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最美的语文 » 中国最美的语文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最美的语文》诗画同源

关灯直达底部

我意识到儿童绘画与诗歌的关系,纯粹是受到天天的启发。

天天七岁的时候,一天他说水彩笔用光了,叫我买新的。找了几家店,才找到合适的。天天拿着水彩笔,对着我说了一句话,逗得卖水彩笔的阿姨直笑:

“回去我用水彩笔画你上次给我讲的‘一枝红梅出墙来’!”

我也笑了:“不对吧?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哦,我记错了。”

天天认识到错误之后,承认错误总是很坦诚。

七岁的天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爱把它画出来,不管是唐僧、猪八戒、孙悟空,还是奥特曼、米老鼠。

之前有一天,天天照例躺在床上,等我讲诗词的故事。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给天天背完了这首诗,在黑暗中,抚摩着天天的小脑袋,开始给他讲:

“叶绍翁是宋朝的一个诗人,有一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真美丽啊!叶绍翁想起一个朋友,他有一个花园,这时候应该更加美丽吧,于是他穿上木屐,去找朋友。可是,他叩了很久的门……”

“叩门就是敲门!”天天补充。

“是啊,‘僧敲月下门’也就是月下和尚叩门的意思。他叩了很久的门,可还是没有主人来开门,叶绍翁想,你是不是害怕我的木屐会踩坏花园的青苔呢?”

“为什么会踩坏青苔呢?”天天觉得奇怪。

“因为木屐下面有两个齿啊,而且是木头做的,很硬。”

“哦。”天天明白了。

“叶绍翁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只好失望地离开。”

“主人不在。”天天做出判断,居然十分准确。

我笑了:

“是啊,但是叶绍翁可能不知道主人不在,还以为是主人很小气,故意不开门呢!但是,他又说:即使你把门关上,那美丽的春天也是关不住的啊!你瞧,一枝杏花不是从墙头伸出来了吗?”

“嗯,杏花是什么?”

“就是杏树的花呀,夏天的时候天天吃过的杏子就是杏树结出来的。”

“哦,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天天又问。

“你说呢?”

我故意不回答。

“红色!因为诗里面说是‘红杏’!”

“对!天天说得真好!”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多天了,我以为天天肯定早就忘了,没有想到,这枝鲜红的杏花竟然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久久不去,可能在买水彩笔之前,天天就计划了很久,买了新笔,马上就把它画出来。

回到家,我做我的事情,天天就跑到自己房间去忙活了,没一会儿,天天拿着他画的“一枝红杏出墙来”给我看:一个小枝上,几朵鲜红的杏花,的确很好看,杏花下有一条线,我问天天:“这是什么啊?”

天天很老练地说:“这就是围墙啊!你看杏花都越过围墙了,所以叫‘一枝红杏出墙来’啊!”

我由衷地说了句:“天天画得真好!”

天天很喜欢画画,家里墙上到处都是他的作品。我曾经征询天天意见,问他想不想报什么兴趣班,他毫不犹豫地说要学画画。不过我当然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天天在绘画方面就一定比其他孩子有天赋,其实,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画画,而画画对他们的智力认知发展的意义也十分重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我坚定地相信,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那就更不言而喻了。

……

早在一年级,创造性就在儿童的绘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孩子们在图画中编故事,画童话。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象力的源泉。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象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说:

我觉得,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1]

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也说:

画图是一件很有教育价值的游戏,小孩子可以因此发表他的思想又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

画图在教育上的价值很大,凡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2]

在给天天讲诗词故事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在网上发现了一套很好的诗意画图片,于是我把这些图片打印下来,连着诗一起贴在墙上。后来我就发现天天十分喜欢,经常一边欣赏画,一边念上面的古诗,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他自己通过这种方法理解的。这些事情让我受到启发:为什么不把古诗词与孩子们最喜欢的画画联系在一起呢?

从那时候起,平时的诗词故事,就是我给孩子们讲,而周末和假期的诗词故事,就不仅是我讲,还要他们画了。考虑到孩子们已经渐渐长大,所以我在讲诗歌的同时,也简单讲一些诗词格律知识,今天,就从绝句开始。

孩子们坐好后,我首先问:“你们知道绝句吗?”

孩子们马上回答:“知道知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赞许地点点头:

“绝句是唐诗的一种体裁,又称为‘截句’,有人说就是把八句的律诗截取一半形成的。律诗你们见过吗?”

“没有。”

“涛涛,暑假的时候我教过你一首杜甫的《蜀相》,还能背诵吗?”

这首诗是上次暑假涛涛作业做得不好我“惩罚”他背诵的。

“能,”涛涛很干脆地回答,“丞相祠堂何处寻……”

“很好,这首诗就是律诗。律诗有八句,而绝句只有四句。”

“比如《游子吟》,”涛涛插嘴,“慈母手中线……”我等他背完了说:“不对吧,这不止四句了。”涛涛点头,笑了。

“那么《古朗月行》也不是绝句了。”天天说。

“是的,其实以后你们在诗的题目中看见‘行’‘吟’‘歌’这样的字,一般都不是绝句,而是古体诗了。其实绝句你们见得很多了。想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涛涛首先想到了。

“很好,杜牧的这首《山行》就是绝句。”

天天想了半天还没想到。

“天天,以前我们看过王维一首写红豆的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天天也想到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你们很熟悉的一首诗,杜甫的《绝句》。”

一说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天天来劲了,马上开始背: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考虑到这首诗孩子们都比较熟悉,因此我打算让他们自己来讲。涛涛解释第二句的时候我问:

“这里的‘青天’是什么天?”

“白天,很高的天……”两个孩子回答。

“青是什么颜色?”

“青色。”天天的这个回答很滑稽。

“晴朗的时候天是什么颜色的?”

“蓝色!哦,青花瓷就是蓝色的瓷,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天想到了他喜欢的周杰伦的歌,还想到了一个成语。

“对!所以说中国文字里面的青可以说是绿色,如青草,也可以是蓝色,如青天,其实还可以是黑色。”

“黑色?”两个孩子不相信。

“比如说‘青丝’指头发,这里的青就是黑色的意思。”

“哦。”两个孩子似懂非懂。不过我估计他们谈恋爱的时候肯定会明白的。

第三句颖儿解释“千秋雪”的时候解释成一千个秋天,涛涛马上表示反对:

“千秋不是秋天,是说时间很长。”

“对,这里的秋不是说秋天,而是指年,千秋就是千年,形容很长。为什么会有千年的雪呢?”

“因为那里很高,雪不化。”

孩子们回答。

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三个孩子都对“泊”字解释不清楚。涛涛和颖儿解释成门前有航行到万里外东吴去的船,漏掉了“泊”字,天天干脆把泊字解释成航行。

我问:

“我们出去的时候经常要找到停车场,有些地方写的是停车场,有些地方写的是泊车位,你们有印象吗?”

孩子们想了一下,都说有印象。

“哦,这里‘泊’是停的意思!”

“是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门前停着要航行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

“这首诗写得很美,你们注意到没有,这首诗的一二句和三四句都有一个特点。”

我本来想提起诗歌的对仗的。可是颖儿思考之后回答:

“我认为第一句说的是近的东西,是下面一点的,而第二句写白鹭,是向上的。”

我顺水推舟:

“是啊,所以可以看出这两句写作的顺序是从哪里到哪里呢?”

“从下到上,从近到远。”

“对,后来写西岭雪山,很远,那么停在门前的船呢?”

“很近,但它又是要去万里之外的东吴。”

涛涛回答。

“对啊,所以最后一句近中有远。而且你们发现没有,这首诗两句都是对偶的。”天天没有学过对偶,还不是很清楚,而上了初中的涛涛看了一下,就明白了。

“对,是对偶的。”

“对偶就是两个句子字数一样,相同的地方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者相反。比如说两个对一行……”

“黄对白,翠对青!”

喜欢画画的天天对色彩很敏感。

“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

涛涛也找到很多。

“很好。而且你们看,这首很短的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里面有很多种颜色。”

“白,青,黄……”

孩子们都找出来了。

“不错,现在,你们自己用笔把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画下来,然后和诗歌一起贴在墙上,以后这美丽的景象就可以天天跟我们在一起了!”

三个孩子早已按捺不住,马上开始挥毫泼墨,不一会,作品就完成了。我拿来一看,三幅画都把这首诗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画出来了,而更好玩的是,喜爱军事的涛涛在那艘开到东吴的木船上写了四个字:尼米兹号(美国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我笑了:

“这么大的船要在河里开可能有些困难啊!”

涛涛也笑了:

“我知道,但我就是喜欢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