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孟氏谱》,孟子以周定王三十七年四月二日生,赧王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卒,寿八十四岁。此谱未详来历。周定王无三十七年。又谓生当孔子后三十五年,则为贞定王二十五年。然孟子生年,决不如此之早。或谓定乃安字之讹。安王在位二十六年,下至赧王二十六年,凡八十八年。《谱》谓孟子寿八十四,逆推之当生于烈王四年。后人多信其说。惟《谱》记生平既不足信,则其记卒年及寿数,未必尽可信。今舍其生年,据其卒年与其寿数,而更推其生年,其未必信明矣。《孟子 离娄》:“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朱子《集注》:“自孔子卒,至孟子游梁时,方百四十余年,而孟子已老。然则孟子之生,去孔子未百年也。”朱子博学多识,其为《四书集注》,尤精力所萃。今观其推论孟子生年,知其时尚未有《谱》,故为朱子所未见。否则以为不足凭,抑且不屑辨数也。以此推之,《谱》之不可信尤益显。顾孟子游梁,去孔子之卒,实已百六十年。(详《考辨》第一五一。)朱子亦复误。则其推论孟子之生,去孔子未百年者,亦未必可信也。周广业《孟子四考》,又据朱子未百年之说,凑会以八十四之寿,谓:“旧《谱》生年,当改定字,去三字,为安王十七年,则上距孔子卒九十五年,其卒当在赧王十三或十二年,而《谱》倒为二十,又衍六字也。”夫《年谱》既不可信,《集注》又未可据,今两凭其说,而奋改其旧,其为不足信尤甚矣。其他论孟子年世者,纷纷之说,不一而足。顾余考齐宣王、梁惠王世次,《史》《策》既多误。诸家据以论孟子,则宜其治丝而益紊矣。今既于齐、梁、宋、滕诸国世系年代,一一重为釐定,而孟子游仕先后,亦详加审核。参伍错综,斟酌情事,而定孟子生年,最早当在安王之十三年,最晚当在安王二十年。乃与朱子、周氏之所推定,亦若相符。然其立论造断之所以然,则固自不同。且尤有进者,知人论世,贵能求其并世之事业,不务详其生卒之年寿。今谓孟子生于烈王四年,或谓生于安王十七年,前后相去不越十五年,此不过孟子一人享寿之高下,与并世大局无关也。苟既详考孟子游仕所至,并世情势,及列国君卿大夫往来交接诸学士,则孟子一人在当时之关系已毕显,可无论其年寿之或为七十或为八十矣。无徵不信,必欲穿凿,则徒自陷于劳而且拙之讥,又何为者?余兹所陈,固非以为定论,而摧廓旧说,开陈新义,亦足以见考古之意。至于援证之细,将逐事备详于后,此不具也。(魏氏《古微堂外集 孟子年表》云:“《史记索隐》谓孟子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阙里志》从之,而谓寿九十有七岁,逆推之,当生于安王十七年。惟近日《索隐》本误作生于周定王三十一年,当以《阙里志》所据《索隐》原本校正。”今按《索隐》并无孟子生年,未晓魏说何据。)
又按孟子名轲,其字赵岐已云未闻,徐幹《中论序》云:“孟轲、荀卿,怀亚圣之才,著一家之法,皆以姓名自书,至今其字不传,原思其故,皆由战国之士,乐贤者寡,不早记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