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跟笨人多费口舌,所以在论战时,常有人轻蔑地对对手说:“你先回去多读点儿书,再来跟我说话!”的确,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是正确思考问题的前提。然而,等这些人真的读了书回来,你很可能会陷入更可怕的噩梦——他们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是全都似是而非。跟你争论起来,越是旁征博引,越是错得离谱,气得你直翻白眼,但又拿他们没办法。
这时,你会突然理解培根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深意——知识真的就只是力量而已,谁说它一定意味着正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流氓读过书,谁也挡不住”的情况?不是说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吗?
这是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不再是以教化的形式而是以资料的形式存在。对大多数人而言,读书并不意味着获得价值观和方法论,而只是在吸取资料而已,最多是这个来源的资料比网上随便看到的更加权威而已。
比如说,在机场里,你有没有见过一些人起飞前买本书,飞机上翻俩小时,下飞机后随手扔掉?对他们而言,书就像是邻座健谈的人,聊了一路,记下几个有趣的段子、有用的数据,然后一别两宽、天高云淡,至于心智的成长……嗐,何必谈那么沉重的话题呢?
所以,《小学问》在这里要跟你介绍的,是几个常见的、不能通过知识增长而改变,甚至是越有知识就越顽固的思维误区,它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现在上网搜集资料那么容易,相关科研成果那么多,还是有很多事就是死活争不明白?又比如,为什么有人明明见多识广,却没有自知之明,遇事死不认错?如果你对以上问题有兴趣,请认真阅读本章。我们无法向你许诺这能解决所有的思维痼疾,但是有一点至少可以确定,那就是想成为别人眼中的“聪明人”,你就先得有能力破解这些常见的思维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