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全文在线阅读

《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第五章 接受挫折:帮孩子树立自信,戴上乐观的盔甲

关灯直达底部

1.跌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有句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挫折能锻炼孩子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中国,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如果跌倒,大多数父母会及时将孩子“扶起来”,而法国父母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某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跳蚤实验:

科学家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然后观察跳蚤的反应,发现它很快就从玻璃杯里跳了出来。之后,科学家又在玻璃杯上放了一个盖子。

一般来讲,跳蚤能跳起的高度是它身体的40倍左右,因为上面盖了一个盖子,所以跳蚤每次往上跳的时候都被挡在里面,而且头会被撞得很疼。

连续几次之后,跳蚤变得聪明了,它抓住了一个规律,根据杯子的高度开始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就这样,这只跳蚤在保证头不撞到盖子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在玻璃杯里跳来跳去。

两天以后,科学家拿掉了玻璃杯上的盖子,可是他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还在原来的位置上跳动;一周以后,科学家再来观察,他发现跳蚤仍旧没有跳出这个玻璃杯。

难道是这只跳蚤真的跳不出玻璃杯吗?

当然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认为自己跳不出这个玻璃杯了,所以把自己固定在了一个范围内,也可以说是习惯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跌倒了,父母马上过去帮忙,将孩子扶起来,这样孩子每次跌倒后,都没有意识自己站起来,并且认为父母若是不来扶自己就是他们的不对,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越来越强烈。

总有人形容现在的中国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像豆芽那样一折就断。的确,很多人都曾见过,无数个家长在孩子跌倒时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扶起来,并自以为是地认为其他国家的父母也都是这样做的,实则不然。

以下是一个中国女孩游览法国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她将事情记录下来: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走在法国的林荫道上,看到不远处有一家三口,小孩子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跑着,父母在身后微笑地看着孩子。

我被眼前这样一幅慈父良母的美好画面吸引了,不知不觉多看了他们几眼。突然,跑在前面的小男孩被石头绊了一下,“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小男孩“哇哇”大哭起来。

我原本以为他的父母肯定会飞快跑向前去将他扶起来,然后用各种各样的说辞来哄他开心,因为在我们中国就是这样子的。但让我奇怪的是,法国夫妇并没有动,他们就只是站在那里,看着跌倒在地的孩子。

我很是不解,大声说道:“快将孩子扶起来啊!”我确信我的声音已经大到足够让他们听清,可没想到这对法国夫妇依旧无动于衷地站在那里。

看着满眼泪光向父母求助的孩子,此时也是“灰头土脸”的,在妈妈说了一句“宝贝,自己站起来”后,他自己便站了起来。

我气不过,于是走过去用我那生涩的法语跟他们攀谈起来,我质问道:“孩子那么小,你们怎么忍心看着他摔倒而不去扶呢?”但是孩子的妈妈就说了一句话,便把我堵得哑口无言,她说:“跌倒了是要自己爬起来的,不是吗?”

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我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所谓“无巧不成书”,几天后我应邀去法国朋友朱丽叶家做客,又见到这样一幕:

我应邀去朱丽叶家,刚到她家门口,就看到刚从超市买了一大袋东西回来的朱丽叶和儿子约翰,此时的约翰正在用钥匙费劲地开门。

只见他拿着钥匙转了几圈后门都没有被打开,约翰脸上的小汗珠都冒出来了,此时,我刚想走过去帮他一把,却被朱丽叶拉住。

说来也奇怪,那把锁无论约翰怎样努力转,它就是纹丝不动。非常烦躁的约翰回头看了妈妈朱丽叶一眼,企求得到帮助,并用稚嫩的语气说:“抱歉妈妈,你帮我打开吧!”

“我不能帮助你约翰,你自己再想想办法吧!”朱丽叶说道。

约翰见妈妈无动于衷,于是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变烦躁为耐心,没几下就将门锁打开了。原来他之前是因为着急把钥匙转反了。这时,朱丽叶摸摸约翰的头说:“好孩子,你真棒!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像刚才一样,自己想办法解决。”

人通常会存有侥幸心理,过分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帮助,一遇挫折最先想到的就是得到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特别是孩子,在他们的成长阶段,其实是父母对其培养坚强性格的好时期,如果家长不懂得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那些困难,即使是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这件小事孩子都做不到的话,那孩子又该怎样去面对人生中更多的陷阱呢?

人生路那么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总有跌倒的时候,父母能照顾孩子一时,却照顾不了孩子一世。总有些路是需要一个人走的,所以在孩子摔倒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孩子靠自己爬起来。

就像文中的那对法国父母,孩子跌倒“不扶”,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搀扶”。

孩子“跌倒”后,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时,父母不要直接插手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是让孩子去解决,否则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这样,在以后的道路上,总以为会有人帮忙而不懂得自己去努力。

第二,孩子摔倒了,允许他哭。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受到挫折后哭泣是件很没出息的事情,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遇到挫折一定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父母要允许孩子哭泣,让其把不适发泄出来。

第三,孩子跌倒自己站起来后,要学会鼓励夸奖孩子,不能一味持冷漠态度对待他。孩子也是需要鲜花和掌声的,也许正是父母的一句鼓励,就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懂得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要想让孩子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教会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不怕失败,懂得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只有勇于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摆脱“温室的花朵”的称号,长大后才能自立自强。

快乐妙语

挫折可以培养人的坚强意志,挫折可以让人直面苦难。只有经历了挫折后,战胜挫折的人,日后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你是选择战胜它还是向它投降?无疑,前者会让你愈挫愈勇,后者只能让你成为困难的俘虏。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勇敢,有战胜挫折的勇气,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和人生。那么,就不要怕孩子遇到各种挫折,反而要鼓励他们在激流中勇敢地拼搏!

2.只是蹭破点儿皮,没关系

里希特曾说:“苦难有如乌云,远远望去墨黑一片,当你身临其境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它无限放大。

多么快乐的人生都难免遇见各种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有些人能直面挫折,化解苦难,而有的人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作为孩子的父母,法国人更加重视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在挫折面前,告诉孩子“这点事儿实在不值得一提,没关系的!”

莫伊斯的家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附近,他读的学校也是当地的贵族小学。

莫伊斯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着实花费了不少心思,莫伊斯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天,莫伊斯的班主任交给他一个任务:担任一次小记者,采访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牧师。

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莫伊斯欣喜若狂,因为这不仅是老师对他能力的肯定,其他同学肯定也会羡慕他,这是多大的荣誉啊!但这兴奋仅仅维持了几十秒,莫伊斯的脸就由晴转阴,因为他想到:自己只是一名小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斯特拉斯堡教堂的牧师,牧师又怎么会接受他这个小人物的采访呢?

回到家里,莫伊斯的脸上挂着愁容,爸爸得知了莫伊斯的苦恼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说不定是你把困难放大了呢?这就像躲在阴暗房间里的胆小鬼,只凭自己想象外面的阳光炽热。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战胜畏惧,勇敢跨出第一步。”

莫伊斯听到爸爸的鼓励后,停顿了十秒钟,然后拿起桌上的电话,摁了一遍那被深深印在脑海的数字。很快地,他与牧师接通了电话。莫伊斯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提出了要采访他的要求。

让他没想到的是,牧师竟然一口答应了他,时间约好在周末下午3点,牧师最后说道:“谢谢你,周末下午我一定准时到。”

“是吧,试一试别人不就答应了吗?是你把困难放大了。”莫伊斯爸爸说道。

许多年后,莫伊斯成了法国最受欢迎的名人特约采访记者,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他仍旧觉得刻骨铭心:“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再大的困难,首先要自己试试。克服心中的畏惧,别怕,千万不要做将困难放大的蠢事。”

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你自己将困难放大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但很多的中国家长因为对孩子太溺爱,过于呵护备至,不想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磕碰,所以出现过分保护孩子的现象是很常见的。

情景一:

春天到了,鸟语花香,到处充满着温馨的气息。某公园,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学走路,小身体晃晃悠悠,身边的妈妈爸爸左右挨着,双手还呈“环抱”的姿势,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摔倒。

果然,走了不到5米的路途,小家伙踉跄在地,此时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妈妈迅速扶了起来,并心疼地说:“不学了,不学了,路滑太危险了,摔到宝宝了。”随之用手拍打地面。

情景二:

9月1日,开学的日子,孩子已经收拾好了所有能用到的文具,可是妈妈还在旁边叮嘱并亲自检查一遍,嘴里不时说道:“文具和书本放在书包里了吧?”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的场景,情景一中的父母把孩子的摔倒归结到路滑上面,为孩子的摔倒找借口,这么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退缩心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情景二的母亲这样做将孩子置身到一种“有依靠”的环境中,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父母心疼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要明白这种疼爱是不正确的,如果把爱建立在剥夺孩子成长机会上,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气”的性格,不能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一旦当暴风雨来临时,这样的孩子只能成为牺牲品,而成不了勇敢的海燕。与其这样,父母这种爱还不如没有。

法国父母就不会这样做,他们认为溺爱和娇宠是孩子成长的大敌,所以绝对不能让孩子太过娇气,孩子一般从1岁开始,法国父母就让孩子学着独立进食了。

法国家长从来不娇惯孩子,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事情,必须要惩罚,他们也有自己一套独立解决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把孩子关在小房间里,让孩子想几分钟,想清楚才可以出来。

现在独生子女多,很多中国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养成了孩子娇气的性格。例如,吃东西挑挑拣拣,喜欢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欢的便一点儿都不吃。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孩子不爱劳动,自己的衣服家长给洗,写作业时要求“陪读”,甚至是做错事情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就号啕大哭。

中国孩子这种过于娇气的性格主要是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造成的,而有些中国家长也总以孩子小为由,生怕孩子哪里有一点儿不舒服。

其实,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带来“恶果”。法国父母懂得怎样利用各种机会对孩子施教,例如,当孩子摔倒时,法国父母不会去扶起他们,而是告诉孩子:下次小心点就不会摔到了;当孩子找小玩具时,法国父母不会直接给他拿过来,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当孩子因为穿不上衣服而大哭时,法国父母会给他示范,而不是动手替孩子穿上;当孩子摔倒受挫时,法国父母常常这样说:“只是这么点儿伤,完全没有大碍嘛!”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掌握缩小挫折的本领?

第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态度很重要,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告诉孩子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并且是必须面对的,先给孩子打下“预防针”,让孩子明白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并不可怕。

第二,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灌输挫折并没有孩子想象得那么大,让孩子不要小题大做。

第三,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排解痛苦情绪,允许放声大哭或者大喊大叫,等等。当孩子把压抑的痛苦都排解出来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就到了释放,也许他就能看得更加淡然了。

生活的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不可预知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同时做到正视困难,这样,就能勇敢地面对并解决它。

快乐妙语

有人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也有人说:“挫折只是一阵清风,只从你耳边轻轻吹过,不会留下丝毫的痕迹;挫折,只当它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波浪,不要让它在心里掀起惊涛骇浪;挫折只是你眼中的一颗沙粒,只需眨眨眼一滴泪就可以把它冲走。”

当孩子受到挫折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乐观的教育,让他在小的挫折中学会坚强,变得自信,并乐观地接受、勇敢地对待今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3.告诉孩子,事情没有他想象得那样糟糕

19世纪文坛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作家,其中俄国作家契诃夫写过这样一篇比较著名的小说,名字叫《小公务员之死》。

书中描述了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正看得津津有味,不料却莫名其妙地打了个喷嚏。更不巧的是,这喷嚏的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身上,原本这位将军并没有在意,接受了小公务员的道歉并原谅了他,可是小公务员却接二连三地道歉,不肯罢休,最后惹得这位将军恼羞成怒,小公务员也因此被吓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疑虑太多,其实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同样,家长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要懂得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有的孩子心思重,生性悲观,常常将事情不利的一面过度放大,从而陷入焦虑、惶恐、紧张不安的情绪当中,其实孩子这样做很没有必要。

作为父母,你有注意过孩子的悲观情绪吗?当孩子面对一件不好的事情而手足无措时,你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

面对这样的孩子,法国父母通常会采取鼓励孩子,引导他们看到事物积极的那一面,用实际行动,采取各种方式来告诉孩子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看过这样一个例子:

贝松是法国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有一次,贝松参加市里的数学奥赛测验,由于自己没准备充分,他的数学试卷上有很多“空白”的地方,贝松心想:这下糟透了,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回到家,贝松对爸爸说他彻底绝望了,老师肯定会对他有另外的看法,悲观的贝松说道:“都怪我自己,老师肯定不会喜欢我了。”

爸爸看着贝松,平静地说道:“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试卷空白的地方。”说着,贝松的爸爸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问:“你试卷上有几道空白的题?”

“5道空白的题目都没有写。”贝松沮丧地说道。

“好,你做了几道题呢?”贝松的爸爸问道。

“21道题。”贝松答。

“你有把握对的有几道?”爸爸问。

“13道!”贝松竭力平复心情说道。

“倾向于对的题有几道?”爸爸继续问道。

“5道!”贝松又答。

“也就是说一共26道题,13道有把握的,5道是很有可能对的。”贝松爸爸说。

“是这样,爸爸。”贝松仍旧不高兴地回答。

“那很好啊,至少你有一半以上的题目是完全正确的,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嘛!”爸爸说道。

“是啊,这样说来,我确实有一半以上的题目都是对的!”贝松嘀咕着,脸上已经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紧接着他又说:“真是奇怪,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并没有我想的那样糟糕啊!”

后来,老师宣布奥赛成绩,贝松的试卷虽然有很多“空白”,但是其他参赛者的“空白”更多,所以贝松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的确是这样,换种方式思考问题,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有时候,不到最后,根本就不知道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主观臆断只会让结果看起来很糟糕,从而给自己的心灵套上一把沉重的枷锁。可实际情况呢?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法国父母注重引导孩子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他们的教子方式是让孩子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很多困难,或者是生活窘迫,没有方向,感情挫败,甚至是面临生死的抉择等。可是在这种状况下,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对策,而不同的对策则会有不同的结果。

有一位年轻的法国商人,在面对经济大萧条时,他经营的西餐连锁店受到重大影响。看着和自己同行的企业纷纷倒闭,他陷入了忧思,整日惴惴不安,生怕自己的连锁店也跟着倒闭,于是经常自己躲在房间里,不吃饭,甚至是整夜不合眼睛。

连续过了两周,他快经受不住了,于是便对父亲说道:“或许我当初就不该成立这样一个品牌,我应该去正正经经找份合适的工作,比如政府职员,哪怕是一个打工者都好,就不用整日担心倒闭欠债了。”

这位年轻人的父亲非常伟大,他并没有和儿子一样过多忧虑,而是反过来劝儿子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也深感遗憾,有人选择颓废,有人却选择和经济萧条抗争。孩子,千万别沮丧,一切都会过去的,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

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这位商人想到了自己当初创业时的艰苦,想到这样放弃确实不甘心,所以他的心中又重拾了希望。当身边的朋友劝他趁没倒闭之前赶紧宣布破产,避免日后欠债更多时,他拒绝了。

后来,这位商人在父亲的支持和自己强大的信念下,成功挽救了自己的公司,在那年年底,公司居然创造了比往年还多的效益。

面对生活窘境时,只要你坚持,微笑着往前走,不惧怕困难,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悲观的人往往只看得到不可征服的困难,乐观的人通常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法国父母深深懂得乐观对孩子人生的积极影响,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法国父母以欣赏、鼓励孩子为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支持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听孩子说话时应热心,不急躁,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他们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斥责孩子,而是给予孩子更多地理解,给他解释的机会并最终原谅他。

法国父母会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随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认为如果父母整天抱怨,表现悲观,那孩子自然也不会快乐。试想,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流露出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形成这样悲观的性格。

一个悲观的孩子,当他面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时,脑海中浮现的多是各种糟糕的结果,或者是想完成一件事情时,还没有开始就先想到困难,主动放弃。

而乐观的人,他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困难。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美丽的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有两个小女孩,她们一个卖遮阳镜,一个卖雨衣。这两个小女孩没有妈妈,只有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虽然两个孩子的生意还不错,但她们的奶奶总是担心,常为此忧心忡忡。

为什么呢?

一到晴天,这位老人就开始担心大一点儿的孩子雨衣卖不出去,于是盼望雨天,可一到雨天,她也有同样的忧虑,担心小一点儿孩子的遮阳镜卖不出去。

就这样,老人家的心思一天比一天重,直到有一天,她将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她的两个孙女,大一点儿的女孩说道:“奶奶,不用担心,你可以这样想,晴天妹妹的太阳镜卖得好,雨天我的雨衣卖得好。”

听到孙女这样说,老人家豁然开朗,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许多。

乐观可以使一个人永远快乐,同样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积极乐观的心境能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提高各方面学习效率的功能。

亲爱的家长,向法国父母学习,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保持一种愉悦积极乐观的心情,它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别忘了对孩子说:“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糟,不要还没有尝试就被吓得退缩了……”

莫泊桑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填满了阳光,无论外界再怎么黑暗,你眼睛看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光明。”积极乐观的人,即使面前有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能冲破荆棘,看见美好。

卓别林也曾说过:“如果生活用特写镜头看,那么它就是一个悲剧,如果生活用长镜头看,那么它将是一部喜剧。”

同样,乐观的心态对孩子极为重要,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悲伤、不幸,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对生活失望,意志不坚定,沮丧消沉,严重的还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让孩子摒弃悲观心理。

第一,做积极乐观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相信“乐天派”的父母一定能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第二,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庭环境。环境影响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孩子的性格培养有很大关系。

第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琴棋书画,孩子拥有越多兴趣越好。事实证明,兴趣多可以拓宽孩子的心路。

第四,鼓励孩子广交朋友。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开阔胸襟。

第五,多赞扬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赞扬中,那么他肯定拥有一个好心态,就算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也能很快振作起来。

第六,一旦发现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一定要找出原因,尽快帮助孩子解决,避免负面情绪升级。

快乐妙语

悲观的人对生活往往会表现出失去信心的样子,认为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一切,逃也逃不掉,只能被迫接受,没有目标和追求,随遇而安。而乐观的人,认为生活就是一团燃烧起来的火苗,积极迎战,愈战愈勇,认为人定胜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困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悲观的孩子,永远只关注黑暗的一面,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孩子转悲观为乐观,这样,孩子才能在苦闷中找到乐趣,在乏味中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拥有乐观心态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4.失败了,先总结总结经验

人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是这样,失败只是暂时未成功,失败也并不可怕。

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群山羊在荒谷里迷了路,它们和上百只的羊群走散了,那里没有水也没有草,这群山羊已经饿到筋疲力尽了。

突然,有一只更瘦弱更筋疲力尽的山羊来到它们面前,想加入它们的队伍,但是这群山羊以为它只会拖累大家,所以都不同意它加入羊群。

这时,羊群中一只颇有威信的老山羊站了出来,却说:“看来它失败过很多次了,但它仍没有放弃,可见它有多想走出这个荒谷,放心,它会有用处的。”便留下了这只体弱的山羊。

老山羊又对这只瘦弱的迷路的山羊说:“你已经失败过很多次了,我坚信我们会成功走出这个荒谷,让我们一起寻找走出荒谷的路吧!”

最后,由于这只体弱的山羊有很多失败经验,在它的帮助下,这群迷失的山羊终于走出了荒谷。

这个故事说明,在人生的路上不要害怕失败,反而,失败正是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法国父母就是如此,在孩子面临各种各样的失败时,他们总会引导孩子静下心来,先总结总结经验,再重新上路。他们认为与其失败后产生各种懊恼和沮丧的情绪,还不如做好总结失败经验的这个过程,然后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艾伯特先生从结婚开始便在法国定居,这是发生在艾伯特先生家庭中的一件事,为此艾伯特先生有如下描述:

我的儿子大学时读的是中文专业,因为他非常喜欢汉语,并常说一些中国的“普通话”。几年下来,他的汉语水平在法国已经算是比较优秀的了,但是他好像总不满足,因为他说他的志向就是汉语水平达到中国人的水准。

所以,在最近两年,他一直决心要考汉语最高级,并且还要报考中国的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由于在法国,对中国的汉语言文学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所以他只能买回教材,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自学。

因为他的语言天赋很好,对汉语又比较了解,在看了很多书后,又做了很多测试题,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所以整个人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就明显松懈下来,基本就是看小说和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而忽略了重量级的“文学研究”。

果然,第一次的正式考试的成绩是惨不忍睹的,为此,儿子信心大失,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并不懂得汉语,为什么没有考好呢?

看着儿子日渐消沉下去,作为父亲,我决定出手拉他一把。于是选了一个晴朗的午后,在我的书房里,我和儿子进行一次认真的谈话。

在我的引导、劝说下,儿子重拾信心,并认识到自己之前太过自信,导致最后成绩不佳。之后,儿子认真总结了经验,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弱点。

他发现自己的专业课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扎实,特别是古汉语文学,很多古文自己还读不懂,甚至是连里面的汉字都不认识。为此,他从网上买来了很多古汉语研究资料,还特别请了一位中国的留学生做自己的老师,为他讲解了很多古汉语知识。

这次的他很认真,每天都会在书本上面标注拼音,那些密密麻麻的红字就是他努力的成绩。然后,他又开始钻研释义,逐字逐句一点点地完成。不仅如此,还买了很多练习试卷,进而得出了一条结论: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儿子虚心请教,解决了这个最难的古汉语之后,他又开始学习中国的礼仪,买了很多的礼仪书,开始全力冲击专业课,借鉴上一次的失败教训,这次他想打个有准备的仗。

为了保证这一次的考试万无一失,他还研究起社会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居然关注中国的时事政治以及各种学术报刊,来加深对中国各方面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儿子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是一位法国父亲写的儿子在失败后,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成功的故事。艾伯特先生是千千万万法国家长中的一个,他秉承了法国人教子的特点,积极引导孩子总结失败经验。在中国,很多家长在孩子失败后只会指责孩子,并没有对孩子的失败经验进行总结和帮助孩子反思。

孩子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失败后得不到家长的引导,就会失去自信,甚至是自暴自弃,性格变得越来越软弱。相反,如果孩子得到适当地引导,就会像例子中的孩子一样,坦然面对失败,懂得总结教训最终走向成功。不仅如此,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还能增强其在挫折面前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家长帮助孩子及时疏导,让他们在失败中找出原因,这在情绪上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怎样引导孩子在挫折面前总结经验呢?

第一,尝试启发性的教育。例如问孩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只是暂时还未成功,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样,孩子才能放平心态,做好再次努力的心理准备。

第二,帮助孩子分析遭受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后才能前进,从而取得成功。

第三,让孩子调节情绪,在一次失败中就乱了阵脚实在不可取。父母要懂得,没有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孩子必定不会有大出息。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面对这些,一味地抱怨对成长只能起到阻碍作用。

快乐妙语

家长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告诉孩子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获得下一次的成功。人生之路多坎坷,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失败中却不能自拔,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领路人,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正视失败,从而走向成功。

5.积木倒了,就重新搭

坚持不懈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社会和国家的希望,当然更是家庭的希望,家长在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爱迪生说:“意志力是每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品质,意志坚定的人,无论周遭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追求目标和成功的初衷都不会有丝毫改变,于是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孩子如果从小没有意志力,从小的方面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长期发展下去,有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中国家长溺爱孩子,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稍有困难就帮孩子摆平,或者是孩子一哭闹家长便妥协。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娇惯,什么事都抢着“代劳”,剥夺了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从而让孩子失去意志力培养的机会。

法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性格。在他们看来,孩子小,所以注意力和稳定性都很差,常常是三分钟热度,需要家长在后天的大环境中引导。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主动去克服困难,在一件事情上能坚持把它做完。

在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法国父母绝对不让孩子做到“半途而废”,他们坚信不管孩子做得如何,坚持就是胜利。并且,法国家长会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例如孩子报了补习班,家长要风雨无阻去送。

贝尔德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生活在美丽的法国巴黎,贝尔德的父母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买了很多套各种各样的积木。

刚开始,1岁多的贝尔德有惰性,只搭到第5块便放弃了,没有一点儿坚持不懈的精神。贝尔德的父母非常忧心,所以常常鼓励他,希望孩子能坚持将积木搭完。

但是贝尔德好像很不耐烦,为此,他的爸爸和妈妈轮流在跟前陪伴着,作为一个观察者和鼓励者,积木倒了,便使用各种办法让贝尔德重拾信心,继续搭下去。

每次放到第5块积木时,贝尔德罗列的积木好像总会有倒塌的倾向,孩子太小,还不能扶正,这时,贝尔德的父母先为他扶正,打好根基,然后鼓励道:“好了,继续放吧!”

渐渐地,贝尔德能搭10块以内的积木了,甚至还会反复地搭,或者自己把积木推倒,然后重新开始。每成功一次,或者有一丁点儿进步,贝尔德的父母就会竖起大拇指,并对他说:“非常好!贝尔德真棒!”

有段时间,贝尔德的积木已经可以搭得很高了,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身体高度,他已经没有办法再将积木搭高一些了,所以这时,如果积木轰然倒塌,他就会特别难过。但在父母的鼓励下,难过归难过,却没想到要放弃过。

但贝尔德的父母感到很开心,他们还在继续鼓励,虽然贝尔德已经够优秀了,但是,为了他日后能够永葆这种不轻易放弃的品格,父母会一直鼓励到他足够成熟时为止。

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时候买积木给他们玩,因为搭积木这个游戏是孩子用于建立自信心和培养孩子坚持不懈品格的最好方式和工具,尤其是对小孩子,更是一种易操作但可以不断尝试挑战的一个游戏。

因为在这种操作中,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然后明白应该怎样“操控”身边的事物,从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父母用眼看到的虽然是孩子在搭积木这么简单,可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能越来越成熟的蜕变方式。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信心。而有关研究也表明:在孩子生命之初所经历的爱、信任和鼓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很深远。

如何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性格呢?

很多家长买“拼图游戏”,试图让孩子在拼图中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或者设立一些“奖励”,孩子做到怎样的成绩就奖励给他。不管是哪种方式,只要是适合孩子的,就是成功的。

下面是一位中国妈妈的育子心得:

我的儿子4岁就开始拉小提琴,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他进步很快,水平也不错。

记得儿子刚学小提琴那会儿,我每天带着孩子,奔波在琴行和家之间,其间还换过几次老师。也许是孩子太小的缘故,有时候,他常常不够专心,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再就是手型或姿势总是不对。

为此,我常常发火,气急的时候“啪”一巴掌就打过去。儿子很委屈,但是我还不准他哭。尽管事后我非常后悔自责,但儿子仍旧改不了不专心的毛病,即使我用火暴的脾气对他也不起作用。

后来在小提琴室打了一次孩子,正好被他的乐器老师看见,于是心疼地抱起孩子,一边哄一边跟我说:“对孩子使用暴力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只能让他更厌恶,想要孩子有兴趣,我们还得另想出路。你这样打,这么小的孩子早晚会被你打傻的!”

其实儿子很聪明,小提琴拉得还不错,只是没有耐力,坚持不久。

孩子乐器老师的话在我耳边想了很久,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另想出路。思考良久,我决定对孩子投其所好,每次练琴都带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去,他坚持不下去时,就让他玩会儿玩具。然后适时给孩子一些“奖励”,例如他每拉完一次,就会给予鼓励,“你很棒!”“做得不错!”这样的字眼。

孩子懂事的时候,我还会抽时间跟他聊天,给他讲故事,告诉他坚持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惊喜。没想到效果真的很好,一段时间后,儿子已经能坚持很长时间了,后来都到了是我常常强迫他休息的地步,他的耐心也大大增强了。

孩子坚持不懈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培养的。其实不管是哪种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注重方法,而不是打骂孩子。

法国家长经常锻炼孩子做一些本身有能力做到但不肯去做的事情,他们会耐心引导孩子去完成,不随便让他们轻言放弃,或者是在这一过程中与孩子制订一个目标,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些有挑战性和培养耐心的事情。

孩子小,没有足够的毅力,遇到事情容易动摇和反复,所以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一个人的意志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培养得来的。而实践也证明,一个意志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

怎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

第一,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教育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家长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战斗。

第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从小事做起。例如,每天规定孩子按时起床,长期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即使这件事情看似非常简单。如果孩子能够长期坚持下来,那么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是很有益处的。

第三,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众所周知,承受能力是孩子意志力的基础,先打磨孩子的承受能力,意志力自然就容易形成了。

第四,家长应注意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快乐妙语

有句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孩子的品格。

小草之所以能在烈日和寒风中生存,那是因为它有顽强的品格。同样,人要想成长,也要勇于克服困难。良好的意志力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还可以发展他的认知能力。高尔基曾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

6.没得奖很难过,那就大声唱唱歌

人生就像一杯酒,有扑鼻的飘香,也有穿肠的苦涩;人生就像一首歌,有快乐的高唱,也有悲伤的低吟。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有鲜花掌声也有失落低沉,当面对人生的沉浮时,是否有“胜似闲庭信步”的豁达?当面对苦难沮丧时,是否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句话说:“世界上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心灵。”的确,一个乐观豁达的人面对挫折时想得开也看得开,因为心中的期待值低,所以总认为生活给他的东西比想象中多,所以容易满足,容易快乐,不会被困难打倒,当然也更容易成功。

相反,如果是一个悲观的人,内心的期待值又高,常常会觉得生活满足不了他内心的需求,心情低落,难免悲观。

有这样一个例子:

某企业招聘,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拿着厚厚的简历前来求职,为了一个销售经理的职位,大家挤破了头。

经过层层筛选,面试官和企业经理很看重其中两个人,认为他们无论是在学历专业上,还是远见卓识上都比较优秀,不同的是,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但是公司只需要一个销售经理,所以便派遣他们到某地区去考察,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推销帽子。

其中一个应聘者先到了那里,发现当地人都没有戴帽子的习惯,认为前景不乐观,于是马上给经理电话,报告说:“这里的人从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前景不乐观。”

经理刚挂掉电话,另一个应聘者也打来了电话,这位应聘者看到当地人没有戴帽子的习惯时很高兴,认为市场潜力非常大,于是说道:“这里的人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悲观者沮丧,只能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乐观者则能从中发现事物好的一面,豁达想得开。一个人只有乐观豁达,他才能看得更深更远。

法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豁达的精神,他们认为豁达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有关研究也表明,乐观豁达的人通常比一般人幸福,事业也更成功。

心情不好时,总想有个能倾听的人在身边,或者安慰,或者感同身受,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孩子了。法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懂得怎样调适排解孩子心中的苦闷,没考好,那就大声唱唱歌!

琳达读初一,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成绩非常出色,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

但这段时间以来,琳达的爸爸发现女儿总是唉声叹气的,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一打听,才知道她这次小测验没考好,没有期待中的奖励,所以闷闷不乐。

琳达爸爸想找孩子好好谈谈,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他思前想后,决定给孩子一个自主调节的空间,对琳达说:“失败没有什么,你要早日走出来,坏情绪是很影响人的。没考好,那就大声唱唱歌!”

“没考好,那就大声唱唱歌。”琳达反复琢磨着这句话,思考片刻,她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大声唱歌能够宣泄心中的不快,增强自信心!

是的,当一个人失败时,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所以,不好的情绪谁都会有,只要你懂得排解,总能从中间走出来。尤其是对孩子,家长一定要适当给予鼓励,避免孩子内心压抑,形成沉闷、自闭的性格。

培养孩子豁达乐观的心态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都知道,悲观的人喜欢自我贬低,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求过分,甚至是苛刻。他们总是心情不好,性格也犹豫不决,做事不果断。而乐观的人,他们总是能想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认为是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对自己信心十足,这样的人往往会更容易成功。

孩子心情不好了,怎样教他们排解心中的苦闷呢?在这一点上,法国家长就很有经验。

孩子不开心时,他们会鼓励孩子说出来,或者是向好朋友倾诉,允许孩子出去交友谈心,把所有的不开心全部掩埋。如果孩子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他们还会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疏导,给他们心灵的慰藉。

法国家长认为大声唱歌是一种不错的心理排解方法,所以他们允许并鼓励孩子去K歌,抒发心中的苦闷和不快,用歌声来为自己找回自信心。

有的家长还会带孩子出去旅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大自然的感染下,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豁达的性格?

第一,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一个长期生活在鼓励中的人,他一定具有乐观的秉性。

第二,多带孩子出席各种场合,尽量往热闹的场合去。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他的心胸要比一般人宽阔。

第三,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让孩子融入伙伴,学会与他人平等交流。

快乐妙语

豁达是一种宽广的胸襟,豁达的人有着洒脱的态度,他们开朗自信,是一个乐观的人。

一个乐观的人会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即使是面对失败,他们也能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做乐观豁达的人,带着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样,他们才能开朗、坦荡,不会为生活中的小事所牵绊,更不会为没得奖而感到难过,他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坚信生活处处有惊喜。

7.你能参加这次竞赛,就已经成功了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标语是任何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了,在中国,进入学校后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这句话印制成的条幅总会被挂在学校里最醒目的地方,它无时无刻在警示着每一个学生和老师。

但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不会轻易言败,然而若是真的失败了,一定会非常难过,心重的孩子还会因此而不再敢参加任何竞赛。

相比之下,法国人对这句话诠释得更好一些,他们在心态上、行为上真正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法国父母在鼓励孩子参加竞赛这一点上,总是表现得非常积极,因为参加各种竞赛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能力。

法国人最不喜欢“输不起”的人,所以他们会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竞赛的同时,要不惧怕失败,因为能够有勇气参加进来,就已经是成功的表现了。

伊莲经常带着女儿佐伊到公园玩,佐伊是个非常活泼的小姑娘,她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妈妈到公园散步、玩耍。但是,让佐伊感到不高兴的是,只有在妈妈有假期时,佐伊才能在公园多玩一会儿。

那天,佐伊和妈妈在公园里玩,她看到一些比她年龄大些的小朋友小心地在一个窄窄的木条上走,她很好奇地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妈妈解释道:“他们在练习平衡能力!”佐伊看了那些小朋友半天,最后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也想玩!我也想练习平衡能力。”

伊莲早就猜出佐伊会有这样的要求,她笑着点点头,对佐伊说:“好吧,妈妈帮你说说,让你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就这样,佐伊加入了“走独木桥”的队伍,可是,让伊莲没有想到的是,佐伊刚一上去就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了下来,她的小腿蹭到了木头的边缘,被木头划了一下。

在佐伊掉下来时,一些小朋友还嘲笑了她,使得她非常狼狈。

佐伊嘟着小嘴,生气地爬起来,走到一旁的休息区。伊莲问佐伊有没有事,佐伊气呼呼地说:“没事,就是这个游戏太不好玩了,我以后再也不玩了!”伊莲知道佐伊肯定是因为丢了面子,不敢再上去了。想到这,伊莲就感觉不妙,如果每次参与集体活动时,一遇到小挫折就退缩,那么以后进入社会时,该如何与他人进行良性竞争?

也就是说,一个输不起的人,肯定不敢参加任何比赛。

伊莲开始用激将法,对佐伊说:“你是不是不敢上去了?”佐伊瞪着妈妈,不在乎地说:“是又怎么样?”

伊莲摇摇头,没有理会佐伊,自顾自地说了起来:“我以为我的女儿是个心态积极的孩子,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孩子会是个输不起的人。就像每隔4年的运动会,总是有很多运动员参加比赛,总是会有输有赢,难道只有摘得奖牌的运动员值得尊敬吗?”

佐伊听了妈妈的话,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她不好意思地说:“谁说我不敢上去?我只是歇一会儿再上去。”说完,又加入到玩耍的队伍里。

这一次,佐伊虽然依旧走得不稳,但是比起第一次要好很多,其间有一次又差点儿掉下来,但被后面的一个小姐姐扶了一下,最终顺利走完了全程。伊莲看到女儿这样,她真是高兴极了。

在回家的路上,伊莲牵着佐伊的小手,边走边给佐伊讲道理,她告诉佐伊,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重在参与”这个道理,最后的结果不能成为“成功或是失败”界定,而敢于实践过程,并且能够专注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佐伊是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她在遇到小挫折后有了想要退缩的表现,妈妈爱丽丝不想让佐伊从小就开始过于看重结果而忽视这个活动的过程,所以在佐伊退缩时,鼓励她,帮助她走出不良情绪。

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中国父母学习。

一件小事情,意义却非常重大,人常言“以小见大”,如果小事情解决不了,那么孩子长大后,恐怕也是一个输不起的人。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各种竞赛,不管是运动会,还是平时的知识问答以及各种手工制品等竞赛,只要是参赛,结果不是赢就是输,然而参赛人员必定是输多赢少,因为冠军只有那么一个!即使这样,名次落后的人并不代表就是失败的人,至少,敢于参加竞赛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果意志薄弱,一遇到困难就躲开,那么,只能证明孩子的抗压能力非常差,如果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一个法国的家长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儿子参加各种竞赛,经过长期对孩子的教育,写下如下感悟:

我的儿子亚瑟很令我骄傲,在他念四年级时,知识面就已经很丰富了。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了他写的名为《莲花感悟》的文章,写得很好,我也由此发现他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鼓励他将这篇文章投稿,果然,没过多久,他的文章就被发表在一个著名的少年读物杂志上。

发表后,他立即成为班级里的红人。由于这次成功,我继续鼓励他积极参与各类作文竞赛,成绩有好有坏,但是他收获得不仅是作文水平的大大提高,原本亚瑟学习成绩一般,经过作文比赛之后,他体会到了“当好学生”的优越感,于是在其他科目上,他也奋起直追,成绩一路走高。

由于亚瑟全方位的成长,使得他对参加竞赛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兴趣,于是,他总是主动让我帮忙,给他报名。

亚瑟参加过的竞赛非常多,除了作文竞赛外,还有数学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竞赛……这些竞赛不仅帮助亚瑟飞速进步,还把他的心理素质锻练得非常好,让他变得越来越成熟。

最重要的,在这些骄人的成绩面前,亚瑟本人并不骄傲,从小我就教他做人要低调,不能有了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

从亚瑟这几年的成长来看,让孩子多见些世面、多经历些风雨,多参加各种竞赛,实在是难得的能够锻炼他的机会。虽然亚瑟是做事情讲求完美的孩子,但是我经常和他说,只要参加了比赛,并且为了竞赛付出应有的努力,就已经是成功了,不要太在意结果如何,第一、第二的意义远没有努力去做一件事情来得重要。

亚瑟也是这样做的,他很珍惜每一次可以历练的机会,他在各种竞赛中,不断地体会所谓的成功与失败,这对他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这就是法国的父母对孩子参加竞赛所持的普遍性观点,法国父母深知,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藏在书本之外。

由于孩子的认知度有限,在取得一些小成绩后,如果没有家人的正确引导,必定会因为小成绩而得意忘形,恨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然而,帮助孩子灭一灭“嚣张气焰”的方法就是,让他去参加竞赛,看一看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有很多。如果孩子一直意识不到,不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很有可能成为“井底之蛙”。

在中国,很多父母习惯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脸面,如果孩子在某个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母会跟着牛气起来,不仅对孩子夸赞有加,在外人面前腰板也会挺起来。如果孩子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说孩子笨,表现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这种极端的、非赢不可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可取,孩子一旦失败,就很难再有勇气重新开始,变得不敢参与各种竞赛,因为怕输!

玛丽所在的中学是镇子上一所口碑很好的学校,她所在的班级也是个成绩优秀的班级,几乎每次考试,玛丽的班级都是年级第1名。但是,虽然他们班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是体育这个学科是弱项,班级里几乎没有体育好的。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玛丽的班级着实火了一把,不是因为拿下了多少块“金牌”,而是成绩惨到破了学校历届的最低纪录。

玛丽在这次运动会上担任记录员,每个班级得到的积分,都是经过她的手记录下来,在看到其他各个班级的成绩逐渐增长的同时,玛丽真是着急坏了,因为自己的班级总是0分,好几个比赛项目过去了,玛丽的班级依旧是0分。

玛丽急得脸通红通红的,她在心里默默祈祷:赶紧打破0的魔咒吧!这时,就看玛丽的班主任过来找她,看到了班级0的积分,玛丽很羞愧的样子,她以为老师会因此和她一样的烦躁,没想到,老师笑了笑,给玛丽做出一个“OK”的手势,还说了一句:“没事!”

班主任的轻松举动让玛丽心里一喜,她的紧张、羞愧之心消散了一大半,她静下心来,不一会儿,她班级里的一位同学就在垒球投掷项目上拿到了第5名的成绩,为班级争得了2分,玛丽骄傲地把“0”改成了“2”。

比赛结束之后,同学们都很失落,因为他们的成绩确实很不理想,但是班主任和大家说:“同学们,别泄气啊!大家不是很努力吗?说实话,我以前以为大家会因为体育是弱项而不敢报名去参加呢!没想到我们班同学报名都很积极,比赛时也都非常努力,这就够了,我们突破自己了,就得到了成功!”

班主任说完后,全班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能不能在竞赛中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敢不敢于去参加比赛,敢于参加,就证明孩子是个有信心、有勇气的人。在等待结果时,还可以体会等待的滋味;在公布结果后,自己的心随着结果,要么兴奋,要么失落,孩子就是要经历这种历练。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不怕输的性格?

第一,家长可以讲一些励志故事,例如霍金和桑兰这样的名人,让孩子受精神的熏陶,励志做一个努力进取,并且不怕失败的人。

第二,在挫折中教孩子“越挫越勇”,决不轻言放弃,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

第三,父母要肯定孩子为竞赛做出的任何努力,再帮助孩子分析他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在哪里,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在完善自己之后,继续积极地生活。

快乐妙语

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起着最主要的引导作用。家长要教育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首先要做到自己拥有积极心态。在看待孩子在竞赛中失败这个问题上,要向法国父母学习,孩子原本在竞赛中已经因为失败而心情落寞了,父母要给予孩子安慰与鼓励,让孩子摆脱沮丧与悲观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