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洞与时间弯曲 » 黑洞与时间弯曲全文在线阅读

《黑洞与时间弯曲》第14章 虫洞和时间机器

关灯直达底部

为了洞察物理学定律,作者问:

高度发达的文明

能在超空间凿开虫洞

做快速星际旅行

并从时间机器回到过去吗?1

2

上完1984~1985学年的最后一堂课,我坐进办公室的椅子,想好好放松一下。这时,电话铃响了,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康奈尔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打来的。“基普,打扰了!”他说,“我刚写完一本小说,讲人类第一次同外星文明打交道。不过有点儿麻烦。我想尽量把科学的东西写得准确一些。我怕把某些引力物理的东西弄错了,你能替我看看吗?”我当然愿意。卡尔是个聪明的伙计,那书一定很有意思,而且还可能很逗人。再说,老朋友的请求,我怎么能不答应呢?

几个星期后,小说寄来了。隔行打印的稿子,三英寸半厚的一摞。

我和前妻琳达(Linda)和我们的儿子布里特(Bret)正要去圣克鲁斯看大学毕业的女儿卡丽丝(Kares)。我把书稿塞进旅行包,放在琳达的野马车后座上,从帕萨迪纳出发了。

琳达和布里特轮流开车,我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他们跟我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已经习惯我的这种行为了。)小说很逗人,但卡尔确实有点儿问题。他让他的女主角阿洛维(Eleanor Arro-way)落进地球附近的一个黑洞,然后像图13.4那样穿过超空间,一小时后出现在26光年远的织女星旁。卡尔不是相对论专家,不熟悉微扰计算的结果3:不可能从一个黑洞的中心穿过超空间到我们宇宙的另一部分。任何黑洞都不断受电磁真空小涨落和少量辐射的攻击。这些涨落和辐射落进黑洞时,被黑洞引力加速到巨大能量,然后暴雨般落向可能被人们借以穿越超空间的任何“封闭小宇宙”或“隧道”或宇宙飞船。计算不容置疑,任何做超空间旅行的飞船都会在启动前就被“暴雨”摧毁。卡尔的小说得改。

从圣克鲁斯回来,在5号州际公路上弗雷斯诺西边的某个地方,我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也许,卡尔可以把他的黑洞换成穿过超空间的虫洞。

虫洞是宇宙中相距遥远的两点间的一条假想捷径。它有两个洞口,例如,一个在地球附近,另一个在26光年外织女星轨道附近。两个洞口通过超空间的隧道相联结(虫洞),可能只有1千米长。假如我们从地球附近的洞口走进隧道,只经过1千米,就到达另一洞口,出现在(从外面的宇宙看来)26光年远的织女星旁。

图14.1用嵌入图画了这样一个虫洞。与通常的嵌入图一样,在这个图中,我们的宇宙也理想化为二维的,而不是三维的(见图3.2和3.3)。宇宙的空间在图中表现为一张二维面。在纸上爬行的蚂蚁感觉不到纸是平整的还是褶皱的,同样,宇宙中的我们也不太清楚我们的宇宙在超空间里是平直的还是像图那样弯曲的。然而,有一点褶皱也是重要的,这样地球和织女星才可能在超空间里相邻,从而才可能通过很短的虫洞联结起来。空间有了虫洞,我们就和在嵌入图的曲面上爬行的蚂蚁和小虫那样,有两条可能的从地球到织女星的道路:沿着外面宇宙的26光年的长路和穿过虫洞的1公里的捷径。

图14.1 通过超空间连结地球和26光年外的织女星的1公里长的虫洞。

假如虫洞在地球上,那么洞口在我们面前像什么样子呢?在嵌入图的二维宇宙中,洞口画成了圆,因此在我们的三维宇宙里,它应该是圆的三维表象,也就是一个球。实际上,洞口可能有点像无旋转黑洞的球状视界,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黑洞的视界是“单向”曲面,任何事物都能进去,但没有东西可以出来。而虫洞口是“双向”曲面,我们能从两个方向穿过它,可以走进洞里,也可以回到外面的宇宙。向球状洞口内看,可以看见来自织女星的光。光从织女星附近的洞口进入虫洞,像穿过光导管和光纤那样穿过它,然后从地球的洞口穿出来,射进我们的眼睛。

虫洞不仅是科幻小说家凭空想象的东西,早在1916年就从数学上在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里发现它了。1那时,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刚建立几个月。后来,在50年代,惠勒和他的研究小组又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对它们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不过,在我1985年在5号公路旅行以前,所发现的那些作为爱因斯坦方程的解的虫洞,没有一个适合于萨根的小说,因为没有谁能够安全穿越它们。它们每一个都随时间奇怪地演变:虫洞在某个时刻产生,短暂地打开,然后关闭、消失一从产生到消失,时间极短,没有事物(人、辐射或任何形式的信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洞口穿过它到达另一个洞口。谁想去试试,一定会在它的消失中毁灭。图14.2画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图14.2 洞内无任何物质的完全球状虫洞的演化。(这个演化过程是普林斯顿大学惠勒的年轻助教克鲁斯卡(Martin Kruskal)在50年代中期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中发现的。)初始时(a),没有虫洞,在地球和织女星附近各有一个奇点。然后,在某一时刻(b),两个奇点在超空间里生长、相遇,然后湮灭,在湮灭中生成虫洞。虫洞周长在(c)增大,然后又收缩(d),最后消失(e),产生两个奇点(f),就像虫洞产生前的样子——但有一点决定性的不同:初始奇点(a)像大爆炸,时间从它流出,它也能生成某些事物:大爆炸产生宇宙,初始奇点产生虫洞。而最后的奇点(f)不一样,它像大收缩(第13章),时间流进它,万物被它毁灭:大收缩毁灭宇宙,它毁灭虫洞。任何企图在虫洞打开的短暂时间里穿过去的事物,都将在虫洞关闭时被捕获,随它自身一起消失在最后的奇点(f)。2

几十年来,我和大多数物理学同行一样,也在怀疑虫洞。照爱因斯坦场方程的预言,虫洞的寿命本来就很短暂,在辐射的随机打击下还会更短。辐射(根据伊尔德莱(Doug Eardley)和雷德蒙特(Ian Redmount)的计算)被虫洞引力加速到超高能,虫洞的喉管在强大辐射的轰击下,比以往更快地收缩、关闭——霎那间就完了,仿佛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还有另一个怀疑的理由。我们知道黑洞是星体演化不可避免的结果(天文学家在我们星系中大量看到的那些大质量的缓慢旋转的恒星在死亡时会坍缩形成黑洞),但在自然界却没有类似的虫洞生成的方式。实际上,没有什么理由相信我们的宇宙在今天包含了任何会产生虫洞的奇点(图14.2);即使存在这样的奇点,也难以理解两个奇点能在广阔的超空间里相遇而像图14.2那样形成虫洞。

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总会想方设法去帮助。尽管我也怀疑虫洞,但那似乎是我能找到的惟一可以帮助卡尔的东西。在弗雷斯诺西畔的5号公路上,我想大概存在一种无限发达的文明,可以总让虫洞开着,而不让它消失;这样,阿洛维就能通过它在地球和织女星之间往返。我拿出纸笔就开始算起来。(幸好5号公路很直,我做计算不会晕车。)

为使计算容易一些,我把虫洞理想化为完全球状的(图14.1也是这样的,不过三维宇宙在图中压缩成二维,虫洞的截面是圆)。接着,我以爱因斯坦场方程为基础,做了两页计算,发现三件事情:

第一,保持虫洞开放的惟一方法是,用某种类型的物质贯穿虫洞,靠引力作用将洞壁撑开。我把这种物质称为奇异的,因为下面会看到,它与人类所见过的任何物质都大不一样。

第二,我发现,奇异物不仅像要求的那样会把洞壁向外推,而且当光束通过时,它还会凭引力将光线外推,使光束分离。换句话说,奇异物像一个“散焦镜”,靠引力将光束分开。见卡片14.1。

第三,我从爱因斯坦场方程知道,为了靠引力让光束分散,靠引力将虫洞壁撑开,贯穿虫洞的奇异物在光束看来必须具有负能量密度。这需要解释一下。想一想,引力(时空曲率)由质量产生(卡片2.6),而质量与能量等价(卡片5.2,等价性体现在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就是说,可以认为引力是能量产生的。现在,我们从光束的角度——也就是从某个以(近)光速穿越虫洞的观测者的角度——来计算虫洞内物质的能量密度(每立方厘米的能量),然后沿光束轨迹求它的平均。结果,只有在平均能量密度为负时,光束才能分散,虫洞才会张开——这样,虫洞的物质才是我们所谓“奇异的”。4

这并不是说,在虫洞内静止的观测者看来,奇异物具有负能量。能量密度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在一个参照系里它可以为负,在另一个参照系里,它也可以为正。在穿过虫洞的光束的参照系中测量,奇异物有负能量密度;但在虫洞的参照系测量,能量密度是正的。不过,我们人类遇到的几乎所有形式的物质在每一个参照系中都具有正的平均能量,物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奇异物的存在。我们猜想,物理学定律大概严禁这样的奇异物,但一点儿也不清楚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卡片14.1 让虫洞打开:奇异物

任何球状虫洞都将分散穿过它的光束。为看清这一点,想象(如图所示)光束在进入虫洞前经过一会聚透镜,这样光线沿径向向虫洞中心会聚,然后,光线继续沿径向穿行(它们如何还能运动呢?),就是说,在从另一洞口出现时,它们沿径向散开,像图中那样离开虫洞中心。光束就这样解散了。

令光束解散的虫洞的时空曲率,是贯穿虫洞并使它张开的“奇异”物产生的。而时空曲率等价于引力,所以实际上是奇异物的引力让光束散开的。换句话讲,奇异物排斥光束的光线,把它们从它自己身边赶走,从而它们也相互分离散开了。

这与引力透镜发生的事情正好相反(图8.2)。在那儿来自遥远恒星的光被途中的恒星或星系或黑洞的引力所吸引、聚焦;在这里,光却被散焦了。

我在5号公路上想,也许我们对奇异物存在的偏见是错误的。也许奇异物能够存在。这是我能发现的惟一可以帮助卡尔的。所以,回到帕萨迪纳,我就给卡尔写了一封长信,向他解释,为什么他的女主角不能借黑洞做星际旅行。我建议让她去穿过虫洞;小说中还应该有某个人发现奇异物真能存在,而且可以用来打开虫洞。卡尔愉快地采纳了我的建议,写进了最后的定稿。那小说叫《接触》(Contact)。5

给卡尔的信寄出后,我突然想,他的小说可以作为学生学广义相对论的教学工具。1985年秋,莫里斯(Mike Morris,我的学生)和我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开始写一篇论文,关于奇异物支撑的虫洞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和这些方程与萨根小说的联系。

我们写得很慢,其他更急迫的事情赶到前头去了。1987~1988年的冬天,我们把稿子交给《美国物理学杂志》。3还没发表,临近博士毕业的莫里斯正申请博士后研究,他在申请书里附上了我们的文章。帕奇(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我和霍金以前的学生)收到了申请,读了我们的稿子后给莫里斯写了封信:

“亲爱的麦克,……据霍金和埃利斯书中的命题9.2.8,加上爱因斯坦场方程,立刻就能得到,任何虫洞[都需要奇异物来支撑]……您忠实的D.N.帕奇。”

我觉得自己太傻了。我从没深入学过整体方法6(霍金和埃里斯一书的主题),4现在付出代价了。我在5号公路上不太费力地得出,为了打开完全球状的虫洞,需要奇异物的贯通。现在,帕奇用整体方法更不费力就得到,打开任何(球状的、立方体状的或有任意形变的)虫洞,都必须有奇异物穿过。后来我听说,甘农(Dennis Gannon)和C·W·李在1975年得到过几乎相同的结论。

虫洞需要奇异物打开的发现,在1988~1992年间激起了理论研究热潮,中心问题是,“物理学定律容许奇异物存在吗?如果是的,那应在什么条件下呢?”

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霍金在70年代就已经准备好了。1970年,霍金在证明黑洞面积总会增加时(第12章),不得不假定任何黑洞视界附近不存在奇异物。假如视界边有奇异物,霍金的证明就失败了,他的定理将失去意义,视界面积可以收缩。

然而,霍金并不太替这种可能担心。看来,在1970年大家都愿意相信奇异物不可能存在。

可是,1974年出现了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霍金从他黑洞蒸发(第12章)的发现中顺便推测,黑洞视界附近的真空涨落是“奇异的”:5从视界附近流出的光束看,它们具有负平均能量密度。事实上,令黑洞在蒸发中收缩从而违背霍金面积增加定理的,正是真空涨落的这种奇异特性。由于奇异物对物理学太重要了,我还是好好解释一下:

回想一下卡片12.4讨论的真空涨落的起源和本质:当我们试图将电场和磁场从某个空间区域拿走,也就是当我们想产生理想真空时,总会留下一些随机的不可预测的电磁振荡——由相邻空间区域的场之间的“交流”产生的振荡。“这里”的场向“那里”的场借走能量,给“那里”的场留下能量亏损,即在那里出现瞬间负能量。然后,那里的场立刻收回能量,还附带着一点盈余,使自己拥有瞬间正能量。这样的过程,一直不断地进行着。

在地球的正常情况下,这些真空涨落的平均能量为零。能量处在盈亏状态的总时间相等,所以平均说来没有盈亏。而霍金1974年的计算意味着,在蒸发黑洞的视界附近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视界旁的平均能量,至少在光束看来一定是负的,就是说,真空涨落是奇异的。

这些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具体情况到80年代初才有结果。那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帕奇、牛津的康迪拉斯(Philip Candelas)和其他许多物理学家用弯曲时空的量子场定律广泛深入地研究了黑洞视界对真空涨落的影响。他们发现,视界的影响是关键。视界使真空涨落扭曲,出现地球上没有的形状。通过扭曲,平均能量密度成为负的,这样,真空涨落也成为奇异的了。

真空涨落在什么条件下变奇异呢?它们能在虫洞内表现奇异特性而令虫洞打开吗?帕奇发现奇异物质是打开任何虫洞的惟一途径,这两个问题是对他的发现所激起的研究潮流的巨大冲击。

答案来之不易,而且也不彻底。克林卡莫(Gunnar Klinkhammer,我的学生)证明,在平直时空,即在远离一切引力物体的地方,真空涨落不可能是奇异的——它们不可能具有光束看到的负平均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瓦尔德(惠勒以前的学生)和尤泽维尔(Ulvi Yurtsever,我以前的学生)证明,在弯曲时空的很多情况下,曲率会扭曲真空涨落从而使它们成为奇异的。6

虫洞想脱离这样的环境吗?虫洞的曲率能通过扭曲作用让真空涨落成为奇异的从而打开虫洞吗?在这本书出版时,我们还不知道。

1988年初,奇异物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时,我才发觉萨根的电话所激起的那些研究是多么有力。在实验家可能会做的所有真实物理实验中,最可能为物理学定律带来深刻新认识的是那些最猛烈推进定律的实验;同样,当理论家在探索超越了现代技术的物理学定律时,在他可能考察的所有思想实验中,最可能产生深刻新见解的是动力最强的。但所有这些思想实验对物理学定律的推动,都不如萨根给我的电话触发的那一个——它问,“物理学定律容许无限发达的文明做些什么?又严禁他们做什么?”(所谓“无限发达的文明”说的是他们的能力只受物理学定律的限制,而不存在行为方式、工作技巧等任何其他事物的局限。)

我相信,我们的物理学家总想回避这样的问题,因为它们太像科幻小说了。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读科幻小说,甚至还写一些,但我们怕同行笑话在科幻小说的边缘做研究。于是,我们更愿意研究另外两个不那么“幻想”的问题:“宇宙中哪些事情会自然发生?”(例如,黑洞自然出现吗?虫洞自然出现吗?)“我们人类凭现在和不远将来的技术能做些什么?”(例如,我们能生产像钚那样的新元素来造原子弹吗?我们能制造高温超导体来降低悬浮列车和超大粒子对撞机的超导磁体的费用吗?)

我在1988年才明白,我们物理学家在这些问题上原来是相当保守的。那时,已经有一个萨根式问题(我愿意这么叫)开始有结果了。我们问,“无限发达的文明能为快速星际旅行留住虫洞吗?”莫里斯和我认定奇异物是留住虫洞的关键,而且,为了认识在什么条件下物理学定律允许(或不允许)奇异物存在,我们也激发了多少有些结果的研究。

假如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时完全没有虫洞,那么,亿万年以后,当智慧生命创造出(假想的)无限发达的文明时,那个无限发达的文明能为快速的星际旅行构造虫洞吗?物理学定律允许在原来没有虫洞的地方构造虫洞吗?允许我们的宇宙空间发生这样的拓扑改变吗?

这些问题是萨根星际旅行问题的后一半;前一半问题是,如何留下造好的虫洞。萨根通过奇异物把它留下了。后一半问题在他的小说里却悄悄溜过了。他描绘说,阿洛维旅行的虫洞现在是靠奇异物留下的,但它是在遥远的过去由某个无限发达的文明创造的,关于他们的所有历史记录都失去了。

我们物理学家当然不愿意把虫洞的产生推给史前文明,我们想知道,宇宙的拓扑在物理学定律限制下,现在能否改变?怎么改变?

我们可以设想两个在原来没有虫洞的地方构造虫洞的方法:一个是量子方法,一个是经典方法。

量子方法依赖于引力真空涨落(卡片12.4),也就是类似于上面讨论的电磁真空涨落的引力现象:相邻空间区域的能量“借贷”往来引起的空间曲率的随机的概率涨落。一般认为,引力空间涨落是处处都有的,但在普通条件下它们太小了,还没有被实验探测到。

当电子被限制在越来越小的区域时,它们的随机简并运动会越来越强(第4章),同样,引力真空涨落在小区域比在大区域强,也就是短波长的涨落比大波长的强。1955年,惠勒以原始粗略的方式结合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定律,得出在普朗克-惠勒长度,1.62×10-33厘米或更小的区域内,存在着巨大的真空涨落,如我们所知,那空间“沸了”,成了一堆量子泡沫7——也就是构成时空奇点的那种量子泡沫(第13章;图14.3)。7

于是,量子泡沫无处不在:在黑洞内部,在星际空间,在你屋里,在你头脑中。但是,要看量子泡沫,必须拿(假想的)超级显微镜去看越来越小的空间和空间里的东西。从你我的尺度(100多厘米)看到原子(10-8厘米)、原子核(10-13厘米),这样看下去,再小1020,直到10-33厘米。先看到的“大”尺度空间是完全光滑的,只有一定的(小小的)曲率。然而,在接近、经过10-32厘米时,我们会看到空间开始卷曲缠绕了,先很缓和,然后越来越强烈,当10-33厘米大小的区域完全走进超级显微镜的目镜时,空间已经成了一团概率的量子泡沫。

图14.3 (同图13.7)量子泡沫的嵌入图。空间的几何与拓扑是不确定的,而是概率性的。例如,对于如图所示的(a)的形态,它有0.1%的概率,(b)为0.4%,(c)为0.02%,等等。

因为量子泡沫处处都有,我们不禁会想象让某个无限发达的文明走近量子泡沫,找出一个虫洞(例如,有0.4%概率的图14.3(b)中的“大”洞),把它抓住,然后放大到经典尺度。假如那文明真是无限发达的,凭0.4%的概率,他们可能会成功,真的会吗?

不知道,因为我们对量子引力定律还没有很好的认识。我们无知的一个原因是,对量子泡沫本身认识不够,甚至,量子泡沫是否存在,我们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然而,萨根式的思想实验——发达的文明将虫洞从量子泡沫中拉出来——在未来的年月里,对我们巩固量子泡沫和量子引力的认识,可能会有概念上的帮助。

虫洞产生的量子方法就讲这么多。经典方法又是什么呢?

在经典方法中,我们无限发达的文明应设法在宏观尺度(正常的人类尺度)上扭曲空间,这样才能在没有虫洞的地方造出虫洞。很显然,为了实现这个方法,必须在空间凿两个洞,再将它们缝合起来。图14.4画了一个例子。

在空间这么凿洞,总会瞬间地在凿开的地方生成时空奇点,也就是时空终结的尖点,而奇点是与量子引力相关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虫洞制造方法,实际上还是量子力学的,而不是经典的。在认识量子引力定律前,我们不会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没有出路了吗?难道说,造虫洞的方法都得与我们还没认识的量子引力定律纠缠——而没有完全的经典方法吗?

有,但多少有些奇怪——而且得付出很大的代价。1966年,格罗赫(惠勒在普林斯顿的学生)用整体方法证明,通过时空光滑的无奇点扭曲,我们能够构造一个虫洞,但在构造中,不论从什么参照系看,时间也被扭曲了。8更具体地说,在构造虫洞的过程中,既可沿时间向前,也能向后;8不论造洞的是什么“机械”,它的作用都必然像一台时间机器,带着东西从后来的时刻回到以前的时刻(但不能回到开始造虫洞以前)。

图14.4 造虫洞的一种方法。(a)在空间曲率上凿出一个洞。(b)洞外的空间在超空间中缓慢褶皱。(c)在那个洞的尖端凿一个洞,在洞下面的空间也凿一个洞,然后将两个洞的边缘“缝合”起来,初看时,这个方法是经典的(宏观的),然而,凿开的洞至少会瞬时产生与量子引力定律相关的时空奇点,所以这个方法实际上也是量子的。

1967年,对格罗赫定理的普遍反应是,“物理学定律肯定会禁止时间机器,所以,用经典的方法,也就是不在空间凿洞,是不可能造出虫洞来的。”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我们过去认为肯定的事情看来是错了。(例如,我们在1967年怎么也不会相信黑洞会蒸发。)这告诫我们应当谨慎。为了谨慎,也因为萨根式问题的激发,我们在80年代后期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物理学定律真的严禁时间机器吗?如果是的,它如何去禁止呢?这些定律会以什么方式维护这样的禁令呢?”下面我还将回到这个问题。

我们先歇会儿,清理一下思想。现在(1993年),我们对虫洞的认识大概是:

假如在大爆中没有生成虫洞,那么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可能有两个办法来创造它,量子的办法(从量子泡沫中将它取出来)和经典的办法(扭曲空间,但不凿洞)。我们今天对量子引力的认识还不足以确定用量子方法构造虫洞是否可能。而我们对经典引力定律(广义相对论)的足够认识则确实令我们相信,用经典方法构造虫洞是允许的,但是不论构造者是什么“机械”,时间在所有参照系看来都会被它强烈扭曲,结果,它(至少在短时间内)成了一台时间机器。

我们还知道,假如无限发达的文明凭某个方法得到了一个虫洞,那么,令虫洞打开(这样可以用来做星际旅行)的惟一办法是,让奇异物穿过洞。我们知道电磁场的真空涨落很有可能是一种奇异物: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下,它们在弯曲时空里都可以表现出奇异性(在光束看来,具有负平均能量密度)。然而,我们不知道它在虫洞内是否还能奇异,从而为我们把洞打开。

在接下来的几页里,我假定某个无限发达的文明已经通过某种方法获得了一个虫洞,而且靠某种奇异物让洞一直开着;我的问题是,除了星际旅行外,这个文明还可能用虫洞来做些什么。

[1] 这一章主要是照我个人的观点写的,所以不像其他章节那么客观;而且对别人的研究讲得很少,很不全面。

[2] 这一章主要是照我个人的观点写的,所以不像其他章节那么客观;而且对别人的研究讲得很少,很不全面。

[3] 见第13章“最佳猜想”一节。

[4] 用专业术语说,奇异物“违背了弱平均能量条件”。

[5] 特别请看萨根《接触》第347、348和406页。那儿的奇异物条件(在穿过虫洞的光束看来,奇异物有负平均能量密度)的表述不同,但是等价的:从某个静止在虫洞里的人看来,奇异物一定在径向上有比能量密度还大的张力。

[6] 第13章。(霍金和埃利斯的那本书即《时空的大尺度结构》,是用整体微分几何方法写的一部广义相对论专著。很遗憾,我不能将命题9.2.8用几行通俗文字说明白。——译者)

[7] 普朗克-惠勒长度是普朗克-惠勒面积(原来出现在黑洞熵公式中,见第12章)的平方根,公式为,各符号意义前面注释过了。

[8] 我真想画一个简单明白的图来说明这种光滑的虫洞是如何实现的,遗憾的是我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