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全文在线阅读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第二章 快乐学习:不逼迫孩子,将学习变成享受

关灯直达底部

1.经常带孩子旅行,亲吻大自然

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而从小开始的旅程就是拓展生活广度的起点。”的确,旅行能让孩子了解世界,增长见识,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认识自己。

有人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是教育孩子最丰富、最全面的教科书。”可以想象:当你带着孩子到一个有山川河流,鸟语花香的地方,那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当你的孩子看到参天大树、顽强的小草和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时,他们会多么惊讶?

很多人不明白法国人为什么那么浪漫,为什么那么拥有艺术天分,其实这和他们从小就懂得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有很大关系。

法国人认为人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多接触大自然。特别是孩子,如果长期远离大自然,会使孩子的天赋与灵感日渐衰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他们喜欢带孩子去旅行。

旅行,是了解世界的开始,我喜欢旅行,更喜欢带孩子一起去旅行,但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要周游世界、放松心情这么简单,因为在旅行中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同样,带着孩子,也能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一次和孩子们去异国他乡,我们都会先品尝国外的美食,因为我们都是“馋猫”。然后,买地图并研究交通线路和公共标志,甚至还会实地考察。

同样,形式各异的建筑物也在我们的观赏范围内,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并学习和陌生人相处,适应不同国家的不同季节、气候等等。

因为见识的东西多了,孩子们总是好奇地谈论着,他们会对和我们那里不一样的一切景观感到新奇,为什么墨尔本的夜景这么美?为什么美国的薯条那么好吃,冰淇淋却不如我们那里?不仅是美丽的城市景观,而且他们去得最多的,是亲近最美妙的大自然,看参天树木、看河水溪流、看蜜蜂采蜜、看蚂蚁搬家……

因为看到的美景不同,孩子们会在一起讨论,而正是在这些讨论中,他们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见识。

他们睁大了眼睛去探寻,因此视野开阔了,他们看到了各个地方的美景;他们打开心扉,将美好的大自然景观尽收眼底。随着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丰富。

渐渐地,我看到了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广阔,也亲身感受到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宽容、坦荡了,相信孩子们就是从美丽的大自然中得到了这方面的感悟。

无可否认,要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书籍、报纸、影像资料,甚至是和别人聊天,但我知道,没有哪一种方式能比身临其境更有深切地体会。

每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之前,我和妻子都会给孩子们先灌输点儿“硬件知识”,内容包括这个地区的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宗教信仰等。我会搜集很多关于这个地方的图片,孩子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例如有一次,我们在去中国之前,就让孩子们阅读相关的书籍,让他们对清朝的变迁和国共两党有基本地了解,和他们一起分享故宫的宏伟和毛泽东主席的传奇。

每次真正到达一个陌生的地区之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去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事实相符,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实,孩子在和当地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但能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孩子日后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许在这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些许疲惫,但是同样也会觉得新奇激动,旅途的经历就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一次到陌生的地方,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帮助孩子构筑自己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懂得怎样在异地寻求帮助。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中,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表现得异常突出。

可以说,旅行给了孩子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在旅行中,孩子们学会了分析、比较各种事物,还能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和发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如此,旅行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能让孩子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关注到人文景观,还能拓宽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旅行要趁早,这对孩子十分重要。孩子们越早参与到旅行中来,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就越有益。相信那些大自然山川河流等风光,孩子亲眼见识到会比他们只在书上看或者听别人讲更有感触。

然而,在中国,带孩子旅行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是因为中国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怕他们发生意外,出于安全考虑,通常不会允许孩子出门,更别说是到处旅行了。父母以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其实不然。

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它能激发孩子的心智,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等都是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力量。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就是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而得到的启发,还有对虫子产生爱好的达尔文……

大自然可以给孩子很多的感官刺激,多种多样的色彩视觉,清新的空气,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中国的父母也应多考虑和孩子结伴出行,尤其是成长在城市中的孩子,远离大自然,往往会让他们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无所知。

打开一扇能够眺望风景的窗户,对孩子来说有益无害,为什么不选择参与进去呢?

以下几点,是父母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方法:

第一,多给孩子讲述大自然的优美风光,让大自然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激发他们想去体验的兴趣。

第二,利用周末、暑假等各种机会带孩子旅行,去山间、去田野、去小溪边,让孩子在山间徜徉,在田野里玩耍,在小溪边嬉戏。

第三,乡村生活是孩子体验大自然的首选条件。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小麦,都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让他们在乡村生活中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节奏。

第四,没有条件去各地旅行的父母,可以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区等地游玩,各种各样的花草,新鲜泥土的气味,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第五,可以带孩子去动物乐园或者海底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强烈,这些大自然中的生物能给他们的大脑形成刺激,条件反射就会指着问东问西,无论是生活在海底的鲸鱼和海母,还是在陆地上的大象和老虎,对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快乐妙语

法国人热爱大自然,他们喜欢旅行,喜欢在大自然中嬉戏徜徉,喜欢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法国人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乐观开朗,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正是因为他们经常“亲吻”大自然,所以获取到的一切美好,就是大自然给他们的“回馈”。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动,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有益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亲爱的父母,多带孩子旅行吧,学习不是孩子唯一的任务,相信大自然的风光一定会带给孩子更多丰富的生命体验。

2.教孩子用画笔“讲故事”

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法国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他们认为画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所以常常教孩子用画笔“讲故事”。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确实,画画有很多好处,既可以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又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不仅如此,有研究发现,小孩子画画可以开发右脑,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法国父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行这一“政策”,即给孩子买画笔,让孩子在纸上尽情涂鸦。

说起涂鸦,可以说它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其实涂鸦和语言一样,都传递着孩子的情绪与感觉。涂鸦是孩子对作品进行“原创”的开始,没有任何形式,也无需走某种风格路线,只凭自己的想象力,挥洒乐趣,留下孩子的“神来之笔”,体会涂鸦过程中的意义和成就感。

然而,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孩子的涂鸦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纸张上乱涂乱画,根本不清楚自己在表达什么,所以他们并不重视孩子的这种表现。相反,法国父母反而认为涂鸦有很多好处,首先在器官上,能够促进孩子的手、眼和脑的协调性;其次,绘画能增加孩子的认知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一点上,法国父母保护了孩子的天性。

下面是一位法国妈妈描述他的孩子学习画画的过程:

我的儿子约翰在1岁左右时就能拿起画笔了,那时他还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指,大多数的时候都会将线条和不规则的图形画到纸张的外面。

这时,我就会拿一张更大的纸让他在上面涂画,每次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骄傲。约翰4岁的时候,他已经能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了,而且握笔的姿势和力度能稍微把握一些了,他有时候还会画奇奇怪怪的花,小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所以每次我都会对他赞赏一番。

5岁的时候,每次他将自己的图画给我看时,我都会问他:“你画的是什么?”然后约翰就会给我讲述这幅画的“故事”。

小家伙的想象力很丰富,甚至有天马行空的感觉,每次都会让我啼笑皆非。我从来不限制他的想法,任由他“张开想象的翅膀”,也从来不告诉他我们成年人画画时需要遵循的规则,我认为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这会对他的想象力有阻碍。

约翰一天天长大,我按照他的特点开始简单地教他一些素描,他也会融入他的主观意图,还经常给自己的画命名,称之为“杰作”。

现在,约翰已经是他们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小画家”了,并且由于他的大胆创新,绘画不拘一格,常常受到老师的夸赞和同学们的钦慕。

约翰在这样的氛围下,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不仅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自信心也增强了,我为此感到高兴,我的孩子进步了。

这就是法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然而,在我们中国,孩子似乎不太允许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

国外某教育代表团访问中国的一所小学,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们的老师传授知识时,对孩子说出的“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次课堂上,老师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

学生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是,老师却认为该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这让听课的国外代表团老师很诧异。

我们的老师告诉来访者:标准答案应该是“水”。可是,那些代表团的老师纷纷表示“抗议”,他们认为学生答的“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是对的,因为这更加说明学生想象力是丰富的,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呢?

那些老师还说,要是在我们学校,这位学生的回答肯定会得到表扬。

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就是被无数个“标准答案”禁锢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不如法国孩子的原因。

就拿画画来讲,法国父母从来不会刻意去规定让孩子画什么,他们认为,如果刻意规范孩子怎样去画反而会阻碍他的绘画能力,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法国父母认为,当孩子还不会用语言或者文字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像简单的线条绘画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无论孩子绘画的水平怎样,法国父母都会给孩子鼓励。

孩子都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法国父母会让孩子把自己画的内容复述下来,例如,一个法国孩子画了几只在天上飞的老鹰和毛毛虫,便讲了如下故事。

法国小朋友讲:“老鹰生了四只小鹰,小鹰刚出生时还很小,不会自己寻找食物,只能饿肚子,它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妈妈捕捉的毛毛虫,等它们张开了嘴,妈妈喂它们时,它们才能吃到。有一天,小鹰妈妈发现有一片树林里有很多条毛毛虫,它自己捉不完,于是就喊来同伴一起捉,小鹰妈妈的同伴看到这么多毛毛虫,非常高兴,还大声唱起了歌儿……”

孩子有一个自我的想象空间,他们的世界单纯而美好,法国父母鼓励孩子的这种做法,让孩子既画了画,表达了思想,又大胆进行想象,还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教孩子用画笔讲故事,父母有什么诀窍吗?

第一,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父母可以买一些图画书,然后让孩子自己观察,或者是买一些彩笔,让孩子凭自己的想象在纸上进行涂鸦。

第二,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教孩子学会联想,然后慢慢引导。例如孩子只画了一个太阳,父母要问孩子为什么想起来画太阳了呢?或者是画的太阳有什么寓意吗?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求孩子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把想法说出来,可以和父母或者是朋友进行探讨。

一个能用画笔“讲故事”的孩子一定是对生活充满爱心、积极乐观的孩子。所以,亲爱的父母,想让你的孩子更乐观吗?想让他随时保持一颗好奇心吗?想让他更有创造力吗?那还等什么?赶紧教孩子用画笔“讲故事”吧!

快乐妙语

娱乐是孩子的天性,绘画则是孩子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如此,绘画还有很多好处,它能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用画笔“讲故事”也是如此,法国父母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所以他们经常引导孩子用一幅画来讲一个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亲爱的父母,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天才”能力吧,不要怕孩子“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孩子才能更好、更快乐地成长!

3.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能勉强,也不应该勉强,这一点,法国的父母就做得很好。

法国父母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不会随便干涉孩子的爱好,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如果孩子喜欢热闹、爱交际,法国父母就会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喜欢音乐、舞蹈,法国父母也会遵从孩子的意愿给予他们相应的培养;如果孩子喜欢画画,他们就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其创作灵感。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强迫他去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但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父母都不能完全做到尊重孩子的爱好,甚至会做出无视他们兴趣爱好的事情,甚至是用暴力手段来剥夺孩子的权利,有的孩子逆来顺受,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刚烈,那么其结果很有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下面一则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小刚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平时喜欢打篮球,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很多比赛,得过很多奖。小刚想考体校,但这件事,妈妈一直很反对。

自从上初三以来,别说考体校了,甚至是篮球,妈妈都不让他碰了,说是影响学习,怕考不上重点高中。对此,小刚极力辩解说:“打篮球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也是我快乐的源泉。我喜欢篮球,想考体校,请父母不要剥夺我唯一的权利。”

虽然小刚极力辩解,但是他的妈妈并没有听进去,反而安慰小刚说是为他好,希望小刚体谅一下父母的心情。后来见小刚“不领情”,爸爸直接走过来呵斥小刚,小刚见反对无效,篮球也被妈妈没收了,还规定他:放学必须按时回家,不能在学校逗留。

此时,泪水充满了小刚的眼眶,他默默地关上了房门,晚饭也没吃,无论爸爸妈妈怎样敲门他都不开。

从此,一向乐观开朗的小刚变沉默了,不与人交往,对父母也是爱理不理,原本学习不错的他成绩直线下滑,最终连普通高中的分数都不够。

小刚父母悔恨至极,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不要强迫他们做父母单方面“想当然”认为正确的事情,否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同样,在法国,孩子的兴趣会被父母高度重视,他们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不会给孩子束缚,更不会有意限制孩子的自由。

乔治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喜欢玩爸爸的爵士鼓,整天在房间里敲,为此甚至不愿意去上学。乔治爸爸看到儿子对爵士鼓如此热爱,于是从乐器城买了一架崭新的爵士鼓放到儿子的房间,供他练习。

为此,乔治爸爸的中国朋友很不解,问道:“你儿子都不去上学了,你还鼓励他?”

“孩子的兴趣不能剥夺,他对此那么有热情,我作为父亲,必须支持他!况且,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疏导教育,但是不能打击他的兴趣,他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乔治爸爸说。

乔治看到爸爸为自己买的新爵士鼓,相当长一段时间都高兴不已,还表示要在周末去正规的乐器店接受学习,但乔治爸爸提出一个条件,课余时间随便怎么都可以,但是不能耽误学习。此时的乔治已经很满足了,便愉快答应了。

这就是法国人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法国父母不会像美国人一样对孩子一味放纵,也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压;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压制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然”成长。

法国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因材施教就成了法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宝”,他们认为“兴趣”对孩子极为重要。的确,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件事做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所国际学校,有两位学生都很喜欢小汽车,一位是中国的小强,另一位是法国的亚尼斯。两位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摆弄汽车模型,但对于这一爱好,双方父母的反应却有所不同。

小强的父母认为孩子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玩汽车模型会影响学习,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因此经常私自翻小强的书包,只要发现里面有汽车模型,他们就会将其没收并呵斥孩子不听话,有的时候,甚至做出当着孩子的面将汽车模型摔碎的行为。

可最终的结果是,小强看起来是听话了,父母再也没有从小强的书包里翻出过汽车模型。小强回家也不再多说什么,一进家门就直接走进卧室休息。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这一切都是小强的伪装,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变本加厉,晚上等到父母睡着后,他就偷偷在被窝里玩,甚至在白天上课时也无心听讲,总是摆弄那些模型。

最后,小强的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此却无计可施。

亚尼斯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呢?

亚尼斯的父母知道后,并没有反对孩子玩汽车模型,相反,他们还很高兴,因为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兴趣。父母煞费苦心地给亚尼斯买各种汽车画册和模型,当作各种节日时的礼物送给他,尤其是亚尼斯的爸爸,他也是一位汽车爱好者,非常喜欢看车展,并且每次都会带着亚尼斯一起去。

亚尼斯的爸爸在这个过程中因势利导,这样对亚尼斯说:“制造高质量的汽车,需要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你现在爱好汽车模型,有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

亚尼斯想了想回答道:“我想要制造汽车,我制造的汽车要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独一无二的,我要拥有最伟大的杰作!”

亚尼斯的爸爸笑着说:“好啊,但是现在你必须要认真学习,不能耽误了功课,否则你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亚尼斯听到爸爸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明白,要想制造汽车,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好好学习。从那之后,他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方式结果也会不同。文中小强的父母采用强势、暴力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约翰的父母则是采用鼓励、引导和启发的教育方式,效果反而立竿见影。

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兴趣,父母不应该横加阻拦,这样做不仅起不到任何积极正面的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极端反应。

作为父母,请不要轻易剥夺孩子的兴趣,更不要以各种“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说辞来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如果孩子的兴趣是积极向上的,说不定将来在这上面会大有作为呢。父母若是这么轻易就将孩子否定,日后一定会追悔莫及。

父母应该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忽略孩子的喜好和想法。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能投入最大的热情和心力,才能更容易成功。

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见识就越多,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所以,亲爱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加丰富的人生,必须要给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选择权。

选择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孩子和父母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法国父母会感到庆幸,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能够有不同的想法,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值得鼓励的。

有相当一部分父母会因为孩子的不同见解苦恼,认为孩子是错的,不肯听从父母的意见,是“孺子不可教”的行为,于是想方设法要改正孩子的错误观点,最终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分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争执。

怎样给孩子选择权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设定兴趣的目标,并且保证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任他们天性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二,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的做法真的是错误的,父母可以适时引导,但是最后拥有决定权的一定是孩子。

第三,不代替孩子回答任何问题、做任何选择。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喜欢代替孩子做选择。例如,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主人问孩子喜欢吃什么蛋糕,往往这时候父母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回答,这是不对的。

快乐妙语

法国父母不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他们尊重并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兴趣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以及日后的事业发展。而没有兴趣爱好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他们很有可能因此而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从而阻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比较投入,也更容易做好。法国父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通常以启发为主,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是法国父母育子开明的地方。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更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亲爱的家长,多多向法国父母学习吧,你的孩子也会更加优秀!

4.与孩子一起参加艺术活动

提起法国,你一定会想到香水、香榭丽舍大街、农庄、葡萄酒等这些浪漫元素。你不明白,为什么法国人会这么浪漫?你也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艺术家和科学家大多是法国人?

其实,这和他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法国人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对幼儿艺术方面的培养。对此,有关法国专家解释说,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创造力,即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国内,我们的教育偏向于文化课,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与之不同的是,法国的教育则偏向行为艺术,注重音乐和美术。尤其是美术,在法国居然被看成幼儿教育的根本。

曾看过这样一篇讲述法国美术教育的报道:

当法国的孩子读幼儿园时,美术教学活动就开始了,老师们会引导儿童观察各种各样的形状、物体,给孩子讲述一些简单绘制、着色的知识和拼贴能力。同时,法国的幼儿园教师还会为孩子讲解一些简单的线条空间知识等。

法国孩子读小学时,教师则注重引导学生联想,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组织一些实践体验,例如:让孩子在卡片纸或者石膏模具上用铅笔或者彩色粉笔进行绘画,有时还会进行雕塑等艺术的实践,以此引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到了中学时期,法国的孩子就已经能制造艺术品了,像一些比较专业的平面作品、立体构成、装饰艺术等创作。

当然,这是法国的教育体制,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但是法国的教育除了教学机构的重视,法国父母也是付出很大心血的。

为了能更好地营造艺术氛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法国父母就会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材料,例如一些剪纸画,让孩子不受束缚地来一通“即兴创作”。有的父母甚至还将家里的墙面上贴满绘画的纸张。

不仅在绘画上,在其他艺术行为上法国父母也很重视。法国父母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下面是一位法国妈妈培养女儿艺术行为的故事:

朱莉的儿子还不到1岁时,朱莉就对他进行了早期教育,例如:平时给他听一些婴儿歌曲,或者拿几张有色彩的图片放在他身边,小家伙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朱莉常会带他去大自然转转,看一看有形状的建筑,感受这个世界不同的色彩。平时在家里,朱莉会放一些儿童歌曲给孩子听,并让他一起学唱。

转眼间,孩子读幼儿园了。除了在幼儿园中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外,朱莉还会让孩子选择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如将各种乐器摆在他面前,看他喜欢玩哪个。

孩子绘画涂鸦的时候,朱莉会引导他用语言讲述他涂鸦的意思。在周末,会带他听听儿童音乐剧、看看童话剧和画展等。

每天电视上的歌舞晚会,朱莉都会带着孩子一起看,小家伙甚至还会跟着电视机里的舞蹈跳起来。

孩子耳濡目染,参加的艺术活动多了,肯定会被潜移默化,就如音乐可以培养孩子韵律,舞蹈可以培养孩子对形体美的认识一样,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所以,法国的孩子对建筑物、美术、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如果你举办一场画展,随便拿出一幅画,其他国家的孩子可能会一无所知,但法国孩子就能谈论一番,包括整幅画的色彩、线条、素材、构图等等。

法国父母重视孩子的艺术修养,所以在周末时,如果哪家剧院或者音乐厅有精彩的演出,父母都会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孩子去欣赏。

法国孩子从小就被带进这样的音乐殿堂,所以他们的艺术修养要比其他国家的孩子深厚得多。

但是在中国,父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文化课,特别是跟考试有关的科目,并不注重素质教育,更谈不上艺术修养。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大众人才,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很单调。对于一个将来可能从事历史或者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音乐自然不会成为他与别人竞争某个职位的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对他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

有这样一个例子:

伊尔玛是法国里昂一所中学的学生,考大学那年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法国瓦朗西纳大学,并作为优等生免学杂费等一切费用。

伊尔玛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刚入学一年就找到了一所汉语翻译的兼职,她活泼开朗,学习生活也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伊尔玛还是瓦朗西纳大学美术社团的副团长,而且她小提琴拉得特别好,钢琴虽没考级,但是弹得也是不错的。

这主要得益于伊尔玛小时候,父母注意对她艺术行为的培养。卡米尔的父亲是一位舞蹈家,原本他想让女儿学跳舞,但伊尔玛当时的兴趣似乎不在舞蹈上,所以父母就任由她的喜好选择了学习美术、小提琴和钢琴。

父母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伊尔玛参观画展,听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伊尔玛在学习之余,还经常画画,阅读各种书籍等。

文中的例子讲述了法国父母对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法国父母并不逼迫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是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强迫孩子一定要拿什么奖。

正是由于这种无欲无求的心态,让卡米尔感受到了绘画和演奏的快乐,使得她不仅艺术方面优秀,学习也不错,还让她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和缜密的思维,对她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良好的艺术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所以中国的家长们要注意,不要只让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想让你的孩子更有气质吗?那就向法国父母学习吧!

第一,父母要有这方面的意识,理解艺术修养对一个人的促进作用,并在生活中注意挖掘孩子身上藏有的潜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带他们听音乐剧看画展等。孩子接触得多了,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身上自然就具备这些艺术气质了。

第二,在家的时候,家长要多给孩子听一些音乐,或者是各种乐器的演奏,给孩子良好的艺术氛围。还可以教孩子唱儿童歌曲,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常识,也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乐理知识和文化。

第三,让孩子在众多的兴趣中选择一项着重培养,或绘画、或音乐、或舞蹈等等。家长在周末或寒暑假时多带孩子观看歌剧,参加舞会。

第四,正确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学习,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和兴趣。

第五,多带孩子走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风光,鸟语花香。这对孩子的成长和见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的艺术修养有很大帮助。

快乐妙语

艺术作为表达心灵感受的一种方式,它对一个人的成长、修养和性格的形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修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良好的艺术修养,与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研究发现,良好的艺术修养能促进孩子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5.数学不及格,也不是特别糟糕的事情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这样的实验,他在论坛上发表过以下文字:

我是一名星座师,能够按照出生日期的不同测算出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如果有需要帮助的,请把你们的出生日期发在我的邮箱里,我会给所有人回复。

此帖子一发,成百上千人都将自己的出生日期发到了这位心理学家的邮箱,而这位心理学家如约将测算结果发往各个来求助的人的邮箱。

没想到,最后居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回信给这位“伪星座师”,在表示感谢他的同时还赞扬他的测算十分准确,不愧是“星座专家”。

而事实上,这位心理学家给他们发出的信的内容居然是一样的答案,诸如很善良,朋友很多;直率但不过火,真诚却不是什么话都跟人说;想象力丰富,但一般不实际,脱离现实;很有潜力,但不爱表现自己,等等。

的确,这些性格和价值观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准的,因为这些大部分是夸奖人的,谁不喜欢接受别人的称赞呢?所以,有半数以上的人都会觉得“很准”。

有句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最锋利。同样的道理,孩子也喜欢被人夸奖鼓励,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和安慰,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得很优秀。

法国父母教育孩子很有一套,而他们也认为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好心态,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法国妈妈讲述过这样一个例子:

阿芒迪娜是我的小女儿,有一次,她哭着回家,然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晚饭也没有吃,我敲了很多次门,她也没打开。

“阿芒迪娜,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我焦急地问道。

过了好久,阿芒迪娜才打开房门,哭丧着脸说:“妈妈,我的数学不及格。”

原来是为这事啊,我当时先是松了一口气,继而说道:“阿芒迪娜,你很棒,你永远是妈妈最骄傲的孩子。一次不及格算什么啊,别把它放在心里,下次我们努力不就成了!”我笑着说道。

“可是妈妈,我同桌安妮嘲笑我,也许我真的很糟糕。”阿芒迪娜委屈地说道。

“只有那些不懂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嘲笑别人呢。亲爱的,你非常棒!这次数学不及格,其他科目都很好不是吗?并且,这只是一时的失利,你之前不都是考得很好嘛!别担心,孩子,你很棒!”

“是啊,妈妈,我曾经还得过数学竞赛奖杯呢!一次没考好,也不是特别糟糕。”阿芒迪娜笑着说道。

又一次测验,阿芒迪娜的数学不仅及格了,还拿到了优秀奖励,这让我很高兴。我通常不会批评孩子,而是用鼓励的方法让她对自己有信心,我认为:相信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这就是法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她们会让孩子看到事物好的一面,鼓励孩子。而有些中国家长只知道训斥孩子,甚至是用“脑子笨”这种词语来贬低、斥责孩子,却不知,这些词语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认为自己笨,从而丧失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会遇到很多失败,也会有情绪沮丧的时候。面对这些问题,法国父母会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给他们安慰,鼓励的话语,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

法国的孩子,如果有的孩子学习很一般或者是相对较差时,他们的父母也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他们会常常鼓励孩子,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

法国父母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失败时,会说一些安慰的话,鼓励孩子重拾信心,常常用“数学不及格,也不是特别糟糕”的这种心态让孩子战胜自卑感。

法国父母崇尚“拍子现象”,它让一些法国家长明白,鼓励和认同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关于这个“拍子现象”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莫尔和法国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打羽毛球,有一天,莫尔和爸爸在羽毛球场,还没打到两个回合莫尔便败下阵来。

莫尔很沮丧,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打羽毛球,周围看球的人也开始议论。莫尔觉得很委屈,正当他想放弃时,他的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问题不是你不会打球,而是这个羽毛球拍有问题,我也拿不稳。你绝对是最优秀的孩子,包里还有另外一副拍子,我们用那副吧!”

果然,再开始打时,莫尔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握拍有力,球也越打越棒。路人看到精彩时刻,忍不住为他鼓掌叫好。

后来,这位法国家长就称这种现象为“拍子现象”。

也许很多人认为是那副拍子起了作用,事实上并非如此。拍子并没有优劣之分,而是那位法国爸爸那句:“你绝对是最优秀的孩子”给了他鼓励。

很多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孩子身上的潜力得不到“用武之地”,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法国父母通常是给予孩子鼓励,而中国家长则会因为孩子“不够好”或者没得到他们预期的目标而否定孩子。

很多中国家长常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打压,希望能因此得到提高,却不知道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好,中国家长往往会一反常态,批评孩子,然后拿孩子跟别的孩子作比较,其实这样的指责和批评,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法国父母从来不贬低孩子,就算是孩子的图画画得乱七八糟,法国父母也是先夸奖,然后委婉地说:“如果画得再好一点儿就更好了。”

正是由于法国家长的这种教育方法,法国孩子遇事积极参与,性格也开朗乐观。所以,中国的父母不妨向法国家长吸取经验,换一种方式跟孩子交流,在孩子受委屈、生病,或者是考试失败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怎样安慰和鼓励孩子呢?以下是几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理解孩子的痛苦,找出孩子委屈的“症结”,对症下药,用适合的方法和语言安慰孩子。

第二,学会疏导孩子,让孩子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给孩子关心和足够的信心,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支持他的。

第三,学会用语言表达来展现对孩子的爱。例如,在孩子沮丧时,家长可以说“宝贝,妈妈理解你”这种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的话,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第四,及时肯定和赞美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赞美,孩子之所以会沮丧,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他事情没有做好,或考试没考好,同伴不跟自己玩了,等等,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赞美孩子,告诉孩子他是完全有能力、有机会做到的,只是因为一些小错误耽搁了而已。

第五,告诉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即可。面对失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乐观面对,保护孩子的自信,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大声说:“孩子,你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未成功!”家长们,多鼓励孩子吧,它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让孩子更加有勇气,并且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

快乐妙语

法国父母懂得安慰和鼓励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曾经成功过,帮助孩子重建信心。法国父母允许孩子失败,他们认为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只是暂时还未成功。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当孩子面对这些挫折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力量、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斥责孩子。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是他们需要鼓励和肯定,父母凡事都要看到好的一面,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力量,让他们更有信心!

6.要玩就玩痛快,从不把假期当“第三学期”

暑假本是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时期,但现在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三学期”。望子成龙的心愿在中国父母心中根深蒂固,为了让孩子能够“成才”,很多家长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陆续给孩子报名参加英语、奥数等各种各样的假期学习。

但是在法国,孩子们都是“放开了玩儿”的,他们没有繁重的作业,也没有各种所谓的补习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李大钊曾说过:“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这话和法国父母如出一辙。暑假是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学习压力、消除脑力疲劳的最佳时机,而孩子喜欢玩的东西,往往与他的兴趣有关。

确实,玩耍有助于孩子发挥特长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学会怎样解决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问题,还对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可以说,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单调的学习更有意义。

然而,法国的孩子在假期中都尽情地玩些什么呢?

一般来讲,法国的孩子暑假喜欢和父母外出旅行,到大自然中行走,到田野里观看,到各个国家和城市看不同的人文景观……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法国父母还会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基础上,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夏令营,进行生存体验。

不仅如此,甚至有的孩子还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愿意和不同国家的孩子进行“亲子交换”,利用暑假等闲暇时间到英国、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的某个家庭中,去感受他们的家庭氛围,学习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法国孩子的暑假多姿多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利用假期去做各种形式的义工,照顾老人或者残疾儿童,这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生存体验。

就算是不去旅行,也不去和其他国家的孩子进行“生存体验”,他们也有很多好的去处,例如选择去大型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地方参观学习,增长知识。或者邀上三五个伙伴去农庄体验农村的生活,呼吸新鲜空气等。

法国的博物馆对孩子是免费开放的,包括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甚至是不少活动场所还会为青少年增开活动项目、增加活动次数,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但这并不是说法国孩子不上辅导班,只是他们上的辅导班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非常愿意上的,在法国没有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有的孩子喜欢选择那些比较刺激、冒险的娱乐活动,如学游泳、轮滑或是其他生存技能等,父母都会欣然答应,因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情放松。

法国孩子的暑假,如果孩子选择是参加夏令营的话,那夏令营的老师往往会为孩子们组织很多活动,如画画、下棋、打球等。

放暑假,就是为了让孩子高兴,所以家长们允许孩子尽情地玩,撒开了玩。有的法国家长认为,孩子们年龄小,如果只玩一项活动会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有新鲜感,所以他们通常还会让孩子一周就换一个玩耍项目,这是中国父母难以想象的。法国家长认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比学习技能更有意义。

法国孩子的暑假没有家庭作业,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中国家长具有“超前”意识,信奉“落后就要挨打”的宗旨,还没到暑假,就已经为孩子报好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了。

的确如此,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拼命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自私地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便可以不理会他们的看法和心情。

初二学生小强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平日里很爱帮助同学。但是由于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所以,小强的生活就交由爷爷奶奶来“管理”。

爷爷奶奶很爱孙子,对小强的管理很严格,常常不允许他做这做那,更是三令五申不允许他玩游戏,虽然爷爷奶奶是好意,可小强根本不服管,放学后依旧经常跑出去玩。

后来,小强上学和放学都是爷爷接送,回到家就督促他学习,还不允许他看电视和与其他小朋友玩,本以为这样能够让孩子的成绩更理想一些,没想到最后成绩反而下降了!

直到小强的父母出差回来,把小强接到家里,并且按照小强平时的作息时间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作了调整,有了适当的玩耍时间。不久后,小强的学习成绩就迅速提高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强迫孩子学习,只会让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大减。在现实生活中,像小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其实,玩最能释放孩子的压力,也最能放松孩子的心情。父母不要把孩子学习不好的过错全归咎到玩上。要知道,玩也能使孩子成才。

曾看过一个“玩”出人才的故事:

皮埃尔从小就特别喜欢玩电子游戏机,他的父母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很支持,提供很多高端的游戏机让孩子打游戏。

由于兴趣所在,皮埃尔的游戏越玩越厉害,久而久之,他便成了同龄人中的游戏高手。皮埃尔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同时被几家大公司选中,并许以高薪。这让很多人费解,皮埃尔的功课并不算好,能力也很一般,但是他为什么能被好几家大公司看中呢?

原来,各大公司争相聘用他的原因就是他的游戏机“玩”得太好了,皮埃尔不但能玩市场上已有的各种游戏机,还能玩正在设计中的最新游戏或软件,并能提出改进、完善和发展新的游戏软件的思路和构想。

那几家大公司都是做高端的游戏开发和设计的,众所周知,游戏软件公司最缺的就是像皮埃尔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玩的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

与此同时,很多和皮埃尔一样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专业成绩很出色,但是由于没有经验而被公司刷下来。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其实玩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家长不能一味阻止孩子去玩,而扼杀孩子的天性。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适时地让孩子休息和放松,孩子过度劳累,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心理疾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语言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失控,学业没长进,这些都与感觉统合失调有关,也就是玩得不够。

俗话说:“庭前难养千里马,花盆里长不了万年松。”事实证明,连玩都不会的孩子是缺乏创造性的,性格是压抑的,长大后也难以有大的成就。

亲爱的家长,想让你的孩子有创造力吗?那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玩,他完全可以赤脚抓鱼,扑蝶采花,也可以在院中奔跑嬉戏,只要孩子开心,就让他尽情地玩耍吧!

对于支持孩子玩耍,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给孩子报他不喜欢的辅导班,尊重孩子的意愿,想玩就玩,玩得痛快!

第二,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玩的场所,注意这个场所的整洁性,允许孩子撒开欢地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当然这要在保证孩子安全下,并不违反常规时进行。

第三,给孩子买一些玩具,为他们的成长空间和玩的心态提供一定的资助。还有就是,父母要学会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陪孩子一起玩。

快乐妙语

莱特兄弟说过:“我们对飞机最早产生兴趣就是从玩开始的,当时父亲给我们带回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它飞入空中,我们就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成功地飞了起来。”

就是这种能飞的玩具,引发了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构想。而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也变相地阐述了让孩子从玩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不可否认,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

7.别人成绩虽好,可没你钢琴弹得好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或喜欢艺术,或擅长体育,又或者文化课很棒。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家长们的小天使。

法国家长教育孩子信奉“别人成绩虽好,可没你钢琴弹得好”这个原则,他们总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失败沮丧的时候,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重拾信心。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孩子也一样。有的孩子学习成绩虽然不好,但他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却不比任何人逊色,这一点上,法国家长做得很棒!法国家长从来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他们很会从孩子身上找不同于别人的天赋和才能,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能。

的确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都具有其他孩子所没有的东西,或体育特长,或文艺特长,只要家长细心一点儿,用心观察,就能从不同的小细节处发现孩子优异于其他孩子身上的那些宝贵的闪光点。

维利是法国一所小学的学生,他平时学习不努力,上课总爱捣乱,其他同学和老师总觉得他是个不求上进的坏孩子,所以对他的这种“消极”态度很是头疼。

但是维利的妈妈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维利虽然不听话,也不爱学习,但是足球却踢得特别好,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品德——节俭。

有一次开家长会,维利的妈妈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将维利的缺点通通讲述了一遍,希望维利的妈妈在家能好好管教孩子。

维利的妈妈回到家后,并没有为此斥责孩子,只是摸了摸维利的头说:“孩子,你很棒!虽然你上课爱捣乱,但是我知道你昨天帮助一个小同学背书包了!妈妈觉得你是个好孩子。”

维利听到妈妈的话,又想到在学校里不好的表现感觉很惭愧,为了做妈妈口中的“好孩子”,维利开始努力学习,在课堂上,他也越来越认真地听讲。

一次测验,维利的各科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就是这样一名“调皮学生”,经过努力竟然得到了所有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也迎来了许多同学羡慕的眼神。

不仅如此,在校举办的“足球小明星”活动中,维利用自己精湛的球艺,为自己的班级夺得了冠军!他在“无意间”,就变成了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但是在中国,有这样一类父母,他们并不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从来不给予孩子鼓励,只关注孩子的消极面,孩子稍有不如别人的地方,父母就对孩子进行鞭策,甚至是打骂孩子,试图想激励孩子,其实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小伟是个不错的孩子,性格开朗,爱帮助别人,成绩也不错,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有一次数学测验,小伟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其实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谁都有失利的时候。但是小伟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以为小伟在学校里没好好读书,所以,父母不再让小伟看他最喜欢的《海贼王》了。

小伟喜欢看热血动漫,他喜欢《海贼王》里的路飞,可是爸爸妈妈就这样限制他,让小伟感到很不服气,几次想找爸爸妈妈去理论,但每次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眼睛,小伟心里都打颤。

久而久之,小伟变得沉默了,不爱说话,没有自信,成绩也急转而下!

小伟的父母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却没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在他们的“严格教育”下,小伟连闪光点都没有了,终日郁郁寡欢!

作为父母,首先要看到的应该是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抓住缺点不放。每个人都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往往有可能是孩子的优点,只是父母没发现而已。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他的母亲。

爱迪生读小学时,正好迎来学校的“去旧换新”活动。说起这个活动,其实也就是学校买来了新教具,分配到每个班级中去。

爱迪生很好奇,他好动,反复鼓捣那些教具,还趁老师不注意,将新教具全给拆了。因为那些教具易拆难装,老师鼓捣了半天也没装上。

为了惩罚爱迪生,也希望爱迪生的家长能因此好好管教孩子,所以老师请来了爱迪生的妈妈,对她说:“爱迪生太调皮捣蛋了,他什么东西都拆,你看,教具都让他拆成这个样子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老师,我很尊重你,但并不赞成你的观点。我的儿子爱拆东西,这也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若是让他改掉了这一点,那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两样!我觉得这个不算缺点,而是优点。”爱迪生的妈妈说道。

“别人虽听话,但没你动手能力强。”这是爱迪生妈妈跟爱迪生说的话,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父母没有必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家长要允许他们有缺点,更要赞扬他们的闪光点。用闪光点来督促缺点,挂在父母嘴边的不是训斥,而应该是“别人虽然很好,但你也不差!”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敏感的,父母不要吝啬由衷赞扬的话语,如果没有表扬,孩子就不可能获得自信,缺乏自信的孩子潜能很难被挖掘。

自信的孩子才能更乐观。亲爱的家长,想让你的孩子更乐观吗?那就从欣赏赞扬孩子开始吧!

以下是几点帮助父母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为此继续努力的做法:

第一,认识到孩子的长处,知道孩子的优点在哪里,加以指导、教育,对孩子进行各种激励。

第二,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尽量在人多的场合让孩子展示他的长处,发挥孩子才智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

第三,及时鼓励孩子,让他们在赞誉中成长。父母的鼓励能带给孩子无穷的力量,让他们更有勇气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

第四,家长要做孩子的“伯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细微处捕捉孩子异于他人的优点。用心观察、仔细体味,并加以引导。

第五,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是一个发光体,但是因为太渺小,许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太阳的光芒,而忽略了星星。所以,家长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快乐妙语

法国父母认为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如果你能在这张白纸上找出美丽的“发光点”,再适时地添上几笔色彩,那么孩子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父母,要因势利导,用赏识的眼光观察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家长鼓励他、支持他,闪光点就能不断放大,孩子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法国父母深信这一点,所以在教育上的成功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