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前面几章讲述了深受环境问题困扰并最终消亡的六个过去社会:复活节岛、皮特凯恩岛、汉德森岛、阿纳萨兹、低地的古典马雅,以及格陵兰的维京社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失败的案例给我们以警示。然而,并非所有的过去社会都亡于生态浩劫: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冰岛存活了1100多年;还有许多社会持续了数千年。这些成功的故事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启发。我们可以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总结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两大相对的策略:“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研究太平洋群岛的考古学家帕特里克·科茨,他发现岛屿的面积与生活在该岛屿上的人类社会的命运休戚相关。例如人类在小小的蒂科皮亚岛(1.8平方英里)已经生活了3000多年,而中等面积的曼加伊亚岛(27平方英里)由于滥伐森林,最终沦为和复活节岛相似的命运。生活在三大群岛之一汤加群岛(288平方英里)上的人类社会已经繁衍发展了3200多年。为何小岛和大岛最后都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而中型岛屿却无能为力呢?科茨认为,这是由于小岛和大岛各自成功地采取不同的环境管理方式,但这两种策略在中型岛屿均行不通。
有些小岛上的小型社会采取“由下而上”的环境管理方式。由于岛屿很小,居民们熟悉岛上的每一寸土地,彼此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一件大家获利的事情。因此由下而上的环境管理方式是指所有人携手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不管是在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种“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例如我在洛杉矶的家,同一街区每个家庭都参加业主协会,共同维持社区的安全、和谐与美好。每年我们都选举协会理事,在年会上讨论各项规章,每一个业主每年缴纳会费用于公共维护,例如路口的花木维护,要求每位业主不要随意砍伐树木,审核新的建设方案,以确保不让丑陋或特大体型的建筑破坏街区景观;另外就那些会影响整个社区的问题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另一个例子是我在第一章提及的居住在蒙大拿比特鲁谷汉密尔顿附近的居民联合起来共同成立泰勒野生生物保护区,这一行为虽然不能解决美国或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大大提升了汉密尔顿地区的土地价值和生活方式,使其成为钓鱼和狩猎的好去处。
另一种“由上而下”策略则完全相反,适用于中央集权的大型社会,如波利尼西亚的汤加群岛。汤加群岛幅员广阔,农民们不可能熟悉整个群岛,哪怕是对其中一个大岛屿都不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在群岛某处发生的问题,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居住在另一端的农民的生活,而他对此却毫不知情。就算他知道这件事,也有可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反,如果问题发生在本地(如滥伐森林),他也可能坐视不救,认为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树木。实际上,他并不知道有没有。
汤加的面积足以产生一个由酋长或国王统领的中央集权政府。国王不像普通农民那样坐井观天,而是居高临下,整个群岛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国王也不像普通农民那样短视近利,他关注的是整个群岛的长期利益。因为他的财富来自于整个群岛,他希望一切繁荣稳定,后代们将统治权世世代代传交下去。因此,中央集权的国王会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来管理环境资源,会下达一些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命令,但老百姓们未必知道命令背后的含义。
这种由上而下的策略对于第一世界的公民而言再熟悉不过。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政府,特别是美国联邦政府,由于站得高望得远,所以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都是以总体为重,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比如,泰勒野生生物保护区虽然归属于比特鲁谷的居民,但该地区一半的土地作为国家森林由联邦政府拥有,或由土地管理局来管理。
位于中型岛屿的规模中等的传统社会,可能既不适于“由上而下”管理方式,也不适于“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因为对一个农民来说无法对全岛的形势做到了如指掌。再则,如果相邻谷地的酋长势不两立,不但不可能达成什么共识和合作,反而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双方酋长率人砍倒对方地盘里的树木和破坏土地。反之,中型岛屿又没有大到能够产生中央集权政府的地步。曼加伊亚岛上的人类社会就是因此走向灭亡,过去还有许多中型岛屿也有相同的命运。今日世界按国家划分管理,进退两难的中型社会相对减少。不过,如果一个国家的掌控力变得薄弱,最终还是会落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为了阐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之道,我将简要讲述两个成功采用由下而上管理方式的小型岛屿:新几内亚岛和蒂科皮亚岛,和一个成功采取由上而下管理方式的大型岛屿,即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现在该国的总人口占世界第八位)。在这三个案例中,共同的环境问题是滥伐森林、土壤侵蚀和土壤肥力流失。除此以外,过去许多社会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不足和过度狩猎的问题。在权力呈金字塔式的大型社会,这两种管理方式可以共存。例如在美国等民主国家,既有社区范围内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也有各级政府层面(市、郡、州和全国)的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