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禅师一心参禅,在山腰处修了一座茅屋,专心清修,由一对清贫的母女供养。
由于一直没能明心见性,宏法禅师生怕信徒的布施难消,于是想出山寻师访道,探究身从何来,死去何处。
那对护法供养的母女听说禅师要出门,便要他多留几天,以便做一件衲衣相送。
宏法禅师一番谦让,结果推辞不过,便答应了。可是当晚,禅师突然感到愧疚,他想自己在此接受了多年的救济,却对母女两人丝毫无贡献,而自身也未得进境,内心不禁有些焦躁。
恰巧第二天,山下的一个财主来找禅师,说自己要广施仁德,因此要大大布施于禅师。禅师本不喜财物,可是想到可以将这笔布施转赠供养他的母女,便答应了。
结果,当晚禅师内心惶恐,一直无法心安。最终才恍然大悟,自己焦躁是因为做了错事。他突然明白,要报答恩主,可以通过自身修行,修行有了结果,恩主的供养自然也就有了功果。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回报他们。而如今,自己却借着别人的钱财,布施自己的功德,实在不应该是一个出家人该做的事情。
于是,第二天那财主又来的时候,弘法禅师以自己无用财物之处,断然拒绝了对方的大笔布施。
几天之后,禅师终于要启程了,等他走的时候,才听说,那财主被抓去坐牢了。原来,那人根本就不是真心做善事,而是钱财来路不正,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即将败露,因此想转嫁禅师罢了。
听了此事,禅师说了句:“惭愧。”最终也没有收那对母女的衣服,独自下山去了。
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不可思议,就算悟道了,如果没有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像弘法禅师,虽然悟道,可是空受膳食,没有对人间做种种弘法度生的功德,殊为可惜。
凡事皆有因果,若一件事只有果而没有因,则其中必有蹊跷。弘法禅师所遇到的就是一件有果无因的事情,那果是凭空来的福利,而他并没有付出应该得到这福利的劳动。即所谓未付出却得实。
这无因之果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障碍。那些不想劳动,却做着发财梦的人,在这障碍中;那些刚刚付出一点努力,就觉得自己应该获得巨大成就的人,也在这障碍中。
这份障碍,会让一个人失去奋斗的意识,而只想着天上掉下馅饼来。结果自然是等不到馅饼,而只能凭空饿死。世上从没有凭空而来的财富,也不会有没来由的成就,一切所得都是需要付出的。而且,付出之后也未必就有所得。因此那些没付出就能得到的,多半不是好来路,不是需要我们在另一个方面付出更多,就是骗子们凭空设置的诱饵。
修佛也好,修世也好,都讲究一个因缘所成,只有付出足够的因,那缘、那果才会到来,享受起来也才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