣传”,记述修习天台教学而不详师承的傅翕等43人。

“表”部分凡二卷(二三至二四卷)。初为“历代传教表”,以年代为序,记叙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起至北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间天台诸师讲经、说法、著述、交往等的简要事迹,以明天台宗的传授和规模;后为“佛祖世系表”,就以上本纪、世家、列传中诸师及其弟子,列表以明示传承关系。

“志”部分凡三十卷(二五至五四卷)。首为“山家教典志”,系慧思、智顗等61人的著述目录,同于史书之《艺文志》;二为“净土立教志”,下分莲社七祖(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莲社十八贤、莲社123人、不入社诸贤的传以及往生高僧、高尼、杂众、公卿、士庶、女伦、恶辈等的传;三为“诸宗立教志”,记禅宗达摩等六人、华严宗法顺等九人、法相宗玄奘等二人、密宗金刚智等五人、律宗道宣等三人的事迹;四为“三世出兴志”,叙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各劫的演变;五为“世界名体志”,用图文描绘佛教所说的种种方界,如华藏世界、万亿须弥、大千三界、忉利天宫等,其中包括“震旦”、“西域”、“五印”等历史地图;六为“法门光显志”,记录佛教各种仪式和制度的起源,如雕像、舍利塔、忏仪、僧斋、盂兰盆供、放生等;七为“法运通塞志”,以编年法记述佛教产生、传播及其在中国盛行和衰落的历史,起自周昭王二十六年(前1023),终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八为“名文光教志”,收录居士、高僧及作者自撰的有关天台宗的重要碑、记、颂、赞、序、书等共24篇;九为“历代会要志”,按时代先后分类汇编佛教史实,如屡朝拜佛、试经度僧、士夫出家、凤翔佛骨、东土译经、三教谈论等计56则。

总之,《佛祖统纪》奉天台宗为正宗,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也兼涉其他各宗。由于采择史料面广,编选比较精审,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