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满文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它所反映的内容,始於明万历三十五年(天命前九年?公元1607年),止於明崇祯九年(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除努尔哈齐以遗甲十三副崛起於长白山地区的卷首部分已残缺外,老档记载了努尔哈齐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权,而後对明朝政府进行战争,夺取辽东,建都辽阳、沈阳,以及皇太极继位後,继续进兵辽西,并数次深入关内,屡挫明师等等军政大事。老档还记载了当时满族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法律规章、对外交涉、族内纷争、官员任命、生产和经济状况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情况。其史料原始可靠,记事翔实广泛,文字朴实,很少修饰,其中许多内容是《清实录》等官撰史书所未载,或略而不详、或载而改写过的。老档是研究清朝开国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民族史的第一手史料,对《清实录》等史书的校订补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满文老档》是用初创的无圈点老满文舆改进後的半圈点的过渡阶段的满文书写,文字古老,记述多用口语,句型简短,结构不严谨,语法不规范,夹书蒙语与汉语借词,其中许多语词在清入关後已被淘汰,它也是研究我国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史及其文书制度的珍贵文献。
《满文老档》原本共三十七册,所用纸张均用当时所得明辽东地方衙门的公文纸和高丽笺纸书写,因此各册长短不一,厚薄各异,颇不齐整,清初存於盛京(今沈阳市)宫中崇谟阁。1644年清入关定都北京後,与其他档案文件一并移人京城,贮藏於内阁人库。到乾隆年间,已很少有人。认识老满文字了。於是乾隆六年(1741年)下一道满文上谕说“无圈点字,原系满文之本,今若不编制成书贮藏,日後失据,人将不知满文造端於无圈点字”。大学士鄂尔泰、徐无梦奉命从内阁大库提取满文老档,详加阅览,除可认识的字外,其有与新满文字体不同及难於辨识的老满文,全部检出,附注以加圈点新满文,按十二字头顺序排列,编制成《无圈点字书》,以传后世。与此同时。满文老档因年代久远,业已残破,复奉命将满文老档逐页夹纸托裱,重新装订成册,再用《千字文》顺序编号,以备稽考。修复工竣,仍存放於内阁大库。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大学土舒赫德为总裁,开始重抄满文老档。时将原档重新整理、分段、分册,统一按朝年月顺序编排,用规范後的新满文音写一部,同时又依原档字体照写一部,每部装订为二十六函,一百八十册,封面分别以老满文与新满文签书“无圈点字档子”或“加圈点字档子”,并注明朝年月起止时间。这两部重抄本,都用无格宣纸,书法潦草,故称“草写本”。继以草写本为蓝本,再行加工编排,抄出无圈点字档子和加圈点字档子各一部,黄绫函,黄绫册衣,泾纸朱丝栏,书法楷正,俗称“正写本”或。大黄绫本”,其函帙、册数仍如草写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照正写本重抄无圈点字档子与加圈点字档子各一部,内外形尺寸略小,质料较次,黄绫函,黄绫册衣,泾纸朱丝栏,俗称“副本”或“小黄绫本”,函帙、册数与正写本同。至此,《满文老档》实共七部。重抄完毕,将草写本同;原本一并存入内阁大库,大黄绫正本藏於京城皇宫内,小黄绫副本送盛京宫中崇谟阁庋藏。现在,原档三十七册保存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故宫博物院”,草写本和大黄绫正本保存於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小黄绫副本保存在沈阳辽宁省档案馆。
《满文老档》历来就为中外文史学者所重视,并以各种形式出版公布於世。1918年,我国清末进土金梁招聘人员利用沈阳故宫崇谟阁所藏《满文老档》进行翻译,并将其部分内容刊印出版,名为《满洲老档秘录》,後来改称《满洲秘录》。其後又将部分译文在《故宫周刊》上连载,题为《汉译满洲老档拾零》。1923年, 日本学者藤冈胜二开始以拍摄於我国沈阳崇谟阁的《满文老档》为蓝本译成日文,1939年影印出版。其後在日本文部省的资助下,成立了《满文老档》研究会,将《满文老档》全部译成日文,并将其满文用罗马字拼写,从1955年开始,分七册出版。1964年,我国台湾省学者广禄等开始译注《满文老档》原本。其後以《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为书名发表。1969年,台湾“故宫博物院”将《满文老档》原本全部影印公布,名为《旧满洲档》,分装十册。
近年来,国内史学、语言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术界皆视《满文老档》为重要史料,迫切要求准确译成汉文发行。为此,1978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满文老档》译注工作组,由任世铎任组长,周远廉任副组长,其成员有关孝廉、张凤良、郭美兰、刘建新、罗丽达、佟永功、富丽、季永海、赵展。
译注组全体成员以保存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音写本和照写本为蓝本,两相对照进行翻译,并参考了有关史料,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各种《满文老档》译注本中出现的错误与不妥之处,译文力求做到准确完整,通顺易懂,并能体现历史文件的时代语言特点和风格,以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
本书按朝年顺序排列。天命朝译文由任世铎、关孝廉总审校,天聪朝崇德朝译文由关孝廉总审校。最後由周远廉通校。本书的人地名索引主要由张凤良编制,郭美兰参加了部分编制工作。本书文字由张凤良誊抄。
本书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承蒙史学界及出版界有关同志的热心鼓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的屈六生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协助做了不少工作。中华书局的朱慧同志作为责任编辑,张英同志负责本书的影印工作,并予具体指导;李侃、刘德麟、陈铮、尹新鑑同志为本书的影印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满文老档》文字古老,多以口语形式记述,语法结构未作规范,兼之我们的语文水平有限,历史研究不够深入,在翻译中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满文老档》译注工作组
一九八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