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语正义 » 论语正义全文在线阅读

《论语正义》论语正义卷十四

关灯直达底部

先进第十一

集解

凡二十三章

正义曰:皇、邢本皆二十四章,《释文》从郑氏,以德行章合上「从我于陈蔡」为一章。然集解本各自为章,故不引郑说,则此所云「二十三章」三字,当为陆所改也。又《释文》于回也章云:「或别为章,今所不用」,亦是依集解,故不用或说。朱子《集注》则德行章、回也章、论笃章皆别章,凡二十六章。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注〕包曰:「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野人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注〕将移风易俗归之纯素,先进犹近古风,故从之。】

正义曰:郑注云:「先进后进,谓学也。野人,粗略也。」郑此注文不备,莫由知其义。愚谓此篇皆说弟子言行,先进后进,即指弟子。《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卢辩注引此文,则「先进后进」,皆谓弟子受夫子所施教之教,进学于此也。 《礼·王制》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尚书大传》:「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使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嫡子,十有三年使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年二十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大学;大师取大学之贤者,登之天子,天子以为左右。」是古用人之法,皆令先习礼乐而后出仕,子产所云「学而后入政」者也。其国之俊选,不嫌有卑贱,故王大子等入学皆以齿,所谓「天子元子视士」者也。夫子以先进于礼乐为野人,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春秋》时,选举之法废,卿大夫皆世爵禄,皆未尝学问。及服官之后,其贤者则思为礼乐之事,故其时后进于礼乐者为君子。 君子者,卿大夫之称也。观子路问成人,夫子答以藏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诸人,又云:「文之以礼乐,可为成人。」此四人先已出仕,若文以礼乐,则亦后进于礼乐之君子也。夫子弟子,多是未学,故亟亟以礼乐教之。所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是从先进。 而冉求则以「礼乐愿俟君子」,子路且以「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乃为学」?读书者,读礼乐之书也。当时子路、冉有皆已仕,未遑礼乐,而夫子以礼乐为重,故欲从先进,变当时世爵禄之法,从古选举正制也。用之谓用其人也。后进于礼乐,虽亦贤者,然朝廷用人,当依正制,且虑有不肖滥入仕途也。 此章之义,沉薶千载,自卢辩戴记注发之,而后人莫之能省。至邢疏但知先进后进指弟子,而以进为仕途,以从先进为归淳素,犹依注说为之。宋氏翔凤《发微》谓「先进,为士民有德者;登进,为卿大夫自野升朝之人;后进,谓诸侯卿大夫皆世爵禄,生而富贵,以为民上,是谓君子」。说皆得之。但以进为仕途,先进为殷法,先进、后进俱不兼弟子,尚未为是。故略本诸义,别为释之。

〇注「先进」至「人也」。 〇正义曰:以「先进、后进为仕先后辈」者,《王制》言「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曰进士」,《孟子》言「治则进」,是进有仕义。管子宙合云:「是故圣人传之简䇲,传以告后进。」又云:「故传之简䇲,传以告后世人。」是先进、后进谓人之先后仕者也。言「辈」者,非一之辞。 「礼乐因世损益」者,礼乐随风俗为盛衰。故质胜当救之以文,文胜当救之以质。是于文质二者之中,或损或益也。「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者,「与」即「于」字之误。言夫子称后进为君子,是其礼乐俱能因世损益,得时之中也。 邢疏申此注,谓「先进当襄、昭之世,后进当定、哀之世」,皆谓夫子同时人。案:夫子论文质甚贵时中,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此文亦是时中之文,其有为尚质之论,皆是救时之法。如奢俭易戚,俱为失礼,夫子则宁从俭从戚,亦以二者俱不得中,故宁从质胜,不从文胜也。若显然举一中道,称为君子,而不欲从之,则与平时所称为「彬彬」,所称为「从周」者不合。下篇棘子成欲弃文从质,子贡即深斥之,若如此注所云,则夫子正与棘子成同见,而奚其可哉?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注〕郑曰:「言弟子之从我而厄于陈、蔡者,皆不及仕进之门,而失其所。」】

正义曰:陈蔡之厄,《史记》孔子《世家》敍于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后,在鲁哀六年。朱子据《论语》,以为自卫如陈,在鲁哀二年。江氏永《乡党图考》以为在鲁哀四年。其言曰:「《孟子》云『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闲』,言『闲』者,两地相接之处。陈即今陈州府。蔡始封在今汝宁之上蔡县,其后平侯徙汝宁之新蔡县,皆与陈相近。新蔡在陈南,夫子哀二年至陈,若非适蔡,则不得至陈蔡之闲。哀二年十二月,蔡昭侯畏楚,迁于吴之州来,州来之蔡城在今凤阳府寿州北三十里,与陈相距,中闲隔绝,亦不得言陈蔡之闲也。然则绝粮陈蔡之闲,当在哀四年,自陈适蔡时,指故地上蔡言之耳。蔡既迁,则故蔡地皆属于楚。是时楚昭王贤,叶公又贤,夫子欲用楚,故如蔡如叶。按四年传云:『楚左司马贩、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十六年传云:『叶公在蔡。』盖故蔡邑,叶公兼治之。夫子自陈如蔡,就叶公耳,与蔡国无涉也。」 今案:江说甚核,然《史记》亦自可从。先从叔丹徒君经传小记:「《尔雅》、《淮南》有州黎丘注:『今在寿春县。』案《盐铁论》『孔子能方不能圜,故饥于黎丘』。哀公二年『蔡迁于州来』。四年,孔子自陈适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使人聘孔子,于是绝粮陈、蔡之闲。《盐铁论》所谓『黎丘』,盖即州黎之丘也。此直从《史记》在六年。而陈蔡之闲,据新迁之蔡言,盖其地距陈虽远,然中闲无他国相隔,则亦为陈蔡之闲矣。」当时从游弟子,据《世家》有颜渊、子贡、子路,《弟子列传》有子张,《吕氏春秋·慎人篇》有宰予,此外皆无考。郑氏以下章「德行」云云,合此为一章。然冉有于鲁哀三年为季康子所召,不应于此年复有一冉有从夫子也。尤氏侗《艮齐杂说》引陈善《辨》曰:「陈、蔡从者,岂止十人,患难之时,何必分列四科乎?斯知郑说未敢从也。」「皆不及门也」,皇本「门」下有「者」字。

〇注:「言弟」至「其所」。 〇正义曰:孔门弟子无仕陈、蔡者,故注以为「不及仕进之门」。《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闲,无上下之交也。」无上下之交,即此所云「不及门」也。《孔子世家》言「匡人拘孔子,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虽宁武子非孔子同时人,然必有从者臣卫之事,误以属之宁武子耳。及陈蔡之厄,孔子亦使子贡如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免。又《檀弓》言「夫子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可知夫子周游,亦赖群弟子仕进,得以维护之。今未有弟子仕陈、蔡,故致此困厄也。焦氏循《补疏》申此注云:「尧典『辟四门』,郑氏云:『卿士之职,使为己出政教于天下。言四门者,亦因卿士之私朝在国门,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右师。』是后之取法于前也。郑以门为卿士之门,则及门者,谓仕于卿大夫之私朝也。《周礼·大司马》:『辨名号之用,帅以门名。』《注》云:帅,军将,以门名者,所被徽识,如其在门所树者也,军将皆命卿。古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右师,皆上卿为军将者也。《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疎,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注云:『正室,适子也,将代父当门者也。』襄九年:『郑六卿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注》云:『门子,卿之适子。』卿子称门子,是卿以门名。卿当门,以门名,嫡子代父当门,则称门子。其仕于卿大夫之门,谓之及门矣。」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正义曰:《释文》云:「郑云『以合前章』。」卢氏文弨考证曰:「郑云当作郑氏。」案:郑氏非辨见前疏。皇疏云:「此章初无『子曰』者,是记者所书并从孔子印可而录在论中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是此四科为夫子平时所论列,不必在从陈、蔡时。《弟子传》先「政事」于「言语」,当出《古论》。《周官·师氏注》云:「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颜子好学,于圣道未达一闲;闵子骞孝格其亲,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仲弓可使南面,《荀子》以与孔子并称。冉伯牛事无考,观其有疾,夫子深叹惜之。此四子,为德行之选也。《孟子·公孙丑篇》:「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伯牛、闵子骞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是言语以辞命为重。《毛诗·定之方中传》:「故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此九者,皆是辞命,亦皆是言语。皇疏引范宁曰:「言语,谓宾主相对之辞也。」范以当时最重邦交,故言语当指此事,亦是举彼一端,以例其余。《弟子列传》「宰予利口辨辞,子贡利口巧辞」,是宰我、子贡为言语之选也。夫子言「求也艺,由也果,可使从政」,是冉有、季路为政事之选也。沈氏德潜《吴公祠堂记》曰:「子游之文学,以习礼自见。今读檀弓上下二篇,当时公卿大夫士庶,凡议礼弗决者,必得子游之言以为重轻。故自论『小敛户内,大敛东阶』,以暨『陶』、『咏』、『犹』、『无』诸节,其闲共一十有四,而其不足于人者,惟县子『汰哉叔氏』一言,则其毕生之合礼可知矣。」朱氏彝尊《文水县卜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盖自六经删述之后,《诗》、易俱传自子夏,夫子又称其可与言《诗》,《仪礼》则有丧服传一篇,又尝与魏文侯言乐,郑康成谓『《论语》为仲弓、子夏所撰』。特《春秋》之作,不赞一辞,夫子则曰《春秋》属商。其后《公羊》、《谷梁》二子,皆子夏之门人。盖文章可得而闻者,子夏无不传之。文章传,性与天道亦传,是则子夏之功大矣。」由沈、朱二文观之,是子游、子夏为文学之选也。皇疏引王弼曰:「此四科者,各举其才长也。」又曰:「弟子才不徒十,盖举其美者,以表业分名,其余各以所长从四科之品也。」案:王说是也。徐干《中论·智行篇》:「人之行,莫大于孝,莫显于清。曾参之孝,有虞不能易。原宪之清,伯夷不能闲。然不得与游、夏列在四行之科,以其才不如也。」此则故为苛论,不免以辞害义矣。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注〕孔曰:「助,益也。言回闻言即解,无可起发增益于己。」】

注「助益」至「于己」。 〇正义曰:《尔雅·释诂》:「助,勴也。勴,佐助也。」《说文》:「助,左也。」「左」即「佐」。此训益者,引申之义。教学本是相长,故夫子言子夏为起予,正以质疑问难,义益可明也。「说」如「说释」之「说」。曾子立事云:「问而不决,承问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不彊争也。」「不说」犹言不解,《学记》云「相说而解」,此注云「闻言即解」,亦以「解」训「说」也。徐干《中论·智行篇》:「仲尼亦奇颜渊之有盛才也,故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达于圣人之情,故无穷难之辞。是以能独获亶亶之誉,为七十子之冠。」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注〕陈曰:言子骞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闲之言。」正义曰:闵子称字者,夫子述时人所称也。「昆」者,《毛诗·葛藟传》:「昆,兄也。」《尔雅·释亲》:「晜[kūn],兄也。」《说文》:「周人谓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