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差额:贸易顺差与逆差,谈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很多经济统计资料常被误解,但没有比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更甚的了。首先,大多数人是根据汽车和计算机等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来思考贸易差额的。出口大于进口,该国就有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进口大于出口,该国则是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从这个概念切入是一个好的起点,经济学家称之为“商品贸易差额”(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但故事并非这样就结束了。大约20年或30年前,国际贸易指的是装满货物的轮船和飞机。如今,国际贸易涉及一国生产并在他国销售的每一样有价值的东西,电话客服中心和软件设计等服务可以设在印度或爱尔兰,美国员工可以和远地员工互动,就仿佛对方在隔壁大楼或邻近城镇一般。商品贸易差额,在整个国际贸易世界里,只是其中一个分类。
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是单一统计值,可描绘一个国家贸易余额最全面的轮廓。该数据包括商品贸易,还包括国际服务、国际投资及所谓的“单边移转”(unilateral transfer)。单边移转是没有购买商品或服务却送出的款项,例如对外援助。利用美国经济分析局收集的2009年的资料,经常账户余额的四个类别概况如下:
·商品:美国出口10,460亿美元的商品,进口15,620亿美元的商品,导致商品贸易逆差5160亿美元。
·服务:美国出口5090亿美元,进口3710亿美元,导致服务贸易顺差1380亿美元。
·国际投资收入:美国支付4720亿美元给其他国家,从他国获得5610亿美元,导致国际投资收入顺差890亿美元。
·单边移转:包括美国政府对外援助、个人寄钱回家乡等项目,美国在这方面有1300亿美元逆差。
把这些数字加总起来,美国2009年的经常账户余额是4190亿美元的逆差。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经常账户余额通常是顺差,到了70年代,通常是逆差。无论上述哪一种,当时的数字都很小,通常小于GDP的1%。但从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达到GDP的3%,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缩小了一些,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又开始扩大。到了21世纪最初10年中期,贸易逆差大约是GDP的4%或5%,对美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金额。现在先记住这些信息,稍后我们将探讨贸易逆差为何会出现两波大增。
要了解经常账户余额的类别,你可以这样想:在贸易余额中,顺差代表金钱流入该国,而逆差代表金钱流出该国。当流出金额等于流入金额时,经常账户余额(也就是贸易差额)等于零。
出现贸易逆差时,金钱从该国流出而进入其他国家,美国最近40年几乎都是如此。钱跑到哪儿去了?它们确实没有回头来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没有付给外国公司的美国投资人,也没有以单边移转的形式汇回。如果发生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经常账户就不会出现贸易逆差!
有一个重点要牢记,当美国以美元支付进口商品时,像日本这样的生产者不想要美元,它要的是日元,因为其供货商需要日元来支付在本国生产的工资和采购费用。因此,出口商品到美国并收到美元的日本公司,要在外汇市场上把美元兑换成日元。日本出口商把美元兑换成日元后,这些美元跑到哪儿去了?这些美元最终会投资于美国资产,也许被拿来购买股票、债券或房地产,又或许存进了银行。然后,发行股票或债券的那家公司扩大在美国的营运,或是银行把钱借出并在美国购买、建设或投资,依此类推。金钱流到海外,且不以商品或服务的形式回来,表示它是以金融投资的形式流回美国。
对经济学家来说,贸易逆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从国外借钱,而且有国外的投资流入。同理,贸易顺差真正的意思是,结算下来,一国是借钱给国外,且有对外投资的流出。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谈的不是商品的流向,对大部分经济学家来说,贸易失衡甚至和商品流向无关。贸易顺差与逆差,谈的是金钱的流向,以及向哪边的流动比较大。
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如何把金钱的流向置入宏观经济的整体脉络?经济学家使用一个称作恒等式(identity)的工具,它在宏观经济的很多情况中都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就数学而言,一个恒等式是在定义上恒真的一个陈述。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始于一个基本概念:金融资本的总供给量必须等于金融资本的总需求量。
金融资本供给有两个主要来源:国内资金的储蓄加上国外资金的流入。金融资本需求也有两个主要来源:国内实物资本的投资需求和政府借款。
因此,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告诉我们,美国宏观经济有两大资金来源,且必须等于另外两大资金需求。根据这个观点,贸易逆差是一个额外的资金来源,这笔钱流入美国后,由企业或美国政府借走。
根据定义,金融资本供给量必须等于需求量,所以,这个方程式的一个要素变动,必定会导致其他要素连动。例如,如果美国政府借来更多的钱,资金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些额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显示,给政府的额外资金可能有三个来源:可能是美国政府借更多的钱,而国内企业可得到民间投资的资金变少;也可能是美国政府多借钱,而人民增加了储蓄;或是美国政府增加举债,而有更多的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入。
为了找出这三个变化中哪一个是事实,必须跳出理论,直接看证据。
对美国来说,每年流入资金的结果是美国社会变成其他国家的债务人。例如,2008年年底,美国个人、企业和政府总共拥有19.9万亿美元的外国资产,而外国企业、外国投资人和外国政府总共持有23.3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换句话说,美国社会拥有的外国资产,比外国拥有的美国资产少了3.4万亿美元。
向国外借钱不一定是坏事。例如,19世纪的美国连年贸易逆差,当时刺激美国经济的铁路和工业,确实是由国际金融资本协助发展的。同样,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资的流入刺激韩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了巨额贸易逆差。只要未来有足够的经济增长来偿还贷款,向国外借钱确有其经济意义,但若无足够的增长,向国外借钱的结果可能更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阿根廷与俄罗斯等国有很大的贸易逆差,主因也是国际资金流入,但最后无法偿还。
未来的偿债能力才是重点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借款后的挑战都是如何运用这笔借来的资金,使其产生充分的效益或回报以偿还贷款。例如助学贷款,基本的经济理由是这个学位在未来有用,能有较高的工资偿还学贷并且获利。一家企业借款建一座厂房,是预期新增产出带来的收益能够偿还借款。如果是借一大笔钱去度假,就不能增加未来的收入以偿还贷款。在我个人看来,21世纪最初10年中期,美国的贸易逆差相当大,其实,资本来源于国内资金会更好,因为增加的投资获利会付给美国社会而非国外。
用宏观经济来思考贸易逆差时,会出现一些有趣甚至出人意料的情况。例如,贸易逆差变得很大,意味着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的某个因素也在改变。可能是美国出现巨额预算赤字,使得贸易逆差流入的金钱被政府借款所吸收;也可能是美国的国内投资激增,并吸引了外国投资;或是私人储蓄率急剧下降,而外国储蓄大量涌入填补了缺口。上述情况都可能发生,至少要有一项发生,才能使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成立。
20世纪80年代,美国首次出现很大的贸易逆差,可能的原因是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很大。在某些情况下,联邦政府直接向国外借款,或是吸收了可获得的本国资金,使得企业在需要钱时必须转向外国投资人。也就是说,贸易逆差不一定是由预算赤字引起。举例来说,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的预算赤字很小,多年都是结算盈余。那时,私人投资蓬勃发展(互联网兴起的年代)且民间储蓄率低,美国经济实际上是以大量流入的外资与贸易逆差资助这波投资热潮。该模式指出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与协助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一些共通性,减少贸易逆差(维持活跃的国内投资)需要较高的国内储蓄,提高经济增长率也需要通过较高的储蓄率让国内投资保持活跃。企图提高经济增长与维持合理贸易逆差的政策是相似的:都应该鼓励国内储蓄。
若贸易逆差本质上属于宏观经济(如果它和国民储蓄率、国民投资率、政府预算赤字等有关),那么你常听到的很多有关贸易逆差的论点都是错的。例如,人们常说:“美国之所以出现贸易逆差,是因为他国不公平的贸易惯例,比如封杀美国产品及出口廉价商品充斥美国市场。”根据前面的讨论,这些贸易惯例实际上与美国贸易逆差无关。再次思考美国贸易逆差在过去几十年的模式,若你认为是不公平的贸易惯例引发美国贸易逆差,那你应该知道,对外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相当公平,然后在80年代中期变得非常不公平,接着在90年代初期和缓了一些,在90年代后期又恶化,21世纪最初10年开始变得更不公平。虽然不公平的贸易惯例确实存在(例如,通过税务和法规,使美国出口的商品在其他国家较难销售),但没有证据显示不公平是因这种法规而引起的。关于限制美国出口商品或销售廉价商品至美国市场的贸易惯例,并不会使贸易逆差产生太大波动。
保护主义行不通
同样道理,保护主义(限制从国外进口商品)也不能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若国民储蓄与投资之间有大缺口,将出现贸易失衡。保护主义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差劲的主意,因为它剥夺了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稍后将详细讨论),但这里的重点是保护主义不可能解决逆差,因为它没有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本问题。
贸易逆差并非取决于较高的贸易程度,或是对世界经济有较大的开放性。在世界经济中,出口约占GDP的25%,出口高于GDP的25%的国家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或顺差?或是出口低于GDP的25%的国家有较小的贸易逆差或顺差?其实都不是,目前数据并没有显示出这种关系。例如,美国近年来的出口约占GDP的10%或12%,而美国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日本有着类似的低出口额,大约占GDP的8%~10%,但它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为什么?日本有惊人的高储蓄率,以及较美国稍低的国内投资。贸易差额这笔钱必须流向某处,而它是以贸易顺差的形式流出日本。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双边贸易逆差(bilateral trade deficit),例如美国对其他国家(中国或日本)的贸易逆差。双边贸易逆差在宏观经济中并不重要。根据经济条件,理论上,美国应该会对某些国家有贸易顺差,而对其他国家有贸易逆差。在经济层面上,我们没有理由对每个国家都争取贸易平衡。
高收入国家通常有贸易顺差,因而会对低收入国家有净投资。但最近数十年来,世界各国对美国社会有净投资。这种情况没有前例可循,而且似乎不可能长期延续。在某个时间点,美国必将偿还这笔钱。世界各国的问题是,它们想要持有多少美国资产?到了一定的时间点,这些国家将不愿意在投资组合中持续增加美国资产,有些事情将会调整。若流入美国的外资变少,则必须降低预算赤字(亦即要加税或降低政府支出),或者要提高国内储蓄率(亦即要节制消费),或者企业要自备扩张资金。这些选择都不吸引人,但如果美国保持目前的高额贸易逆差,这三个选项的其中之一(也许三者)势必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