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是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惟一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除此以外,只有几个地势很低的环礁供人短期停留或参观,但没有常住人口。这三个岛屿大约在公元800年开始有人类居住,如上一章所述,这是波利尼西亚人向东扩张的结果。即使是三岛中位于最西面的,也就是波利尼西亚人最早登陆的芒阿雷瓦岛,距离最近的大型岛屿也有上千英里,如芒阿雷瓦岛西面的社会群岛(包括大溪地)和西北面的马克萨斯群岛。这两个群岛分别是东波利尼西亚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岛屿,它们与西波利尼西亚最东面的高地距离上千英里,也晚了2000多年才被人类殖民。因此,芒阿雷瓦岛与它的邻居们在偏远的东波利尼西亚更加地遗世孤立。它们很可能是被来自马克萨斯群岛和社会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占领,这股殖民潮随后向更远的夏威夷岛和复活节岛挺进,最终圆满落幕(参见地图3)。
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这三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中,芒阿雷瓦岛人口最多,有利于人类的自然资源最丰富。该岛有一个直径为15英里的泻湖,四周由珊瑚礁围起,还有二十几个火山岛和几个珊瑚环礁,全岛的土地总面积为10平方英里。泻湖、珊瑚礁和泻湖外的海洋里生活着大量的鱼类和贝类,其中有一种特别珍贵的黑唇珍珠牡蛎,又大又多,现在被用来养殖著名的黑珍珠。另外牡蛎本身就是美食,而厚达8英寸的贝壳还能被用来制造鱼钩、刨菜刀、擦丝工具和装饰品。
芒阿雷瓦岛的泻湖地势较高,雨量充沛,因此岛上有泉水和间歇溪,森林苍翠茂盛。波利尼西亚人住在海岸附近地势低平的一带,他们在村后的山坡种植番薯和山药;在泉水下方的梯田和平地种植芋头,用泉水灌溉;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面包树和香蕉等树类作物。因此,耕种、捕鱼和捡拾贝类足够养活几千个芒阿雷瓦岛民,该岛的人口数可能是古波利尼西亚时代皮特凯恩岛和汉德森岛的10倍。
对波利尼西亚人来说,芒阿雷瓦岛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制造手斧等工具的上等石材(这就像美国几乎拥有所有重要的自然资源,唯独缺乏优质铁矿)。芒阿雷瓦岛泻湖的珊瑚环礁中完全没有上好的石材,连火山岛也只出产粗糙的玄武岩。这种玄武岩用来盖房子、砌墙、搭炉灶、做独木舟的锚、石杵等粗家伙还行,但做手斧质量显然差强人意。
幸运的是,这一缺陷正好被距离该岛东南部300英里处的皮特凯恩岛所弥补。这是一个面积较小(2.5平方英里)、地势陡峭的死火山岛。我们可以想象芒阿雷瓦岛民最初划着独木舟,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航行几天几夜后发现这个岛屿,会是多么喜出望外。他们在惟一可以靠岸的沙滩登陆,爬上陡峭的山坡,然后下山来到“下绳采石场”,这里是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惟一出产火山玻璃的地方。火山玻璃的碎片可制成尖利的切割工具,即波利尼西亚人的剪刀和小刀等利器。这群芒阿雷瓦岛民们沿着海岸往西行不到一英里后,又找到新的惊喜,他们发现了优质的玄武岩矿,从此那里成为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最大的手斧生产基地。
尽管在其他方面,皮特凯恩岛比芒阿雷瓦岛要逊色得多。它虽然也有间歇溪,森林里也不乏做独木舟的巨树,但皮特凯恩岛地势陡峭、面积狭小,农业用地相对稀少。除此之外,另外一个不利条件是皮特凯恩岛没有珊瑚礁,近海海底地形陡峭,因此捕捞贝类和鱼类都要比芒阿雷瓦岛来得困难。特别是皮特凯恩岛不出产既能食用又能制成工具的黑唇珍珠牡蛎,因此,在波利尼西亚时代,该岛人口也许还不足100人。1790年,庞蒂舰的叛逃水手携波利尼西亚随从总共27人在皮特凯恩岛落地生根,今日,他们的子孙数也不过52人。1856年,岛民曾增至194人,其后果是过度耗尽岛上的农业资源,英国政府因此将大部分人口迁徙到遥远的诺福克岛。
波利尼西亚东南部还有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叫汉德森岛,虽然在三岛中占地面积最大(14平方英里),但也是最遥远的一个(位于皮特凯恩岛东北100英里,芒阿雷瓦岛以东400英里处),同时也是生存环境最恶劣的一个。汉德森岛与其他两个岛屿不同,它不是火山岛,而是一个地质作用造成的高出海平面100英尺的珊瑚岛。汉德森岛缺乏用来打制工具的玄武岩等石材,这对仰赖石器的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此外,另一个限制人类生存的不利条件是汉德森岛由多孔的石灰岩构成,岛上没有溪流,也没有可靠的淡水资源。最多会有几场不期而至的降雨,雨水从洞顶滴下来,在地面形成积水,而岛外20英尺处的海洋也会有淡水涌出。马歇尔·魏斯勒在岛上做研究的那几个月,用现代防水布收集雨水来充当饮用水,但这些水只够用来做饭,至于洗漱仍不得不用咸海水。
汉德森岛上土壤不多,零星散落于石灰石之间。最高的树木只有50英尺,无法用来做独木舟。灌木丛则低矮浓密,要用弯刀才能劈出一条路。只有在汉德森岛的最北端才有狭长的海滩,南部都是悬崖峭壁,船只无法登陆上岸。最南端是珊瑚礁围缘与石灰石交错生成的地形,高低不平,锋利崎岖。只有三队欧洲人到过汉德森岛的最南端,其中之一便是魏斯勒的小组。他们穿着厚底的靴子,花了五个小时才从汉德森岛的北岸走到南岸。在那里,魏斯勒很快发现赤足的波利尼西亚人曾经住过的岩洞。
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汉德森岛还是有其吸引人之处,在珊瑚礁和浅水处生活着龙虾、螃蟹、章鱼和少数几种鱼类和贝类。但不幸的是,没有黑唇珍珠牡蛎。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海龟惟一的产卵处便是汉德森岛的海滩,每年一月到三月间,绿海龟会爬到那里去下蛋。汉德森岛曾至少有17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其中包括数百万只海燕。呆在巢穴里的海燕及其雏鸟很容易被捉住,这足够供100个岛民每人每天吃一只鸟,吃上个一年。汉德森岛上还有9种陆鸟,其中5种不会或不善于飞行,因此很容易被捉住,其中有3种大鸽子特别美味。
鉴于上述特点,汉德森岛倒不失为午后郊游的好去处,或者小住几天,日日食海鲜、海鸟和海龟,满足口腹之欢,但要是在此地住上一辈子恐怕太过危险。然而魏斯勒的挖掘调查显示岛上曾有一小群人竭尽所能地生存下去,这让所有见过或听过汉德森岛的人大为吃惊。而证据则是98块人骨和牙齿,这代表了至少10个成年人(有男有女,其中几个超过40岁)、6个青少年,还有4个5岁到10岁左右的儿童。儿童的骨骼最能解释他们是长期居住在岛上,因为现代的皮特凯恩岛民通常不会带小孩一起到汉德森岛伐木和捕鱼。
还有一个相关证据便是埋在地下的大型贝冢。这个贝冢是目前科学家们在波利尼西亚东南部发现的最大贝冢之一,位于北海岸的沙滩,长300码,宽30码,正对着穿过汉德森岛暗礁的惟一通道。贝冢的垃圾堆有许多食物残层,魏斯勒和他的同事只是小试牛刀,就挖掘出大量的鱼骨(三分之二立方码的沙坑里就有14751根鱼骨)、42213根鸟骨(其中包括几万根海鸟的骨骸,大多为海燕、燕鸥和热带鸟类),还有几千根陆鸟的骨头(大部分是不会飞的鸽子、秧鸡和矶鹬)。通过魏斯勒小小试挖坑里的骨骸数,我们可以算出整个贝冢大概埋有多少骨骸,从而推断出汉德森岛民几百年来必然留下了几千万根鱼骨和鸟骨。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科学家们判断最早的岛民集聚地就是北岸的贝冢,其次是东北岸海龟产卵的沙滩,这表明人类之所以会在这两个地方落脚是因为有野味可以果腹。
人类在这个除了长满灌木外一无所有的珊瑚礁岛屿上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在所有波利尼西亚人住过的或曾经住过的无人岛中,汉德森岛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任何建筑,比如普通房屋和神庙。岛上只有三个地方有建筑的痕迹:在贝冢里有一块石板和一个挖掘而成的洞(也许是房屋或躲避所的地基)、一面低矮的防风墙,以及几块海边岩石砌成的坟墓。在岛上,几乎每个靠海的岩洞都有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岩洞地面平整,有出入口,但有些小岩洞只有3码宽、2码深,只容得下几个人躲避烈日。魏斯勒在岛上共发现18个这样的庇护所,其中常用的15个分布在北岸、东北岸和西北岸,靠近惟一的海滩,其他3个(都非常狭小)则位于东面或南面的悬崖。由于汉德森岛面积很小,所以魏斯勒能够对整条海岸线展开调查研究。18个岩洞加上北岸的那个庇护所可能就是汉德森岛民全部的“住所”了。
木炭、石堆和农作物遗迹显示汉德森岛的东北部曾有过焚林辟田,用来种植庄稼,为了扩大农田面积,他们还将土壤上面的石块都搬到旁边堆起来。在岛民们有意引进的庄稼和有用的植物中,科学家们已经从考古点识辨出的或是现在仍在岛上自生自灭的有椰子、香蕉、芋头、几种林木、果实可榨油照明的石栗树、芙蓉树(其强韧的纤维可用来搓绳索)和一种胡椒树。这种胡椒树的甜根常常被其他的波利尼西亚岛民用做救急食品,但在汉德森岛却被作为主食,它的叶子还可用来做衣服、铺屋顶和包裹食物。上述种种高糖分高淀粉的作物使得岛民们的饮食结构里碳酸化合物偏高,这解释了为什么魏斯勒挖掘出的岛民下颌骨和牙齿都呈现出让牙医们痛心疾首的牙周炎、牙齿磨损和牙齿脱落等症状。岛民们的蛋白质大多来自野鸟和海鲜,而挖掘出的几根猪骨则显示岛民们偶尔也养猪,或是带猪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