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的文化和技术,特别是在海洋捕杀白鲸的本领大约在公元1000年崛起于白令海峡一带。在陆地上有狗拉雪橇,在海洋中则有大船乘风破浪,这使得因纽特人在行走和运输供给上要比多赛人快速。在中世纪,由于极地气候变得和暖,致使加拿大极地各岛屿间的海冰融化,因纽特人跟随北极鲸,顺着水路向东穿过加拿大,在公元1200年进入格陵兰的西北部,然后沿着格陵兰的西海岸向南抵达北部狩猎地。接着在公元1300年来到维京人的西聚落附近,又大约于公元1400年抵达东聚落。
因纽特人狩猎的目标和多赛人相同,但前者更为有效,因为有弓箭可用(多赛人没有)。而猎鲸也给因纽特人带来额外的食物来源,这是多赛人或维京人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因纽特人能够养活好几个老婆和孩子,聚落也相对较大,有几十口人,其中男性猎手就有10至20个。因纽特人也在格陵兰北部的狩猎地建立了一个叫做瑟默缪特的大型狩猎场,有几百户人家住在那里。夏季,前往北部狩猎的维京人不过是几十人,试想他们与大批因纽特人相遇,如果没有处理好关系,会产生什么后果。
因纽特人与维京人不同,他们代表极地人数千年来克服恶劣环境、在文化上达到的制高点。所以,在夜长昼短的漫漫冬日,格陵兰的维京人由于缺乏木头无法盖房、取暖和照明。因纽特人则用雪块盖屋,用鲸脂或海豹脂做燃料和照明。由于造船用木头短缺,因纽特人以海豹皮覆在船的构架上做皮舟(参见图18),同时也制造一种叫“乌米埃克”的大皮船,可用来出海捕鲸。
尽管我已经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因纽特人的皮艇设计精巧,也坐过结构类似的在第一世界国家非常普遍的现代皮划艇,但是当我第一次在格陵兰看到传统的因纽特皮艇时还是大吃一惊。它让我想到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狭长、快速的衣阿华级战舰,战舰的甲板上架满一座座高射炮和主炮等武器。因纽特人的皮艇长19英尺,虽然规模不及战舰,但已长得超过我想象。他们狭长的甲板上也堆满了武器,有安装着投掷器的鱼叉柄;长6英寸、用套索钉与鱼叉柄相连的鱼叉头;射海鸟用的镖枪,镖枪上不但有箭头,还有三个倒钩,以防箭头万一没射中的话,还有倒钩替补。除此以外,甲板上还有一些海豹皮制成的气囊,在捕鲸鱼或海豹时做拖拉用;以及长矛,用作给被鱼叉射中的动物来个致命一击。因纽特人的皮艇有一个不同于战舰或其他船艇的独特之处,即皮艇是根据划船人的身高、体重和手臂长度量身定做的。实际上划船人是“穿着”皮艇,其座位与划船人的长皮外套缝在一起,这样的话,冰冷刺骨的海水泼到甲板上时,划船人不会被打湿。克里斯·凯勒曾试图“穿”他格陵兰朋友的皮艇,结果发现自己的大腿太粗,无法钻进座位的孔洞里。
从狩猎的策略来看,因纽特人是极地史上最灵活和老练的猎人。他们除了像维京人那样,在陆地上猎杀驯鹿、海象和大型陆鸟以外,还能飞速划着皮艇用鱼叉捕射海象和海鸟,也能驾驶着大型皮船在广阔的海洋上用鱼叉捕鲸,这些都是维京人无法做到的。一个因纽特人单枪匹马并不能刺死鲸鱼这样的庞然大物,所以猎鲸行动必然是一群因纽特人乘着大型皮船出海共同完成的。这决非是件易事。如果你是福尔摩斯迷,想必还记得《黑彼得案》,一个已退休的恶魔船长被发现死在自己家中,原本挂在墙上做装饰的鱼叉穿过了他的胸膛。福尔摩斯在肉铺花了一个早上,拿鱼叉刺穿猪肉,却屡屡失败。于是他推断凶手必然是专业使鱼叉的老手,因为一个生手纵然力大无穷也不能做到一刺致命。使因纽特人成为猎鲸老手的因素有二:一是鱼叉投掷器,可增强射程和威力;二是像黑彼得案中的凶手,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因纽特人从小就练习投掷鱼叉,因此手臂孔武有力,好像天生的鱼叉投掷器。
鲸鱼被射中后,鱼叉头深入体内,与鱼叉头相连的套索钉松脱,使得鲸鱼体内的鱼叉头和鱼叉柄分离。否则的话,如果不分离,在海里奋力挣扎的鲸鱼可能会将整艘船带人都拖入水中。和鱼叉头相连的是海豹皮做的气囊,试图逃入海底的鲸鱼一次次被气囊拖回来,于是不得不浮出海面呼吸,这时因纽特人就再补上一支带气囊的鱼叉。等到鲸鱼最终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时,因纽特人就划着船靠近,用长矛给它致命一击。
因纽特人还有一种特别的技能用来捕猎环斑海豹。环斑海豹虽然是格陵兰水域数量最多的一种海豹,但因其习性特别,很难捕捉。环斑海豹与格陵兰其他种类海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可以在格陵兰海岸的浮冰下过冬,仅靠在冰块钻一个只够探出头来呼吸的孔洞。由于环斑海豹会用一些雪块将孔洞盖起来,所以那些孔洞很难被发现。每只环斑海豹都有好几个呼吸孔,就像狐狸有许多个窝一样。因纽特人在捕猎海豹时,不会把洞上的雪块敲开,因为这么一来就可能打草惊蛇。猎人们而是在北极寒冷的冬夜,耐心地守在雪块旁,一等可能就要好几个小时。一旦听到环斑海豹呼吸的声音,就立马把鱼叉掷入洞中。鱼叉头与绳索相连,待海豹筋疲力尽后,猎人们就将其拖上来,再用长矛刺死。维京人从来就没学会这种复杂的捕猎方式。当其他种类的海豹大量减少时,因纽特人就靠猎杀环斑海豹来果腹。而维京人由于没有掌握这种技能,因此面临饿死的危机。
总而言之,因纽特人极地生活的本领要比维京人和多赛人来得高强。在短短几个世纪内,因纽特人穿越加拿大扩张到格陵兰的西北部,而多赛文明则从这两个地区消失了。所以,一共有两个族群的消失和因纽特人相关,先是多赛人,然后是维京人,这两者都在因纽特人现身于格陵兰之后就不见了。因纽特人来到格陵兰西北部后,多赛人仍在此地生存了一至两个世纪,因此这两个族群应该知道彼此的存在。然而,目前尚无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可以证明双方有过接触,在他们各自的遗址里没有发现有对方的东西。不过还是有些间接证据存在:格陵兰的因纽特人后来表现出一些多赛人的文化特征,这是他们到格陵兰之前并不具备的,如切割雪块的骨刀、雪屋的圆屋顶、皂石,以及一种叫做“极北5”的鱼叉头。显然,因纽特人不只有机会向多赛人学习,而且在极地生活了2000年的多赛人的消失必定也与因纽特人有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想象多赛文明终结的情景,我的版本是在某个严酷的冬天,多赛人饥寒交迫,难以为继,于是他们的女人弃家离开,走进了正在大嚼北极鲸和环斑海豹的因纽特人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