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的实验
与我同辈的影迷们一听到维京岛,脑海里大都会浮现出1958年史诗电影《维京人》中大明星柯克·道格拉斯的形象。他身着钉子铆的皮衣,带着一群留大胡子的野蛮人,在海上肆意横行,烧杀淫掠,无所不为。那时我在上大学,与女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50年后我仍然记得影片里维京海盗攻破古堡的大门,大肆屠杀里面毫无戒备、正在举杯痛饮的人们。柯克·道格拉斯请求他美丽的俘虏珍妮特·利假装反抗来增强他的快乐。在中世纪的欧洲,维京人制造了好几个世纪的恐怖,甚至在他们自己的语言里,维京意指“强盗”。
维京人在其他方面的传说也同样引人入胜,而且与本书主题密切相关。维京人不但是令人畏惧的强盗,而且还是农民、商人、殖民者和最早探索北大西洋的欧洲人。他们建立的那些据点命运迥异,在欧洲大陆和不列颠诸岛的维京人被当地人同化,并在形成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比如俄国、英国和法国。文兰殖民地代表了欧洲人在北美最早的据点,虽然不久就被放弃了;格陵兰殖民地是欧洲社会最偏远的地方,存活了450年;冰岛殖民地则在贫困和动荡不安的政治间挣扎了好几个世纪,最终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奥克尼、设得兰和法罗殖民地则没有遇到多少困难便顺利地生存下来。所有这些维京人的殖民地都源于同一个祖先社会,不同的生态环境致使他们的命运迥异。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向西扩张犹如一个意义重大的自然实验,就像波利尼西亚人朝太平洋东面扩张一样(参见地图7)。在这一大型的自然实验中,格陵兰岛的规模相对较小,维京人在此遇到了另外一个民族,因纽特人。对于格陵兰岛的环境问题,因纽特人的解决方法与维京人截然不同。五个世纪以后,维京人从格陵兰岛上全部消失,把该岛又交还给了因纽特人。维京人在格陵兰岛的悲剧表达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信息: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类社会的崩溃也并非不可避免,一切均取决于人类社会如何应对危机。
格陵兰岛维京社会环境崩溃的悲剧和冰岛对生态环境的苦苦抗争,与复活节岛、芒阿雷瓦岛、阿纳萨兹、马雅以及其他前工业时期的人类社会所遭受的命运有相似之处。然而,格陵兰岛和冰岛之所以能够使我们深入地了解这两个社会所遇到的问题和为何走向崩溃,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特别是冰岛),虽然只是片言只字,但也比那些前工业时期的社会什么都没留下来得强。阿纳萨兹人不是死亡就是流落他乡,幸存下来的复活节岛民全都被外人同化,但是大部分现代冰岛人仍然是冰岛第一批移民的直接后代,即维京男子与他们的凯尔特妻子的子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的欧洲基督教社会是直接从维京人殖民的格陵兰岛和冰岛这些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发展而来,所以我们知道教堂的废墟、艺术和考古挖掘出来的工具具体为何物。比如,在格陵兰的赫瓦勒塞,我站在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头建筑的西墙开口处,它大约建于公元1300年,凭借我对基督教堂的了解,马上意识到它是一座基督教堂,甚至与挪威艾德峡湾的教堂一模一样,而西墙的开口正像其他教堂一样是教堂的正门(参见图15)。相比之下,复活节岛石像的含义就不那么容易猜测了。
维京人在冰岛和格陵兰的起伏命运,比起复活节岛与芒阿雷瓦岛等岛屿、阿纳萨兹和马雅的经历更加复杂,也更具深刻意义。我在本书前言所提到的五大影响人类社会的因素,这里都一一得到验证。维京人破坏了自己的生态环境,惨遭气候的剧变,而其自身对灾难的应对能力和文化价值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命运。其中第一和第三个因素也表现在复活节岛和芒阿雷瓦等岛屿的历史中,至于阿纳萨兹和马雅则受到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友善的外部贸易伙伴这一因素对冰岛、格陵兰、芒阿雷瓦等岛屿和阿纳萨兹社会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对于复活节岛和马雅无关轻重。最后,在这些社会群体中,只有格陵兰的维京人遭受到强敌的阻挠。因此,如果将复活节岛和芒阿雷瓦及其邻近岛屿比作巴赫赋格的第二和第三声部,那么冰岛的困境犹如一个四声部的赋格,好比巴赫辞世前未能完成的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只有格陵兰的死亡让我们了解巴赫没有完成部分的作品样子。介于上述原因,我将在本章和下面两章中详述维京社会,它是我们这条巨蟒的肚子里第二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