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噪音 » 噪音全文在线阅读

《噪音》大片的迷思

关灯直达底部

看完陈凯歌的《无极》之后,我想起几个月前发生在广州的一个新闻。话说有家酒店搞了个超级豪门宴,吃的全是顶级天价的山珍海味,中西精粹并呈,鲍鱼、鱼翅、肥鹅肝、鱼子酱……凡是你拟得出的名贵食材都放进去了。这种级别的盛宴,人均消费得过万,端的是“豪吃”。不过令人难堪的是,饭后多人食物中毒,上吐下泻,必须送医院治疗,真是大煞风景。

为什么《无极》会令我联想到这桩闹剧呢?因为二者都以豪华著称。且看《无极》,从导演、美指到音乐,幕后人手是一时之选,粒粒皆星。而参加演出的,也全是大牌,网罗了中、日、韩的偶像红人。就像那场吃了叫人肚子痛的盛宴一样,《无极》的制作成本是破纪录的,但是看过之后却叫人头疼,关键就在它豪华到了一个没谱的地步。一顿上好的饭菜,必须讲究节奏感,一道菜与一道菜之间要有起承转合的关系,犹如一首交响曲,浓淡合度,起伏有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狂轰滥炸,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的高潮。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到最后看的不能只是金钱堆砌出来的场面和特技,而是剧本。

《无极》剧情之薄弱,人物之荒谬,已经有太多人说过,用不着我再补上一笔。我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拍过《黄土地》《孩子王》和《荆轲刺秦王》(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佳作)的陈凯歌,会闹出这么大的笑话?而且还不只是他,连能用最简单的手法去感动大众的、《我的父亲母亲》与《一个也不能少》的导演张艺谋,也会犯上同样的错误,弄了效果相同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出来?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不是两个导演两个创作班子偶然犯下的意外错误。

我们不能用几部作品的失手去否定两位导演的全部成就,正如我们不能用一餐使人中毒的豪宴去否定全中国的美食。这两者相似的地方,是我们有能力去做出精致的艺术与美味的小菜,但当我们赶着去堆砌盛世景象,要搞一个超英赶美的大事出来的时候,一切就都垮了下来。

眼看好莱坞年年都有大片席卷全球,我们的导演也就忙着要炮制与之不遑多让的大片。但差别在于人家的大片是建立在一个成熟的环境和基础上的,一切皆有准绳一切皆有法度,而我们就试图以钱为武器,从天而降地生一部大片出来。就像某些国际名牌服装,贵是贵,但剪裁用料配得起价格。而内地却有鱼目混珠的产品,粗糙不堪,虽然价格叫人咋舌,还是卖得很好。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富裕阶级在短短十余年间仍没有掌握到基本的品位,没有培养出一套品质的判准,只好靠标价定夺一切,因此才会出现贵价劣品的怪现象。

简单地说,这叫做暴发,数量代替了质量。《无极》的制作人口口声声要“冲奥”(冲击奥斯卡),其心态就像中国人特别喜欢突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本厚厚的大全,里面密密麻麻得用放大镜才看得清的一行行纪录,中国人占得越来越多。吉尼斯光是收申报费就收到手软,而我们拼尽力气要彰显民族气魄的成果,只不过是那本大书上可怜的一行字罢了。

每次有人批评《无极》和《十面埋伏》,都会有评论来反击,说此大片不同彼大片,我们有的是中国美学中国传统,不能与好莱坞制作硬生生地比较。这么一来,问题又上升到民族气节和懂不懂欣赏传统文化的层次上了。如果你硬是要这样子讲,我也没办法。就好像广州那餐超豪华晚宴,你也可以说吃完之后必须消化不良食物中毒,才称得上有中国特色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