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 »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全文在线阅读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如何果断地权衡利益得失》21 经济衰退,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

关灯直达底部

失业:劳动需求量下降,才会导致失业。

失业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简单到不需多费口舌。没有出去找工作的家庭主妇,是否该列入失业人口?如果有人对自己未来的薪资水平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工作机会呢?明确定义失业,就可以解释这类问题。

美国官方的失业率由劳工统计局计算,每月调查并记录有多少人没有工作且正在找工作,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则被归为“非劳动力”(out of the labor force)。大约1/3的美国成年人目前被视为非劳动力。

用这种方式定义失业,可以在不同时期提供一致性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还是有争议。举例来说,一个人找工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最后意志消沉而放弃了呢?如果这个人在被调查时回答“我没有在找工作”,那么他就不会被列入失业人口。如果有人只是在打零工,他在被调查时回答“我现在有工作”,其实他仍期待全职工作呢?这个人也不会被计为失业。如果有人在接受调查时没有据实回答,自称正在找工作,实际上却没有呢?他们会被计为失业,其实他们根本就是“非劳动力”。

相较于政府的统计,经济学家则以稍微不同的方式看待失业这件事。举例来说,在香蕉市场,一般而言,需求减少会导致香蕉跌价。然而,当经济衰退且劳动力需求量下降时,薪资很少会大幅下降,而会带来失业。经济学家认为,某人愿意以符合他的技能和经验水平的薪资行情来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才能算失业。根据这个观点,失业是指薪资因某个理由僵固在均衡点上方,使得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

经济学家费尽心力研究,为什么薪资可能有“向下刚性”(sticky downward)及其政策含义。例如,当经济衰退时,工资可能不会下降太多的理由是,对一些员工来说,最低薪资法规或明确的劳动合约阻止了工资下降。然而,最低工资与劳动协议对美国社会的大部分劳工不会有影响。

因此,经济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员工和雇主之间的默认契约上(implicit contract)。对大多数员工而言,一段时期内的工资是相当固定的,也就是说,你的薪水在公司生意差和生意好的月份是一样多的。大部分员工偏好这种模式:如果公司生意好,他们不会被立即加薪,但如果生意差,他们也不会有立刻降薪的风险。公司也倾向于不削减工资,因为怕影响员工士气,尤其是绩效优良的员工的士气。如果公司调降工资,顶尖员工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在别的地方找到工作。因此,当经济衰退且劳动需求下降时,公司宁可不削减工资,而是选择停止雇用或遣散现有员工。

我们现在要探讨只有经济学家才会质疑的问题:失业为什么不好?失业的代价是什么?

就个人角度来看,失业会伤害没工作的人。个人的损失不单是没有收入而已,远甚于此。失业会带来社会问题,从家庭的沉重压力到健康变差,甚至引起社会犯罪。从社会层面来看,失业会缩减国家经济规模。人们失业时,国家便失去了这些劳动人口的潜在产出。例如,201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14.6万亿美元,每多1%的就业人口,就会增加约1%的产出,代表增加了1460亿美元。2010年的失业率徘徊在10%左右,也就代表损失了数千亿美元的产出。此外,失业还会增加民众对政府支出(福利及社会服务)的需求。

不可避免的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家把失业分成两类: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来自动态衰退以及员工就业与产业的变动。任何经济体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会有员工换工作,有些新人正要进入劳动力的行列,有些人正要退休,而有些人因为各种理由暂时进入或离开劳动力市场。

在不断演变的市场经济里,这些自然的就业变化模式会在现行法规的环境中成为影响雇主与员工的因素。例如,如果雇主面对的法规(例如规定土地用途的区划法)使其难以或无法新设及扩大业务,那么雇主将不急于雇用员工。如果企业被要求提供某种福利给所有员工,那么企业将不太可能加人。而失业保险给付的金额多寡,也会影响人们的就业意愿。简而言之,自然失业是现代劳动力市场的必然产物,即使是在经济景气时,自然失业也无可避免。如果想通过公共政策改变自然失业,就要让劳工更容易找到新工作、接受职业训练或转换职业,甚至政府需要修订法律,以避免企业恶意解雇员工或裁员。

经济波动带来周期性失业

失业的第二个类别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是指经济从谷底到峰顶的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期间,很多企业无法达成它们的业绩目标。绝大多数企业为了保住原本的业务,不会选择削减工资,而是以减少雇用或降低劳动力需求来应对。

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常见政策,是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对抗经济衰退,使企业有更大的动力雇用员工。政府有两个主要工具可鼓励支出,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讨论。一个工具是财政政策,利用减税来鼓励家庭和企业花钱,或是增加政府的直接支出。另一个工具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鼓励贷款买车或买房,以促使相关厂商雇用更多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还会详细讨论。重要的是,你得记住:当经济遭逢严重冲击时(例如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或是90年代末期网络股崩盘,或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这些政策工具都无法真正解决难题,充其量只能减缓冲击。

如果观察美国失业率在过去这段时期的模式,你会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失业率是相当低的,通常介于4%~6%之间。到了七八十年代,失业率则相对偏高,经济好的年份约6%,经济差的年份约8%。1982年,全年失业率达到近10%。90年代,又回到4%~5%之间。经济差的年份,例如2001年经济衰退后,失业率达到6%。2006年到2008年年初徘徊在5%左右,到了2009年年底又冲到了9%~10%,一直维持到2011年年初。尽管经济周期波动大,但基本的自然失业率似乎没有发生太大改变。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一般介于5%~6%之间。

就像美国一样,欧洲的失业率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上升。但是,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失业率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21世纪早期仍然偏高。为什么会这样?经济学家认为,欧洲的自然失业率偏高有几个原因。首先,欧洲国家的最低工资很高,工会更强大,更强烈地抵制裁员。很多欧洲政府要求企业提供多项福利,提高雇用成本,也限制零售业早上开门的时间。这些因素都使得雇用和工作的动力稍微降低,因而产生较高的自然失业率。英国和荷兰等国曾努力改革相关政策,使得失业率大幅下降。

当然,劳动力市场的议题不只是工作机会,还包括如何拥有好工作和合理的薪资。劳动力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把工资推向潜在的生产力水平。毕竟,若一个员工所得的工资超过其生产力,企业就会想裁掉该员工,或至少在其生产力提升之前不调高其工资。如果员工的生产力超过其工资,其他同业应该会愿意用更高的薪资挖墙脚。无论怎样,这位员工都会得到更高的薪水。因此,长期而言,工资增加的基础在于提升员工的平均生产力,亦即更好的教育投资、更好的实物资本设备投资,以及发明并采用新技术。一个国家若能把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就能达成使劳工工作好且薪资佳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