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二十三年

关灯直达底部

(辛酉)二十三年大明正統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己亥朔,上率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群臣朝。

○節日使禮曹參判尹炯齎勑書來,上迎于思政殿。勑曰:

前得王奏,凡察等逃往建州李滿住處居住,慮其生釁擾邊,朕卽遣勑諭凡察等,仍還鏡城。如其懷疑不還,聽與李滿住同處,但不許侵犯王之邊境,蓋以小人去就,不足爲輕重也。今凡察等奏:「將領所管人民回還,被王國軍馬追趕搶殺內,有一百七十餘家,阻當不放。」朕惟凡察疑懼不願回還,此小人之心,無足怪者,而使其父子兄弟夫婦離散,情則可閔。此或下人所爲,王不知也。勑至,可遣人覈實,果有所遺人民一百七十餘家,卽遣去完聚。如凡察所言妄,或其人在彼不欲去者,王善加撫恤,俾遂其生,亦用奏來。

其欽傳宣諭聖旨:

恁遞年來進獻朝貢,我見恁誠心。如今天下太平,人受其祿,敬順天道,百姓快活。說與恁王知道,說與衆頭目知道。

其迎勑儀:

前期,有司設闕牌于殿上,南向;設勑書案於闕牌前;設香案於其南,司香二人分在香案左右;設殿下祗迎位於殿庭之西近南,東向;設拜位於月廊中心,北向。使臣將至,殿下出就祗迎位,使臣捧勑書由勤政殿御座北門,入思政殿門內,殿下鞠躬。使臣陞殿,置勑書于案上,立於案東。判通禮導殿下退拜位行四拜,判通禮導殿下詣香案前跪,使臣奉勑書授殿下,殿下受覽訖,授近侍,近侍受還置案上。判通禮導殿下還拜位行四拜,判通禮導殿下還內,侍衛如常儀。

○上御勤政殿宴群臣,王妃亦宴于內殿。

1月2日

○庚子,高陽縣盬朴嶟、知仁川郡事張誠之辭,引見曰:「勸課農桑,出納義倉與夫愼刑罰均賦役,守令之先務也。往懋哉!」

○議政府啓:「宗廟行祭時,出神主以後,使守僕出入廟內行掃除及剪燭等事,似爲褻慢。謹稽諸祀儀式及朔望祭儀,宗廟署令稱宗廟令,受命牒行事。今依此例,令吏曹以署丞,稱宗廟丞,受命牒,行祭時掌廟內事。若宗廟官有故,以他官七品以下,臨時差定。」

從之。

1月3日

○辛丑,採金別監等言:「停罷採金,今已數年,人情應必厭憚。其告産金之地者,除官賜布,聽其自願,鄕吏驛子則免其役,僧徒公私賤口則賞以緜布。若隱諱者,守令論以制書有違,鄕吏徙諸邊郡。」下政府議之。政府議以謂:「各道失農者頗多,宜令産金郡縣役人吏採取試之,不過五六日,明白置簿,待豐年更採。」從之。「

1月4日

○壬寅,右獻納元自直於元日朝賀,不揷冠簪,憲司以牒劾之。其牒誤書年月,乃曰:「正統五年六月初一日。」自直封還之,憲司具辭引嫌,上不許。大司憲朴安臣、掌令閔厚生、持平李禮孫等啓:「元自直答本府劾牒曰:『憲司誤書年月,尙不避嫌。且大司憲脫帶隨班,其失儀與我無異,置而不論,獨歸咎於予,此無他,前日約與大司憲論黃保身罪,予先出不啓,今蓋欲因此罪我耳。』辭甚橫悖,臣等義不敢就職。」上曰:「毋避嫌。」尋命刑曹,劾自直罷其職。

○時有李孝寬者以外祖罪連坐。議政府啓:「律文叛逆條,節該:『若女許嫁已定,歸其夫,不追坐』。又《績吏典》犯罪人親屬從仕條:『律無緣坐之文者,許令赴試敍用』。漢後主延熙十八年,魏楊州都督毋丘儉、刺史文欽起兵討司馬師,師擊敗之,欽奔吳,儉走死。儉孫女適劉氏當死,以孕繫庭尉司。主簿程咸議曰:『女適人者已産育,則成他家之母,殺之未足懲亂源,而傷孝子之恩。且男不遇罪於他族,而女子嬰戮於二門,非所以衿女弱均法制也。臣以謂在室之女,可從父母之刑,旣醮之婦,使從夫家之戮』。魏朝從之,遂著爲令。蓋雖罪人親女,尙從夫家免罪,況孝寬以外孫而連坐,實爲無據。乞依程咸議及律文《績典》施行。」

從之。

1月6日

○甲辰,議政府據戶曹呈啓:「平安、咸吉兩道流寓人民內各司奴婢還本邑者,請除初年之貢,以爲恒式。」從之。

○僉知中樞院事朴堧上言:

祭樂。祀天神,降神四宮樂變六成。用六變者,取帝出乎震,震爲卯,卯之數六也。圜鍾宮卽夾鍾二成,黃鍾角姑洗宮二成,太簇徵南呂宮一成,姑洗羽大呂宮一成,送神夾鍾宮一成。祭地祇,降神四宮樂變八成。用八變者,取坤養萬物,坤居未,未之數八也。函鍾宮卽林鍾二成,六簇角蕤賓宮二成,姑洗徵應鍾宮二成,南呂羽蕤賓宮二成,送神林鍾宮一成。享人鬼,降神四宮樂變九成。用九變者,取金之數。金之爲物,能化而不能變,鬼亦如之。黃鍾宮三成,大呂角仲呂宮二成,太簇徵南呂宮二成,應鍾羽夷則宮二成。右每祭降神四宮及樂變之數,各有所據,不可妄有損益。我國前此每祭降神,泛用黃鍾三成,送神亦通用黃鍾一成,有違古制。臣於宣德二年間,悉皆改革。然當宗廟親享之日,降神之樂,權減九成爲三成,四宮不備,變數有欠,似爲未穩。臣今更考前代唐太宗時詔太常,祀天神祭地祇享宗廟,宮加等,每奏降神四曲、送神一曲。乞自今宗廟降神之樂,若減九成,則依唐制,四宮各一成爲四成,似爲有據。況四數,亦金之生數,於鬼享正合也。四爲金之生數,九爲金之成數,若減九成,則當用四成,不可用三。祭樂鼓,《周禮》《地官》《鼓人》:「雷鼓鼓神祀祀天神。」鄭司農云:「八面鼓。」陳賜改六面。靈鼓,鼓社祭祭地祇。「鄭云:」六面。「陳改八面。」路鼓,鼓鬼享人鬼。「鄭氏陳氏皆云:」四面,晉鼓,鼓金奏,樂作擊編鍾也。「已上雷鼓靈鼓路鼓則隨祭各用,晉鼓則諸處通用,皆有鼗鼓以兆奏鼓雷鼗靈鼗路鼗鼓面,上同有柄有旁耳。晉鼓制度,《周禮》《冬官》《韗人》詳載。漢、晋、隨、唐之鼓,未有可考。唐開元中,以四散鼓,設宮懸四隅以節樂。宋太祖乾德四年,尹拙上言:」散鼓,於古無文。雷靈路鼓,擊之成聲。宜作諸鼓,罷四散鼓。「景祐中,仁宗嘗曰:」鍾磬之音,未合古法。其集兩制太常與知音者考定。又新作晉鼓三,以補禮器之缺。「李照等建白,罷去散鼓,作晉鼓以鼓金奏。神宗元豊二年七月十二日,詳定儀注所上言:」請樂架內設晉鼓,以鼓金奏。「按此則樂用晉鼓,古制明矣。但歷代宮懸,皆用四散鼓,設於宮懸四隅,以節其樂,至宋始復古制,用晉鼓節樂,則懸晉鼓之數,恐亦用四,諸侯軒架,當減其數,然無左驗之文。我國祭樂內節樂之鼓,前此只用一大鼓,此必散鼓晉鼓之遺法也。然制作不古,故臣以《周官》《韗人》晉鼓之制,改正其失而依舊,每祭所各用其一。其於天神之祀,雷鼓三架,依陳賜圖說造六面,鼓雷鼗亦同。地祇之祭,靈鼓三架,依陳賜圖說造八面鼓,靈鼗亦同。人鬼之享,路鼓三架,依陳、鄭說,造四面鼓,路鼗亦同。

下禮曹議之。

1月7日

○乙巳,傳旨知富平縣事李師孟:

本縣溫井,今已過期,尙不見告。其三班首吏,定于京畿殘亡驛吏,待秋如前不告,則徙諸四鎭。

1月8日

○丙午,親傳春享香祝。

○遣中樞院副使金乙玄如京師謝恩,上拜表如儀。表曰:

帝德溥博,庸篤懷綏。聖訓溫淳,冞增感激。撫躬罔措,揆分難堪。伏念臣猥將孱資,幸逢熙運。恪守東土,心常謹於畏天;顒望北辰,禮蓋虔於執壤。何圖賊价之返,遽荷殊奬之加?聽受以還,佩銘曷已?玆蓋仁敦柔遠,度廓包荒。利萬物而不遺,家四海而無外。遂令駑鈍,獲被鴻私。臣謹當誓至子孫,倍殫誠於葵藿;嘉與父老,恒祝壽於岡陵。

方物表曰:

天語丁寧,曲加奬諭。土宜菲薄,聊表謝忱。謹備黃細苧布二十匹、白細苧布二十匹、黑細麻布五十匹、黃花席一十張、滿花席一十張、雜彩花席一十張、人蔘一百斤、雜色馬二十匹。右件物等,製造匪精,名般甚尠。敢充旅庭之實,庶修執壤之儀。

太皇太后殿禮物:紅細苧布一十匹、黑細麻布二十匹、滿花席八張、雜彩花席八張。皇太后殿:紅細苧布一十匹、黑細麻布二十匹、滿花席八張、雜彩花席八張。

其奏本曰:

尹炯齎來勑諭曰:「洪武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早朝,於奉天門,陪臣張子溫欽奉宣諭聖旨,節該:『我聽得女眞每在恁地面東北。他每自古豪傑,不是守分的人,有恁去國王根地說着,用心隄防者。』」欽此。洪武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本國差陪臣朴宜中奏請:「公嶮鎭迤南至鐵嶺,原係本國土地,乞令仍屬本國。」本年六月十二日,承準禮部咨:「該本年四月十八日,本部尙書李原名等官,於大庖西,欽奉聖旨,節該:『鐵嶺之故,王國有辭。』」欽此。永樂二年五月十八日,差陪臣金詹奏請:「參散禿魯兀等處女眞地面,係是太祖高皇帝準請之地。其所居官民人等,乞令本國管轄如舊。」本年十月初一日,欽奉勑諭:「該參散千戶李亦里不花等十處人員,準請。」欽此。永樂八年七月十八日早朝,於奉天門,陪臣韓尙敬等欽奉宣諭聖旨,節該:「兀良哈這廝,每眞箇無禮呵。我這裏調遼東軍馬,去爾那裏,也調軍馬來,把這廝每兩下裏殺得乾淨了,搶去的東西,盡數還。恁知道了。」本日朝罷後,又於奉天門,欽奉宣諭聖旨,節該:「坌高麗坌高麗喫他手裏著道兒了恁殺得正好料。著爾那裏十箇人敵,他一箇也殺的乾淨了。這已後還,這般無禮呵,不要饒了。」又於本月二十二日,於奉天門,欽奉宣諭聖旨,節該:「恁回家去,和國王說這野人他的模樣是人,一般熊狼虎豹心腸。着好軍馬綽他一綽,務要殺了。」欽此。宣德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陪臣金乙玄齎捧到勑諭,節該:「自今務要敬順天道,恪遵朕命,各守地方,毋相侵犯。如或不悛,王宜相機處置,勿爲小人所侮。仍遵依洪武、永樂年間勑諭事理隄防,庶幾有備無患。」欽此。本年閏八月初十日,欽差指揮僉事孟捏哥來等官齎捧到勑諭,節該:「諭李滿住等,令各將所搶去人口馬牛頭匹,盡行給還。王亦須以所得建州等衛人口頭畜等物還之,而自今各順天道,謹固邊備,輯和隣境,戒飭下人,勿相侵犯。」欽此。正統元年二月十七日,陪臣李思儉齎捧到勑諭,節該:「所奏李滿住等稔惡不悛,屢誘忽剌溫野人,前來本國邊境,刦殺等事,具悉。蓋此寇禽獸之性,非可以德和者,須震之以威。勑至,王可嚴勑邊備,如其再犯,卽勦滅之,庶幾邊民獲安。」欽此。正統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臣親弟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