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语正义 » 论语正义全文在线阅读

《论语正义》论语正义卷五

关灯直达底部

里仁第四

集解

凡二十六章

子曰:“里仁爲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注〕郑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爲美。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爲有知。”】

○正义曰:《说文》:“择,柬选也。”《后汉书·张衡传》:“衡作《思玄赋》曰:‘匪仁里其焉宅兮!’”李贤注:“《论语》‘里仁爲美,宅不处仁’,里、宅皆居也。”《困学纪闻》谓《论语》古文本作“宅”。惠氏栋《九经古义》:“《释名》曰:‘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是宅有择义。或古文作‘宅’,训爲‘择’,亦通。”冯氏登府《异文攷证》引刘璠《梁典》“署宅归仁里”,亦作“宅”字。

○注:“里者”至“有知”。 ○正义曰:《尔雅·释诂》:“里,邑也。”《说文》:“里,居也。”“仁之所居”,“仁”当依皇本作“民”。《文选潘岳閒居赋注》:“民”作“人”,此唐人避讳。“居于仁者之里,是爲美”者,《大戴礼·主言》云:“昔者明主之治民有法,必别地以州之,分属而治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如时考之,岁诱贤焉,则贤者亲,不肖者惧。”是古有别地居民之法,故居于仁里,即己亦有荣名,是爲美也。“求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爲有知”者,此训“择”爲“求”也。《荀子·劝学篇》:“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今求居不处仁者之里,是无知人之明,不得爲有知矣。郑氏此训与《论语》古文义合。皇疏引沉居士云:“言所居之里,尚以仁地爲美,况择身所处,而不处仁道,安得智乎?”案:《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圅[hán]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圅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爲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观孟子所言,是“择”指行事。沉说盖本此,于义亦通。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孔曰:“久困则爲非。”】 不可以长处乐。【〔注〕孔曰:“必骄佚。”】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注〕包曰:“惟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王曰:“知仁爲美,故利而行之。”】

正义曰:《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说文》:““长”字小篆,久远也。”隶变作“长”。《礼记坊记注》:“约,犹穷也。”不仁之人,贫富皆不可久处,故先王制民使有恆産,既富必教之也。“安仁”者,心安于仁也。“利仁”者,知仁爲利而行之也。二者中有所守,则可久处约,长处乐。《表记》:“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安仁”是自然体合,功过皆所不计,此其仁可知。故直许之曰仁者,若利仁、强仁,是与仁同功也,其仁未可知,故利仁但称爲知也。又《表记》:“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又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言“无欲而好仁”,则与利仁者异;“无畏而恶不仁”,则与畏罪强仁者异。此惟安仁者能之。《中庸》云:“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彼文以安行爲仁,利行爲知,勉强行爲勇。圣人均要于成功,不以诚僞苛求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云:“仁者乐道,智者利道。”义同。

○注:“惟性仁者,自然体之。” ○正义曰:《易文言传》:“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注〕孔曰:“唯仁者能审人之所好恶。”】

正义曰:“惟”,皇本、宋石经、宋刻《九经》俱作“唯”。凡人用情,多由己爱憎之私,于人之善不善有所不计,故不能好人恶人也。若夫仁者,情得其正,于人之善者好之,人之不善者恶之,好恶咸当于理,斯惟仁者能之也。《礼记大学》云:“《秦誓》曰:‘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惟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爲能爱人,能恶人。”与此文相发。《荀子·非十二子》云:“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注:“唯仁者,能审人之所好恶。” ○正义曰:焦氏循《论语补疏》:“仁者好人之所好,恶人之所恶,故爲能好能恶。必先审人之所好所恶,而后人之所好好之,人之所恶恶之,斯爲能好能恶也。”案:注说颇曲,姑依焦说通之。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注〕孔曰:“苟,诚也。言诚能志于仁,则其馀终无恶。”】

正义曰:《释文》:“恶如字,又乌路反。”案:前后章皆言好恶,此亦当读乌路。《春秋繁露玉英篇》:“难者曰:爲贤者讳皆言之,爲宣、穆讳独弗言,何也?曰:不成于贤也。其爲善不法,不可取,亦不可弃。弃之则弃善志也,取之则害王法。故不弃亦不载,以意见之而已。苟志于仁,无恶,此之谓也。”又《盐铁论·刑德篇》:“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亦是此议。《汉石经》无“也”字,与《繁露》同。

○注:“苟诚”至“无恶”。 ○正义曰:《毛诗采苓传》:“苟,诚也。”皇疏云:“言人若诚能志于仁,则是爲行之胜者,故其馀所行皆善,无恶行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孔曰:“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注〕时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得之,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

○正义曰:《说文》:“䝿,不贱也。贱,贾少也。”故称有爵禄者爲贵,无爵禄者爲贱,引申之义也。富贵人所欲,贫贱人所恶,亦是言好恶也。若于不以其道之富贵则不处,不以其道之贫贱则不去,斯惟仁者能之。盖仁者好恶,有节于内,故于富贵则审处之,于贫贱则安守之。《坊记》所谓“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诗》曰:“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荀子·性恶篇》:“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谢氏墉校注:“此言仁之所在,虽贫穷甘之,仁之所亡,虽富贵去之。”并是此义。《吕览有度篇》注:“不以其道得之不居。”毕氏沅校云:“案:古读皆以‘不以其道’爲句,此注亦当尔。《论语》‘不处’,此作‘不居’。《论衡》问孔、刺孟两篇并同。”案:《后汉·陈蕃传》、《盐铁论·褒贤篇》亦作“不居”,自是齐、古、鲁文异。《吕览注》“居”下无“也”字,高丽本“不去”下亦无“也”字,当以有“也”字爲是。且古读皆至“得之”爲句,毕校非是。

○注:“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 ○正义曰:夫子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谓“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皆此意。

○注:“时有”至“去之”。 ○正义曰:“否”者,塞也。“泰”者,通也。君子履道,当得富贵而反贫贱,是不以其道得之,于此当以义命自安,不可违而去之,辄妄冀得富贵也。《大戴礼·曾子制言中》:“故君子无悒悒于贫,无勿勿于贱,无惮惮于不闻,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牅,日孜孜于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注〕孔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爲君子。”】 君子无终食之閒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马曰:“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

正义曰:《表记》云:“子曰:‘仁之难成久矣,唯君子能之。’”故此文言仁,皆举君子也。仁既难成,故鲜能成名。君子知仁是美名,故终不去仁,所以能审处富贵,安守贫贱也。此君子,是“知者利仁”也。“君子无终食之閒违仁”者,邢疏:“言仁不可斯须去身,故君子无食顷违去仁道也。”案:终食之閒,常境也;造次颠沛,变境也。君子处常境,无须臾之閒违仁,故虽值变境,亦能依于仁行之。所以能审处富贵,安守贫贱也。此君子,是“仁者安仁”也。《曾子制言》云:“昔者,舜匹夫也,土地之厚,则得而有之;人徒之衆,则得而使之。舜唯以得之也。是故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昔者,伯夷、叔齐仁者也,死于沟浍之间,其仁成名于天下。夫二子者,居河、济之间,非有土地之厚,货粟之富也。言爲文章,行爲表缀于天下。是故君子思仁,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案:舜是以道得富贵,伯夷、叔齐则不以道得贫贱,而其仁成名于天下,皆所谓“安仁”者也。若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又昼夜日夕,皆是思仁,此则爲“利仁”也。曾子所言,最足发明此章之旨。

○注:“造次,急遽。颠沛,偃仆。虽急遽、偃仆不违仁。” ○正义曰:郑注云:“造次,仓卒也。”“仓促”与“急遽”义同。《广雅 释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