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跟着动物去旅行 » 跟着动物去旅行全文在线阅读

《跟着动物去旅行》千亩田百万象

关灯直达底部

一次纯粹自然的行走后,我向身边的人谈论热带风物时,入乡随俗地把这里唤作“版纳”——除了如同省略姓氏而直呼其名的那种亲密外,也许更有一层文化意义上的察觉,傣语中“十二”为“西双”,“版纳”为“一千亩田”——明代的征收赋役单位,现在的“版纳”何止是“西双”。

离开天高风清的昆明,云里雾里抵达版纳的袖珍机场,迎面就是热浪,还没见到三木博士,一场雷阵雨就卷着热风劈头盖脸地浇来,而行前我们在南京刚经历了倒春寒。

1 熊猫!

在澜沧江流经的热带雨林中寻找亚洲象是此行的最大期待——在傣语中,这条河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三木在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硕博连读,常驻版纳研究野象已经四年了。屋外雷声滚滚,我和他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他的野外研究,到我三个多月前看到的中华白海豚……

当晚,等来了他的师兄五色墨,我们一起去景洪最有人气的泰国餐厅“财春青”小聚,这家餐厅吸引了很多国外游客光临。泰式风格的建筑,宽敞清爽的大厅,菜单都有点让我眼花缭乱,在他们的一再劝说下,我只点了四五道菜,现在想想有些遗憾。

一条被描述为“微辣”的鱼,让三木和我都吃不消,五色墨则大快朵颐,这位江西老表就怕菜不辣。

稍有慰藉的事,是这里的服务员多是清秀的泰国女孩,五色墨带着我们一一评点:食色,性也。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最佳探访季节是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雨水较少。

2 熊猫!

第二天清早,五色墨动身去南滚河前和我聊了聊印支虎的问题,而后就跟着三木去了离州府最近的保护区勐养。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面积约997平方公里,据当年的监测数据,在该区域三岔河一带约有46头野象分布,包括七个家庭共38头和另外8头单独活动的成年雄象。

我们在路边旅舍住了下来,这是三木在野外工作的大本营,住宿一日10元,餐费10元。和刺激的泰国菜不同,当地人的午饭很朴实,值得记述的当属杂菜汤,房前屋后的野菜摘了开水一烫就是美味儿,店老板感慨说,当地人懒一些,都是这自然环境娇惯的,无须多劳作,就有回报。

我跟着三木,沿着昆洛公路遇见象粪无数,可就是不见动静,他打趣说:“能不能等到野象是RP(人品)问题。成堆的象粪里也有学问,你看,里面都是竹纤维,消化不彻底,很可能是野象留下的。这一带河谷竹林很多,是野象的主要食物之一。”

三木又从粪便上掰了一小块让我闻,只有泥土的清香,别无异味儿,“表面都干了,估计是一周前的了。”看他这招式有几分大宋提刑官的味道。

大象脚印中积水混浊,说明它们刚路过不久。

幼象跟着妈妈在河边学习汲水,由于鼻子不够长,它得跪在河边。

顺着象粪下到河岸,果然有大片倒伏的植物,“它们在这觅食、饮水,冬叶和竹子都被野象扯断吃了。”一路走过,野象留下的足印、粪便不断,但都被他判断为数天前的痕迹。途中一位老乡说,这附近一周来都没有听到野象的叫声,令我们顿感心灰意冷。

“今天能看到大象吗?”明知这个问题幼稚,我还是不停地问,三木则静静地观鸟,他时不时地喊我拍摄——棒球的哨音——这是蓝耳拟啄木鸟,响亮的升调如流水一般——和平鸟……

18点,天色渐暗,我很是失望,饥肠辘辘准备返回驻地,背负的摄影器材越发沉重,而一声嘶鸣突然穿透山谷,“野象!”三木判断就在不远处,我下意识地躲在他身后。

迎面开过的汽车鸣笛提醒我们不能再向前走。

视线完全被凸出的山石遮住,如果野象刚好站在其后的公路上,那就惨了。

我这才想起,行前三木嘱咐的人身意外险居然忘办了。

几乎是挪动,好不容易绕过一个弯道,路旁泥地中多出不少野象的足印,其中积水混浊,开摩托车的老乡说,有群野象就在前方河谷中。

三木居然长舒一口气——最危险的是单独活动的雄象,它无声无息,如果觉察到危险会不顾一切地冲上来紧追不舍。群象呢,由于家长要保护小象,吓唬一下企图靠近的人就不管了。

一群野象就在河边,有一只刚从河中起身,目光中充满警惕,三木催我快跑,它们可能要上公路了。

一路疾跑50米,三木指着公路路基,都是缓坡,象群上路毫不费力。

约莫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象群似乎在与我们对峙。

密林中又有了动静,透过树枝,一根长鼻子正在向前沿着河岸移动,左转转,右转转,长期在茂密的森林中生活,视觉远没有嗅觉靠谱。它是探路者,看样子象群不准备上路了。

它们终于缓缓地走到了河谷的开阔地中。

象群走走停停,以照顾年幼的成员,小象会抓紧时间休息。

头领终于在空地上停下了脚步,等待其他成员跟上脚步,象群就是这样有组织、有纪律。

终于看清了,整整8头象。 

除了6头属于课题组命名的“然然家族”外,还有一对母子象——最小的家庭单位,它们是这个队伍的临时成员,这让三木有些意外。

一头少年象跟着成年母象来到河边,它的鼻子还未发育完全,前腿向前弯,后腿往后一撇,降低了身高汲水,不一会儿还把鼻子伸入母象口中试探。“它要了解家长吃了什么,喝了什么,是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成年野象之间也这样。”三木说。

在不远处另一头母象腹下,我们惊喜地观察到两头更矮小的野象,用350mm远摄镜头拉近观察,它的额头上还有明显的长鬃毛,估计不到半岁,原来这群象足有10头之多。

很快,它们侧身躺在了家长的腹下,它们体力很有限,要时不时地睡一会儿,但往往睡眠时间很短,有时只有几分钟就被家长唤醒,再继续前行。

几分钟后,老妈唤醒了小象,它们有些不情愿。

这时到河边汲水的母子也不声不响地归队,它们围成一圈儿,头抵着头,不知道在嘀咕什么,难道“碰头会”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散会了,它们要离开河谷。

真有趣,象走路居然是顺拐,后足甚至刚好落在前足的足印上,这对生手来说迷惑性很大——貌似出现了长着大脚的两条腿动物——什么人?

象群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快,在密林中逐个儿隐身,但一头“断后象”却停了下来,面向公路观察一会儿后吃起了竹子,有时还把屁股对着我们。

19点03分,负责断后的野象走进密林,消失在河谷对岸的山岭中。

当晚,我沉浸在惊喜中,要知道,大象在童年的印记中是何等的深刻——在北京动物园,我驻足大象馆不肯离去,上了中学,爱上集邮,中泰两国联合发行的亚洲象邮票更是印象深刻——当天看到的场景,和来自邮票的影像记忆重叠了。

附近的老乡抱怨才修好三五天的水管,又被野象踩断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必须充分尊重社区利益。

3 熊猫!

所谓“纯粹自然的行走”不只是博物之旅,还会融入当地最自然的生活,而不是昏睡在民俗表演中。

观光客总会抱怨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太快,可谁愿意过着博物馆般的陈旧生活呢?即便在中国大陆最南端,与老挝、缅甸接壤的第一县城——勐腊,傣寨里的生活也是如此。

大龙哈山寨距离县城约半小时车程,弯曲但平坦的山路一直延伸到寨口,大脑中预设的关键词,如“颠簸”、“蛮荒”都没有找到对应物。

蓝天下一片天蓝的屋顶,傣族民居是干栏式的小竹楼,上面住人,有露天阳台,楼下饲养家禽,堆放杂物。

富裕的傣族山民还保留了这种建筑样式,但建材从竹换成乔木,灰瓦换成天蓝的预制板,这两年大龙哈的山民种植西瓜、橡胶得到了实惠,寨子里到处都在拆旧立新。

傣族的村寨。

泼水节临近,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在打糯米粑粑。

一边是正在拆除的老屋,一边是正在立起的新房,对全山寨的男人们来说,这是大家共同的任务;女人们则在忙着做糯米粑粑,迎接即将到来的泼水节。这里每二三十户人家就有一间舂米房,舂米房里有着最古老的木杵,咚咚声和着妇女们开朗的笑声,她们对我这个外来者没有丝毫的介意。

我们要寄宿在护林员“波糯叫”家,上二楼推开门,却空无一人,四处都很干净整洁,就连稻谷都成袋码放得整整齐齐。

傍晚我们回到山寨才见到了这个家的主人,问起墙上挂着的长辈照片,我们才知道波师傅是上门女婿,他开玩笑地说,要再为女儿盖房,等待女婿上门。

据说,傣族人组建新家庭很有意思,版纳的姑娘把自家的肥鸡杀了清炖,如果来买鸡肉的小伙子是姑娘不如意的,姑娘会加倍要钱。要是姑娘看上了年轻的小伙子,就会含羞低下头,躲避小伙子的目光。如果小伙子有意,两人就端着鸡肉,搬起凳子,走进安静的树林里。

不知道波师傅是不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不过当天夜里的鸡汤的确味美,身材高挑的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多吃一些,夸赞手艺时我们才知道,原来这都是大女儿的杰作。

泼水节对傣族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家人都在为迎接这一天而忙碌着。

山寨的夜是那样沉寂。

正值农忙时节,波糯叫的大女儿一早就做好了全天的饭菜,大家围坐在圆形的竹餐桌前,咸肉糜、罗非鱼,还有糯米饭,波师傅见我有些不解,拈起一块糯米,撺成团,就着菜吃了起来,在田间地头也是这样的吃法。

这时,我有点怀念稀饭了。

第二天一出寨子,我们就远远听到了野象的嘶鸣,可辗转一上午,连影子都没找到。

下午上山为选取样方踩点,我几次要绝望的时候又鼓起勇气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对面又是一样的绿色——成片的橡胶林!

从景洪到勐腊的路上,到处是稍秃的山头,橡胶价格的暴涨让人们失去了理智。

我很是心痛。

4 熊猫!

第二天我一睡不醒,三木和小师弟Baboon上山观鸟,我就在寨子附近走走。

公路对面是寺院,入口处有神兽把持,我脱了鞋,心怀敬畏步入。

光从屋顶泻下,落在佛龛上,除了一尊白象,四周都是陌生的饰物。

在寺院前,老人们说起“老象”的故事。最值得回味的情节,可以在三木的介绍基础上转述为:其实版纳本没有路,走的象多了,也就成了路。在象道上还能看到水鹿、麂子的足印,偶尔还有虎、豹的踪迹,山里人翻山越岭走的最多的也是象道。

与其说是象进入人的生活,不如说人走进了象的家园,从佛象、战象、家象木雕到象织锦、壁画,有节律的铓锣声一定也伴随着象脚鼓舞。 

在这个孤独的星球上,不管是大象,还是翠鸟,都和我们一样渴望自由和幸福,惭愧的是,贪婪的欲望让人一再疯狂,自然环境越发地脆弱,带来的苦果,最先品尝的却是野外的生灵。

我们呼吁对自然的爱多一点,得先走近,只有感动,才会有行动。

生物词典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重可达6吨,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公约》附录Ⅰ的物种,也是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几千年前,象的足迹遍布整个黄河流域,河南省的简称“豫”,勾勒出古代亚洲象曾经辉煌繁盛的种群图像。然而现在亚洲象整个种群仅有2至3万头,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国境内仅有200头左右,主要分布在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而亚洲象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正不断被蚕食,取而代之的是绵延的绿色沙漠——橡胶林和造纸人工林,栖息地的丧失是亚洲象面临的最大危机,这也直接激化了人象冲突。对于我们来说,抵制象牙制品就是在保护大象。

拍摄宝典

一定要注意安全,没有哪种兽类比亚洲象更危险,就在我离开勐养镇不久,当地有人惨死大象脚下。我的建议是携带100—400mm的变焦镜头,可以灵活拍下不同景别的照片。

亚洲象母子。

精华自助游推荐

景洪—勐腊县(望天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洪

每年10月至来年4月是最佳旅行季节。可以在西双版纳客运站(翻胎厂)乘坐景洪到勐腊的车,全程120多公里,在县城小住,感受中国和老挝边境民风。然后安排一日从县城往返望天树景区即可,有班车直达。返回景洪时顺道参观植物园。

(1)望天树景区

1974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者蔡希陶先生到勐腊县补蚌村进行实地科考并取样鉴定,发现了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龙脑香科的望天树,证实了我国热带雨林的存在,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森林类型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当地人简称为“勐仑植物园”。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距离景洪市约1小时车程。在罗梭江环绕的葫芦岛上,是中国最大、保存物种最多的植物园,多样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热带鸟类,中国第一笔褐喉直嘴太阳鸟分布记录即在这里。百竹园、沟谷雨林等景点也是观光摄影爱好者“出片”的宝地。访问植物园官网(www.xtbg.cas.cn)可以购买优惠门票,预算宽松的朋友推荐入住景区内的植物园宾馆,可以早起在园中漫步。建议避开泼水节、国庆节和春节等客流高峰。

凤头蜂鹰。

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