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回到复活节岛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也就是巨石人像(当地人称其为“摩艾”)和放置石像的平台(被称为“阿胡”)。目前我们已辨认出300多座阿胡,其中很多阿胡都很小,上面没有石像。有113座阿胡上有石像,其中25座特别地雄伟精致。岛上每块领地都有一至五座这种大型的阿胡。大部分带石像的阿胡都立在海边,石像面朝内陆,注视着氏族的领地,没有一个石像面向海洋。
阿胡是个长方形的平台,不是用沉重的大石头堆起来,而是用灰色玄武岩做成四面墙,当中再填充碎石而成。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胡维纳普的石墙,堆砌得工整有序,极具印加建筑的风格,托尔·海耶达尔正是因此才猜想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南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复活节岛的阿胡只是石头表面,不像印加的石墙是用巨大石块堆砌而成。阿胡仅一面石墙就重达10吨,但与印加萨克萨瓦曼要塞361吨的石墙相比,简直是小儿科。阿胡高13英尺,宽500英尺,所以阿胡的总重从300吨的小阿胡到9000吨的阿胡汤加瑞奇不等。相形之下,立于其上的石像犹如侏儒。这个重要的问题暂且等我们估测完建造复活节岛阿胡和摩艾所需的人力物力后再来探讨。
阿胡的背面(向海面)几乎是垂直的,前面倾斜而下,前方一块方形的平地,每边大约160英尺。阿胡的后面是火葬场,埋有上千具尸骨。复活节岛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惟一有土葬习俗的岛屿,其他地方都采取火葬。今天的阿胡呈深灰色,原先的色彩则要更多样些,有白色、黄色和红色。阿胡前面的石墙上镶嵌着白色的珊瑚,刚刻完的摩艾是黄色的,摩艾的头冠和部分阿胡前墙上用于装饰的石条则是红色的。
摩艾代表着岛民的祖先。冯·提尔伯格共登记录入了887座石像,其中大约有一半还留在拉诺拉拉库采石场,运出来的大都已经立在阿胡上(一个阿胡上有1至15座石像)。几乎所有的石像都用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雕刻而成,但有几十座(目前统计为53座)用的却是岛上其他的火山岩(如玄武岩、红火山岩烬、灰火山岩烬和粗面岩)。竖立起来的石像的“平均”高度为13英尺,重量大约在10吨左右。其中最高一座叫帕罗,达32英尺,但由于比较苗条,所以“只有”75吨重。而阿胡汤加瑞奇的矮粗石像重达87吨,克劳迪奥·克里斯提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起重机才把它竖立起来。岛民们还曾成功地将一座比帕罗稍高几英寸的石像从采石场运到阿胡汉伽特坦加,但不幸在竖立过程中轰然倒塌。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里还有一些更雄伟的石像半成品,其中有一座高70英尺,重270吨。根据我们对复活节岛技术的了解,岛民们搬运和竖立石像似乎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那么到底是何种神力支配着这些工匠呢?
对埃里奇·冯·丹尼肯等痴迷于外星人说的人而言,复活节岛独特的石像和平台需要特别的解释。然而事实上,这些建筑在波利尼西亚,特别是东波利尼西亚有先例可循。在那里,随处可见的石头平台被称为“毛利”,用作圣地或神庙的基座。皮特凯恩岛以前就有三座这样的石头平台,复活节岛民的祖先很可能就是从那里迁移而来。复活节岛的阿胡和毛利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规模较大,上面没有盖神庙。马克萨斯群岛、奥斯垂尔群岛和皮特凯恩岛上也有用红火山岩烬雕刻的石像,与复活节岛上一些石像所用的材质类似。此外,还有一种叫凝灰岩的火山岩(与拉诺拉拉库采石场的石材相似)在马克萨斯群岛也被使用。芒阿雷瓦和汤加还有其他的石头建筑,如汤加著名的大型三石牌坊(即两根直立的巨大石柱上放一根石柱横梁,每一根石柱重达40吨),另外在大溪地等地也可发现木头雕像。由此推出复活节岛的建筑风格出自波利尼西亚的传统。
我们当然想知道复活节岛民具体于何时竖立起第一座石像,石像的风格与规模又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石头的年代无法用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计算,因此我们只能依靠其他间接的年代测定法,例如拿阿胡所含的炭来做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用黑曜石水合法对黑曜石剖面进行断代、判断废弃石像的风格(假定它们为早期雕刻的)、观察一些重建的阿胡各阶段的继承与延续(其中包括考古学家挖掘过的阿胡)。晚期的石像看上去明显比较高大(虽然未必更重),而最大的阿胡也是经过多次重建才变得更加雄伟精巧。根据上述手段,我们可以推断出复活节岛的阿胡主要建造于公元1000年至1600年。这些间接的断代法得到华伦·贝克及其同事们的技术支持,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研究方法,即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应用到珊瑚锉刀、石像眼睛和装饰广场的白色藻节所含的碳元素上。从直接的年代测定法来看,安纳克那的阿胡呶呶的建造与重建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最后一个时期则为1600年。最早的阿胡,比如波利尼西亚的毛利,很可能没有安放石像,随后重新用于晚期阿胡的墙体等建筑中。这些早期阿胡比晚期的要小、圆滑,也更像人类,而且用好几种火山岩打造,并非只用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
复活节岛民最终采用拉诺拉拉库凝灰岩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种岩石是雕刻的最好材料,表层坚硬但内里好似灰烬,比钢铁般的玄武岩容易掌控,也比红火山岩烬更具韧性、易于雕琢和打磨细节。我们可以从石像的年代推测出拉诺拉拉库晚期的石像要比早期更魁梧、更有棱角,也更具风格,并且几乎到批量生产的地步,当然相互之间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被竖立起的最高石像是帕罗,它也是最晚打造的石像之一。
石像体积的不断增长意味着酋长之间竞相打造大型石像的斗争愈发激烈。晚期石像头顶上的普卡奥很明显是斗争白热化的产物,这是一个用红火山岩烬制成的圆柱体,重达12吨(帕罗的普卡奥的重量),置于摩艾的头顶上(参见图8)。(当你读到这里,请试想一下:岛民如何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把重达12吨的巨石放置在32英尺高的石像头上?这不得不使埃里奇·冯·丹尼肯认为有外星人介入。最近的科学试验认为普卡奥和石像很可能是一起被竖立起来的)。我们还无法确定普卡奥究竟代表什么,最佳猜测认为是波利尼西亚酋长头上戴的红色鸟羽头饰,或是羽毛和树皮布制成的帽子。例如,西班牙探险家来到太平洋的圣塔·库鲁斯岛,让当地人深感震撼的不是西班牙的船只、刀剑、枪炮或是镜子,而是他们身上的红衣。所有普卡奥用的红火山灰烬都来自同一个采石场,即普纳帕。在那里我看到还有许多尚未完工的普卡奥,和已完工正等着被运走的成品(就像拉诺拉拉库采石场的摩艾那样)。
我们知道只有在复活节岛史前时代晚期建造的最雄伟、最华贵的石像头顶才有普卡奥,其中最多不超过100个。我忍不住猜测他们是为了更高人一等才加上去的。普卡奥好像是在宣示:“好吧,就算你们能够竖立起30英尺高的石像,那么看看我们,我们可以在石像顶上再放一个12吨重的普卡奥。你们也试试看啊,胆小鬼!”这些普卡奥让我联想到在洛杉矶我家附近的那些好莱坞大亨。他们竞相建造宏伟、繁复和华丽的豪宅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企业界巨头马文·戴维斯为显派头,建造了50000平方英尺的豪宅。艾伦·斯班林不甘下风,于是建造了占地56000平方英尺的豪宅。所有这些大亨的房子都缺少一个显摆权力的特征,即不用起重机的情况下,在宅第最高的塔顶放置一块12吨重的红色普卡奥。
既然平台和石像在波利尼西亚群岛随处可见,那么为何只有复活节岛民才如此狂热痴迷,将数不胜数的社会资源投入其中,竞相打造全岛最雄伟的石像?对此,至少有四种不同因素。首先,拉诺拉拉库的凝灰岩是太平洋地区最好的雕刻石材,这对于刻惯了玄武岩和红火山灰烬的工匠来说,几乎是一种呼唤:“刻我吧!”其次,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只要航行几天,就可以到达其他岛屿,因此把精力、资源和劳动力都用在岛屿间的贸易、掠夺、探险和殖民上,而与世隔绝的复活节岛民就没有这些事可做。其他太平洋岛屿的酋长通过岛屿间的活动来提高自己名声或地位,复活节岛的酋长却只能靠石像和平台来占据霸主地位。正如我一个学生说的“复活节岛上的头领们没有这种寻常把戏可以玩”。第三,复活节岛地势平坦,不同领地间的许多资源可以互补,由此岛上能和平共处,所有的氏族部落都能到拉诺拉拉库开采石头来雕刻。如果复活节岛像马克萨斯岛那样在政治上呈现分崩离析的局面,那么拥有拉诺拉拉库的汤加瑞奇部族可能会把采石场占为己有,不让他人越雷池半步,将石像从采石场搬到他们的领地。事实上,这种事曾经发生过。最后,正如我们能预见的,建造平台和石像需要养一大群人,余粮充裕的情况只有在贵族控制高地农田后才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