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 »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全文在线阅读

《实验是如何终结的?》理论的层次

关灯直达底部

爱因斯坦曾经以这种方式开玩笑地描绘理论和实践的区别:除了理论的发布者,没有人会相信它的可靠性;反之,除了进行实验的物理学家,没有人会质疑实验的可靠性。[1]如爱因斯坦的众多妙语一样,这句话中蕴藏的深刻见解,正是他对自己所做工作总结而成的。

当爱因斯坦提到理论时,他可能已经想到了他自己关于相对论、宇宙学,以及原子物理的自由思辨思想,这些使他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可用数据所展示的范畴。如果他的理论陷入困境,通常是由于理论的初始假设或者近似假设未能成形,而并非是理论的执行失败。因此,当爱因斯坦与大多数人对于量子力学的完整性的观点斗争时,他不是在挑战此理论的预测,而是在挑战其中潜在的假设。同样地,将他与众人区分开来的是在关于物理学目的的问题上,他对于一种统一电力和重力的几何理论的支持,而并非特殊模型的细节。更广泛地说,对于明确说明指导原则合理推断的条例,在保持条例一致性的同时,理论家经常在指导原则的选择上存在分歧。有创造力的理论家经常会孤独地主张他们自身的观点。

而实验者们的处境则是不同的。如我们所见,即使特定的实验目的不在争议范围之内,关于实验的争论依然会很激烈。爱因斯坦也许一直在考虑一种积极影响,能够符合他1915年提出的旋磁效应,伴随着的是他以及德哈斯对于他们自己所给出答案的怀疑。只有他们两个知道测量的难度有多大,想要在电磁轴上排列铁棒是多么的困难,以及试图阻断地球磁场的结果是多么的令人沮丧。从概念上讲,实验是孩子的游戏——在游戏进行的技巧细节中存在极难克服的阻碍。

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这种不对称性通常是不明显的,因为实验者持有这样一种言论:实验的结果是不受研究者的判断、经验或者技能所支配的,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公开主张。读一篇文章,可以凭借逻辑蕴涵的不可抗拒性来推断出实验设置所能产生的结果。但是,在实验文件的自信背后,潜藏大量的成果需要依赖一种细微的判断,而众所周知,这种细微的判断不适合于假设和推论。实验只能够被人为地简化为一项草案,并且实验装置数目的大量增长也仅仅提高了执行实验的难度。只有实验者知道设备配置及材料的真正优点和缺点,以及了解实验的合作者,熟悉对实验的解读及判断。

通过对实验者社会群体的描述以及对他们所具备的相关技术、秉承的信仰以及采用的演示模型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描述,我想要强调的是实验并非完全脱离理论。很明显,实验结果的确立需要理论。除了那些最顽固的实证主义者,没有人会否认这点。但是,“实验无法摆脱理论”或者“实验与理论是共生的”这些老生常谈是无用的。对格式塔心理学的模糊暗示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与教条的实证主义者对抗的有效手段,但实验者真正担心的不是世界观的整体性转变。在实验室中,科学家要找到合适的地方性方法来消除或至少量化背景噪声,以此来了解信号是在何处消失以及改正系统的错误。格式塔转换的理论过于简单,无法描述在20世纪初实验物理日复一日的实践。因此,用鸭兔图来描述高能物理实验及其复杂的数据分析并不恰当。要争论的不应该是是否要采纳某个理论,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该理论在哪里发挥作用以及实验者应如何将理论作为他们技艺的一部分来使用。

在回答任一问题之前,需要作出相应的澄清以避免存在一整套被称之为“理论”的行之有效的信仰体系这样的误解出现。特别是当哲学家们断言观察数据为“负载理论”时,他们倾向于将所有的思想一概而论,从对电子电路图的老生常谈到关于全部理论普遍对称性的形而上学的假设。

细分某个理论的思想或者某个理论预设的一种方式是去分析以“理论”为名义所开展的活动。伊恩·哈金与埃弗里特(C.W.F.Everitt)有效地将推测的过程(如在力的统一中)从计算的过程(如在带电体上电场的影响)与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如在为某种效应假定特定机制)剥离开来。[2]它们的分类改进了传统的理论运用方式,涵盖了从关于解释某种效应的特定机制的具体假设到根深蒂固的关于因果或统一的形而上学信仰。

在保留理论标准区分精髓的同时,我希望以略微不同地方式拆分这些标准,是由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术语“推测”可能会带来不恰当的含义,激起读者完全脱离经验的假设(并非哈金与埃弗里特所预期的)思想;第二,我想要选择一套理论标准的公式,能够更清晰地使经常互相交织的实验实践标准及预设标准相对应;第三,依照三个约束标准,对于理论标准的不同分析会使得该理论更容易接受历史分析。


注释

[1] 爱因斯坦1922年的评论,参见Dr.Herman F.Mark in an interview with A.Rabinovich in“Questions of Relativily,”Jerusalem Post,22 March 1979,7.

[2] Everitt and Hacking,“Which Comes First?”unpublished manuscript;also Hacking,Intervening(1983).210ff.其中,哈金抨击了关于实验结果“污染”理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