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全文在线阅读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第3章 高效率记录信息的书写和粘贴法

关灯直达底部

在上一章中,我介绍了将信息转化为笔记的三种规则。用文章说明可能会显得有些烦琐,简单说就是:

手边常备一本笔记本,所有信息不必分类,按照时间顺序记下即可。即便笔记杂乱无章,只要抓住一点线索,之后便可取用了。

笔记过于简单反而会让很多人不知所措。本书借“玩具箱”和“卷轴”等比喻进行了说明。那么,请将这种思考方式理解为本笔记体系的基础。接下来这一章将用更加微观的内容向大家说明具体如何利用笔记。

乍一看,你可能觉得笔记的写法和资料的贴法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这里介绍的使用方法的作用不仅有快速记录的作用,在之后重读时也能保证效率。另外,这样做也会增加坚持记笔记的动力。

一边尝试各种方法,一边坚持记笔记,在不知不觉中,你或许就能找到十分契合自己的工作、兴趣乃至生活方式的笔记方法。

书写的窍门写清文字轮廓

在文字书写方面,并没有特别要强调的点,如前面所说按照时间顺序区分后自由书写就可以。不过,虽说不要求文字必须整齐漂亮,我们的字一定要写得清晰可辨。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笔记,要确保多年后仍能阅读。

那么一直说的书写清楚,到底是指什么?

这里是指在稿纸上书写的文字大小恒定,像打字时打出的等宽字符一样。这样书写的话,文字的轮廓就会很清晰,即便是过了一段时间再读,也很容易分辨。

比如写“個”这个字,如果字写得太小,笔画全挤在“口”里,就不容易看清了。但即便如此,只要看到轮廓“”的话,人们自然会认为这是“個”字。即便字迹不工整也没关系,记得要保证轮廓是完好无缺的。

为方便重读做准备

空一行,用较大字号书写。虽然手写体在重读时不易辨认,但用这种方法,就能在看到时立刻认出了。

用罗马字首字母①来略记

速记有很多种方法,在这里我们要给大家介绍最简单实用的略记法,名为“罗马字首字母略记法”。

将《勇者斗恶龙》(Dragon Quest)写成“DQ”,就和你想速记庆应义塾(KEIOUGIJYUKU DAIGAKU)时写成“KO 大”一样。用这种方法略记的话,东京就可以写成“TK”

(TOKYO),秋叶原写成“AHB”(AKIHABARA)。

至于符号化的规则,请参考以下几个极其简单的示例。

·罗马字化(横浜―YOKO·HAMA)

·仅保留每个汉字的罗马字的首字母(YOKO·HAMA→YH)

比如说“飯田橋”略作“IDB”,“赤坂見附”略作“ASMT”,“両国国技館”略作“RGKGK”。不过,一眼就能看懂的最多不过四个字母左右。

推荐大家将经常写的地名在平时就用这种方式略记。每天如此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是什么词的略记”这样的疑问。

地名示例

但也有并不适合使用这种略记法标记的文字。如果用“NG”来代表新潟(NIIGATA),就会和影视业术语“NG”(No Good)搞混。将奥野(OKUNO)写成“ON”,藤井(FUJII)写成“FI”,就变成了“开”和一个罗马字单音节,所以请尽量避免会产生歧义的略记。

我并不是推崇一股脑地用这种方法略记,你只需要将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常用语以“罗马字首字母法”为基准来进行略记。比如说“新大阪”(SHINOOSAKA),如果我们按照罗马字首字母来略记的话,就成了“SOS”,但这就跟求救信号一样了,所以我是用“NEW 大阪”的缩写“NOS”来表示的。

这样略记的话,在做有很多复杂汉字的采访和会议记录的速记时,工作会轻松很多。万一不小心忘记某串字母是什么的缩写,也可以通过推测罗马字回想起来。

将常记的内容符号化

我们可以将经常写的内容用符号来简单记录。这些内容包括访谈记录和读书笔记中的高频词。比如说,将以下内容用符号来表示,便可以节省书写时间。

R—阅读:读过的书的标题、感想、集锦

M—电影:看过的电影的标题、感想、印象深刻的台词

T—电视:看过的电视节目的标题、感想等

会—会议:访谈、会议中的记录

P—计划:工作上想尝试的计划、一查觉得很有趣的内容、感觉可行的想法

素—素材:想对他人说的话、想写到网上的话、想用在什么地方的句子

A—想法:想做的事、改良改造方案、妄想

E—饮食:吃过的、喝过的东西

像这样确定符号后,在下车 5 分钟前和喝一杯咖啡的休闲时刻,或者是在道口等火车经过的时间内,只需要一点空闲时光就可以对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一番总结。例如,试着像下文一样使用符号来为电视节目、书籍或电影做笔记,你就会有兴趣考虑一下它哪里有趣,为什么有趣,你该如何向他人传达它的趣味性。

T 海外纪录片/ 《电灯泡的阴谋》

该片告诉我们,其实电灯泡并没有寿命,而是由当时的卡特尔②设定的。家用电器可能会发生故障。难道企业不给商品设定寿命就赚不到钱了吗?真是如此的话,现代人类可能意外地没有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

此外,符号会成为一种标记,如下文的计划笔记,在繁杂的笔记当中也能一眼找到想要找的内容。

用符号来记录构思

我用“ア”表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创意,而“キ”代表出版和写稿的计划。只要决定了使用什么符号,便可立即做笔记。

P 奖项的社会史

诺贝尔奖为何会成为举国欢庆的奖项?它是从何时起变得像近代奥林匹克一样的?芥川文学奖颁奖时候选者等待电话这一环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记录中采用“自创符号”的优点不仅在于可将书写变得迅速,而且即使写的内容会被他人看到也无须担心。他人如果看到了笔记的内容,也会因为符号繁多而不清楚笔记到底写了些什么。

私人记录也可依序写下

本书介绍的笔记用法里,不存在“某些内容不能写”这样的规矩,因为不限空间,除了工作的备忘录和会议记录以外,不论是信手涂鸦还是异想天开,都可以试着写写看。特别推荐随时写写读书笔记或者是休息日外出的记录。笔记不光要用于工作中,也应该经常放在手边,即使休息日也要带着。既然带笔记本在身上了,如果什么都不写就太可惜了。

可以把对看过的书和电影的感想、旅行或散步中所思所想全记在同一本笔记上。

[130710]R《局外人》/科林·威尔逊/中公文库

“在盲人国里,独眼龙就是国王”这句名言。有这样想法的人就是局外人。因无法融入社会而被选中。选民思想。

A 给邮箱的自动分类添加“大学相关人士”。

[130710]午饭吃太油腻了,晚上要清淡点,就吃鱼吧。

A 有私人空间工作且仅在吃饭和开会时才与同事见面的办公室是什么样的?

类似这样,在记录下读书笔记和饮食内容的同时,会养成“将当时灵光一现的念头写下来”的习惯。在上面的情况下,是将在地铁上读书并记笔记和在食堂吃午饭时浮现于脑海的念头直接写下来。

这个例子表明,即便是在私人场所也能随心所欲地使用笔记,那么就自然形成了与工作相关的想法和发现可以立刻写下来的心理暗示。

此外,这样的笔记也很适合查阅。笔记中,与工作有关和无关的内容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会让你在查阅以前做过的会议记录时,看到几周前读过的小说的感想、在旅游时享用过的美食等记忆。于是会有如下想法:

“去北海道出差原来是在全家去水族馆之后的一天啊,那天早晨起得太早了。”

“这本书让我想起一直卡着的某个计划,再读一遍吧。”

“在那次聚餐时,我好像是在跟东京的某个人一边吃着河豚,一边聊着夏天的参议院选举。”

这样写下的一个个记录之间便产生了关联。我们的实际生活并非全是由工作与阅读构成的,日常生活中有工作,有杂谈,有读书,有烦心事,它们都呈马赛克状散落着。

所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信息混在一起更能使你将过去的意识和想法记录在现实中,只要回过头重读笔记,就可以在脑海里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

用“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

写在笔记里的东西,大部分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可以仅仅按照脑中浮现的模样原封不动地描绘,也可以将当日自己做了哪些事逐条记下。

不过,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无论是参加会议、听课还是演讲,是接受进修培训还是对一些设施或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在这种时候,要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做笔记。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葱鲔火锅式”笔记。

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后再逐条书写;

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标记后再写;

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内容。

“○”和“☆”交叉出现,很像以葱段和金枪鱼为食材的火锅料理,我就称之为“葱鲔火锅式”笔记。逐条书写的每一条,都要用简练的单句书写。举例如下。

[130609]《市场营销学基础》讲义

○参加者有大约 50 人左右?多为商业人士

☆每个行业都有“商品好却卖不出去”的烦恼

○主题“如何抓住顾客的消费动机”

☆所谓“insight”究竟是什么概念?查查英语词典吧

○某家商店的奶昔大卖的原因原来是“人开车的时候嘴也不想闲着”

☆有些意外!原来这世界上还有没被考虑到的消费需求

○因为日语太容易沟通(察言观色),反而让商家很难搞懂顾客的消费动机

☆在日本有商家顺利弄清顾客消费动机的事例吗?

○在消费者调查方面,没有潜在的主题思想,至于消费动机,只能一边观察一边去推敲了

☆想养成对任何事物都先立假说再去考虑的习惯

研讨会上写的“葱鲔火锅式”笔记

将讲师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分条记录,感想和疑问以及反对意见等都可以生动形象地记下来,印象会很深刻。

这就是我去听市场营销学专家的课的时候写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是身边一看便懂的事实和讲师的发言,也就是所谓的“客观事实”。“☆”则代表我脑海里浮现的想法。即“主观感想”。整篇笔记以“○”为中心,写写感想和疑惑,若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则以“☆”为中心来整合便好。

作为报社记者,我在出席专题座谈会时会用这种“葱鲔式火锅”笔记来总结信息,“○”用于记事,“☆”用于对出席者提问以及专栏素材、采访主题等。

在参加研讨会时,本例提到的客观部分,也就是“○”的部分应该是每个人多少都会写到的。然而,大多数人不会去记录“☆”的主观内容,我觉得这样真的很可惜。

将主观与客观组合起来记录,在使其履行了互为背景的职责同时,每一个信息都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虽然这种“葱鲔火锅式”笔记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但其中最重要的点在于记录“自己的声音”。不管参加的是怎样的会议,重要的都是自己的感触和想法等主观内容。他人的发言内容以及会场的状况可以在之后从其他人处获取,但你自己的想法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告诉你的。

能成为知识生产核心的,只有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和对其产生问题与想法的主观意识。从他人处得来的信息,最终也不过会成为广为人知的一般性知识。写下并保留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采访。可以说是承认了自己的想法是有趣、有价值的,这才是知识生产活动中必需的态度。

新知就在日常疑问之中

所谓笔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更要在家中使用,作用才能被发挥到极致。

比如说,我在家里,无论是看电视还是阅读杂志的时候,都会在面前放一本笔记,然后把便利贴也放在旁边。就算只是单纯看电视休闲,电视上也可能出现一些令你感兴趣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迪戈加西亚岛”,我就会想知道其具体位置和大概信息;在广告里出现的搞笑艺人组合,我会想去了解他们的表演经历等基本的信息。

照这样去做笔记,之后可以通过百科词典和网站等来进行检索。在检索时,你可以查一些相关书籍,再把这些书名也记下来,然后就可以去书店淘相关的书看看。这些事情和工作是否有联系暂且不说,我认为在不抹杀好奇心的前提下对发散思维而言是很值得一试的。

当然,有时候上网搜索和查字典会很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觉得这和自己的工作无关,或者这个人和自己完全无关,或者外国的事你不在乎,以这种方法割断这些事物与自己的联系,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狭窄。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想法当作一种采访。

去体验一下,去听听相关者说的话,哪怕只有一点有趣的东西,如果是报纸的编辑,就可能找到能成为话题的素材。从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中,挖掘出有趣、值得一谈的东西,这便是好点子的来源。

所以,不应该去计较某个信息能否用于工作之中,如果真的触动了你的感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它们。在很多情况下,乍一看和自己无关的东西,会在意料之外与工作产生联系。

为了从一般的事物中发现和挖掘新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至关重要的。

去海外旅行时,很多人都会对极其普通的街道充满兴趣,想一寸寸细致地挖掘,会发现很多地方和细节都与本国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是,这些景观对当地人来说是极其普通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住在旅游胜地的人一般并不会在本地观光。

同样,你觉得不值一提的某些景观,可能在其他人看来就别有一番情趣。上下班的地铁、住宅区甚至晚饭的菜单都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

在家里也有发现新奇事物的机会,这些事物不仅限于电视、和家人的交谈、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的风景、隔壁人家的声响等内容,你要做的是不把它们当作极其普遍的事物忽略,而是带着兴趣去了解和接受,这是很重要的。

体现使用节奏的分隔线

区分笔记段落的分隔线经过一番设计后也能使笔记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比如早晨起床刚开始写笔记的时候,也就是说日期过了一天的时候,就要用到分隔线“—×—×—”。我在早上起来时记的主要是昨天的晚饭和睡眠时间等信息。

所以就在过去一天的笔记末尾处画一条分隔线,然后附上一个“×”,如果已经在笔记本上画好线了,就直接在线上面加“×”。

[130713]M 《刺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

还原恐怖事件的画面非常逼真可怕,这让我感到有些场面还是不要一味还原现实比较好。本片的主旨也许是,与怪物战斗的人,要当心不让自己变成怪物。

——————————

[130713] A

这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坐姿并可以纠正姿势的课桌。如果希望无论坐多久腰部和胳膊的同一处都不会有负担,就要频繁地改变坐姿。

—×—×—×—×—

[130714]昨天

E 马鲛鱼·海蕴·毛豆/睡觉 21:00-4:00

夏日适合凉爽的早晨活动,冬天寒冷,最好等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要根据季节改变生活方式。

通过分隔线获知使用状况

看看有多少日期翻新的分隔线,便能大概知道几天左右会用完一页。

像这样设计分隔线的话,大体上可以分清楚看似并列的信息收录于当天笔记的何处。

除此之外,分隔线可以让你直观地把握当时的记录节奏,非常方便。假如在两连页上有两根“—×—×—”,就可以知道使用这一页前后大约记了三天的笔记。

那么,要花多久时间来考虑这种分隔线的设计?其实不需要看着日期标签来计算,只要刷刷地翻一遍笔记本就大致清楚了。即便是只记了一句的想法,也可以从中了解那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突发奇想的内容。

附上标题,方便查找

就像之前举例的笔记所示,在日期标签旁边写上标题,能让你在一瞥之下便清楚自己记了些什么内容。

写写工作上需要留意的地方,把想推荐给团队伙伴的文章记事贴上标签的时候,因为知道是“送礼物的心得”“会成为促销会议的材料”,在记笔记和贴便笺时写下诸如上文的题目就可以。当需要把同一主题的笔记整合起来回头阅读的时候,想一些诸如“送礼秘诀”“促销点子”等特定的标题,之后再找起来就很方便了。

但人们的思绪未必永远是清晰有条理的,肯定会出现拟不了标题的信息。这些时候该怎么做才好呢?

一种方法是,如果感到还不清楚,就先空着。

在日期标签的旁边留块空白,等回过头来阅读笔记的时候,将适当的题目加上去,如果和计划有关,就标注上“计划”。

我回过头读了读自己的笔记,发现有近一半是没有加上题目的。这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想尽快把一闪而过的想法记下来,就把拟定标题推后,然后就忘记了。但是,我把似乎可以用于工作的笔记和资料用荧光笔圈出来,就使得这些内容在回过头来阅读时很显眼。因为显眼,也就与标题有了类似的作用。

还有一种给不明主旨的笔记加标题的简单方法,就是以主语和宾语为标题。就像杂志里的报道一样,一般将开头的文字用大号字体表示。72 页引用的我本人的笔记中有“昨天”这样的标题,如果要加上宾语的话可写作“关于××”,比如“职业教育”或“中东的民主化进程”等内容。

虽说加上标题更有利于搜索想获得的信息,但标题不是必需的。与其在写标题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不如先将标题搁置,优先记笔记。

空一行书写,以便再加工

虽说空几行都根据个人喜好,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一般空一行来写,理由很简单。首先,这样做写起来读起来都很方便。另外,还可以随意删改。比起字全都挤在一起,有空行的话读起来会更清楚,这点无须多做说明。

那么,还有一种“再加工”是指什么呢?

回过头来再读笔记,发现没有讲充分的内容,便可在空行中加上要补充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加上你的评论。有时你有其他事要忙,或者想法过于复杂,一时无法理清,有时你正忙着将当时脑海中浮现的内容写在笔记上,后来再读却已经读不懂了,这类事情经常发生。

[130715]

研讨会是否成为一种娱乐表演了?

娱乐,表演

“参加者的愉悦”和“参加者体会到的实用感”

这是将突然想到的东西写成笔记,并没有写清楚具体内容,过于随意了。回头重读笔记的时候,如果看到这样的内容,可以在空行里添加一些文字,使自己能够理解笔记的内容。比如说采用以下的方式。

[130715]有关商业研讨会

研讨会是否成为一种娱乐表演了?

最近许多商业研讨会,教授的与其说是技能,倒不如说是投机取巧的方法

娱乐,表演

原本应该是讲效果的,现在却……

“参加者的愉悦”和“参加者体会到的实用感”

正因为参加者追求的就是参加研讨会这一行为,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这样添加一些内容,就能把深入思考后的成果写在笔记上。添加了这么多详细内容后,就算过了几个月,恐怕也不会出现完全看不懂笔记在写些什么的情况。

根据场合使用不同的笔

的笔来区分”,一般都会强调“最重要的用红色,一般重要的用蓝色来书写”。但是,明确的颜色分类方法并不适合我。

我的理由是,与无须分类整理相似,为了能够轻松简单地坚持记笔记,我不想增加任何多余的规则。365 天,每天都要随身携带同样的一堆笔,这让人感到有些厌烦。为了克服记笔记时的麻烦,我想用更多各式各样的笔。

因此,首先自然而然形成的方法便是“让各种笔各就各位”。比如说,在课桌前,就要用到钢笔和铅笔;外出或者出差时,主要用油性圆珠笔;在非正式外出时,身上带一支像签字笔之类颜色鲜艳的笔出门。

做好这些准备后,重读笔记时便能知道笔记上的内容是在哪里和什么情况下写的了。

手写及粘贴的方式会保留记笔记时的情况,如果再将做笔记的工具区分使用,笔记的信息量自然就增加了。比如说之前提到的再加工的地方,如果是用签字笔写,便能知道是非工作日时补上的文字。

此外,休息日外出时,最好从大约五种颜色的签字笔中挑出一支当天比较喜欢的带出门。这样的话,你在拿出笔记写些什么,或者在贴着的记事文章上画线时,能体会到一些乐趣。颜色的分类使用不该成为一种死板的规定,而要使记笔记变得更快乐。

记笔记工具的分类使用

在外主要用油性笔,在家里就用普通的笔,根据场合不同,可以清楚笔在分类后使用的状况。

改变心情的“超黄金地段”使用法

一般来说,笔记本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是不会记录任何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是跳过第一页直接从第二页开始,以相对的两页为单位开始记笔记的。

等你把笔记记满的时候,就只剩下崭新的(空白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了。

因为这两页是不需要把笔记本翻来翻去,一瞬间就可以翻到的“超黄金地段”,将一般的笔记或者是信息放在这里就太浪费了,让我们来考虑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两页“超黄金地段”吧。(也就是说,这里不用按照时间顺序来。)

我把这两页称作“度假胜地”,发现让人感到心情非常愉悦的“珍藏品”的时候,就把它们贴在上面。你可以在这里贴上孩子的照片或涂鸦、收到的感谢信或粉丝来信,或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登载的震撼人心的动物图片,或是想去的地方的纪念图章(一般都是当场盖的),等等。

营造这个“度假胜地”的好处在于,笔记会成为一种令人心情更加畅快的东西。

笔记本中偶尔会出现苦恼时的记事,还有报纸上的一些报道,前者过于阴暗,后者读起来经常有些难解,如果一册笔记本上几乎都是这样的记录,你就会感到非常压抑。此外,对某项计划或某篇文章的构思也不是轻松的事,回头看笔记的时候,着实会让人意志消沉。

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翻到笔记的第一页,看到和孩子玩耍的照片,在精神上称得上一种治愈手段,有助于缓解压抑、消沉的心情,或许是因为这会让人产生一种“我正在做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的错觉。

如果不想把空白页制成“度假胜地”,可以按照本书 217 页的方法,利用空白页制作索引。

笔记本中的“度假胜地”

翻开封面,就看到孩子们的照片等元素,这里是完全由令人心情愉悦的事物拼接而成的绝佳地点。

在书脊和切口处写上序号

那么,一直用到最后的笔记本呢?就将它存放在书架上。

我用完的笔记本有近 200 册,数量非常多,而我只把最近两三年的笔记整理在书架上。看到陈列在书架上的大量笔记,我会有一种“我已经生活这么久了”的感觉,这是种非常不可思议的充实感。与“工作 3 年”“学习了 1 000 个小时”等具体数字稍有不同,我看到的是成堆的笔记这样亲眼可见的数量,这实打实地令我感到满足。

这个书架是我的数据库、我自己的百科词典,所以有必要按照号码顺序来写。我已经讲过在封面上写好序号的步骤,在将书放在书架上的时候,也要先在书脊上写好序号。

我们可以将写好序号的标签贴在书脊上,或者用胶带把纸粘上去。但因为多年以后标签和胶带都可能老化,所以也需要在切口上标序号。所谓“切口”,指的就是书的横断面,即除了书脊的另外三边。上截面和下截面上也写好序号,加上书脊上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确认该笔记的序号,即便是无序摆放在桌上也不会搞混。

在切口上写序号时,推荐使用油性笔,或者是在附录中介绍的签字水性笔等出墨量大的笔。

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

将笔记堆积起来,你就可以切实体会到自己生活过的时间的重量。在切口上写上序号就不容易搞混了。

粘贴小窍门先贴为妙

文件等资料要坚持“只要想不通就先贴上”的原则。本书介绍的笔记法是依靠笔记本的更新换代来实现无限容量的,或多或少地贴了一些实际上并不必要的资料也无伤大雅。你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考虑要不要贴,只要有想贴的,就干脆利落地贴上去。比如说,吃午餐的饭馆的卡片、收到的点心里放置的广告、盒饭的价格标签等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都可以贴上。这样做了以后,回头再读的时候,就知道那天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此外,如果在记想法的笔记的前后页贴些东西的话,就能知道记笔记时候的情况了。对待不知为何就是感兴趣的东西,先记下来或贴在笔记上,这样的信息以后经常会起作用——这种感受我已经体会过很多次了。

有关这种日常记录的内容,我们会在第 4 章中谈到。

收据和宣传卡片也可以贴

贴印刷品及纸片可以给记笔记省下很多时间,纸面也会变得很精彩,建议大家只要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就先贴上去。

将来我们是否需要现在记录的信息,现在我们基本是无法预知的。不要感到为难,而要将“一有问题就贴”的精神铭记于心,试着像一个嫌写字麻烦的人那样把纸制品从头到尾地贴上去。要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纸制品都当作资料,所以收据、传单、店铺名片、宣传册等都可以作为粘贴素材。

工作的时候,一旦发现一家书吧里似乎有相当有趣的书,你可以事先要一张店铺卡片来代替笔记。这样做的话,既可以省了写下“要在某某车站前某家店找书”的时间,也不会发生想记下笔记却转眼就忘了的事。

在回到家里或者公司后,用胶水把得到的名片贴在笔记本上,然后最好标注上“去过了”。你只需要做到这些,笔记上就会清晰呈现店家的名字、所在地以及闭店时间了。

用胶水粘贴可能会有些麻烦,但做起来却有出人意料的感觉。和书写与打字不一样,做手工更有趣。

用纪念品存储谈话内容

其他纸制品包括工资明细、ATM 机的交易明细、同事的留言、某项活动的程序等,都可以迅速地粘上去。重读时就能看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况,也就知道自己思考的轨迹了。

此外,在咖啡馆或者餐厅与某人见面时,也可以将一次性杯垫和筷子的包装带回去,通过将这些“纪念品”纳入笔记,你可以为以下问题找到答案。

·这次见面的主题是什么?

·都有哪些人来了?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地点在哪里?

留下这一串内容的同时,也留下了生动形象的记忆。

打个比方,假如你和某人一起在一家咖啡馆或酒吧闲聊,如果你们的谈话内容中有些是你很感兴趣的,想记录下来以备参考,但你毕竟不是在采访别人,总不能不分场合自顾自地记笔记。另外,等到独处了,再把谈话内容一句一句地回想起来并整理成笔记的话就太麻烦了。

但如果在笔记里放上杯托、筷子包装、饭店名片等纪念品的话会如何?你可能会立刻想起这是“在他推荐的一家乡土料理店里一边吃着鲫鱼寿司一边讨论如何写文章”的经历,过程和谈话内容一目了然。如果还想记住一起吃饭的人的名字,只要把名字写下来就可以。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记不清哪次谈了什么了。

利用杯垫来记录会话内容

在咖啡馆与人见面时,将一次性杯垫作为纪念品带回去,在上面写上关键字,可以很方便地记录谈话内容。

将从他人处听来的内容写成文章,或者作为企划案的素材,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会有记忆错误的风险。但如果用贴纪念品的方法来记录,所得到的信息可以加深和丰富印象。因为可以非常明确地掌握这条笔记是在何处由谁在怎样的氛围下说出的,所以可以很放心地去记。

原封不动地粘贴 A4 资料

A4 是商业活动中最常使用的尺寸,本节将说明我们如何处理 A4 大小的资料。

将 A4 的文件贴于 A5 的笔记本上时,因为 A5 相当于半张 A4 纸的大小,将纵向资料的上端或下端剪掉大约一厘米左右再对折贴上去,就可以不超出边框。但用这种方法的话,不打开就看不到里面写了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用剪刀去剪也很麻烦,所以我们将采用下面的“三折变形法”加工,再进行粘贴。

①对折时,错开两到三厘米左右

②将对折后长的那一端的边缘与折痕对齐后再折叠一次

③再次折叠后的部分朝上,贴在笔记本上

如此操作后,你只需要打开笔记,便能看到贴上去的资料四分之一左右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将 A4 文件原封不动地放进笔记本中。体检结果、工资明细、公司内部联络方式以及自己制作的计划书等只有一张的文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一直保存。如下图所示。

A4 文件的粘贴方法

然而,对打印出的 PPT 等讲义资料,比起直接贴上去,剪下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再贴上去的做法更好。因为如果原封不动地贴了很多张,你几乎不会回头去看,只贴重要部分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反复看了。

新闻只粘贴选段

新闻、杂志的报道是知识生产的优良素材,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

纸质媒体本来就是为了被剪切而生的。但想把报道剪切下来则需要稍微费些脑子。按照一般的方法剪切,经常出现版面比 A4 还要大的剪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粘贴这种比较大的报道呢?

可以将其缩印,或者在对折之后再粘贴,但这样的话,你在回过头来再次阅读时就会感到压抑,渐渐地就可能不再重读了。

考虑到再次阅读时的愉悦感和实用度,只把报道中最精华的部分剪下来粘贴应该是最好的做法。

比如说,只把报道的第一段,也就是被称为“内容提要”的这部分剪下来,或者只把深度报道或专栏等文章中说明情况的前半部分,或杂志中的特别报道部分剪切下来。

除了想从头到尾完全摘录下来的报道(每周约有一两则)以外,我全部用这个方法将剪报贴在笔记本上,这样的话即使不经折叠也可以贴上去,回头读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

此外,贴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标注代表日期的 6 位数标签和出处,如:

20130711 YM (=读卖新闻·晨刊)

20130712 AE (=朝日新闻·晚刊)

盖有印章等标记最好,但如果将报纸版心外包括日期的内容剪下来的话,出处就不需要记了。

如果是作为思考问题的参考或是灵感,这就足够了。如果是作为说明资料或想引用原文的时候,最好还是去图书馆查阅原文加以确定。

只粘贴部分新闻报道

比起全部剪下,仅将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剪下更容易记住,此外再次阅读笔记时也更有趣。

帮助记忆的标记

像这样只把新闻的一部分剪下来,是为了在笔记本上记满有趣的片段。

如果把新闻全部剪下,在读到最后一段的有趣内容之前,还必须从头读起,这样就和阅读原文没什么两样了。但仅把新闻中的最佳部分剪下来,笔记本就会像电影的预告片一样,充满了令人期待的内容。

那么,我们如何活用标记呢?

首先,将素材贴上去,几天之内重读。这时,用笔将觉得有趣的地方按以下方式画上线。

·实线:有意思的、客观重要的部分

·波浪线:非常有意思、主观重要的部分;名言、著名台词

·圆圈:想记住的重要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法律名称和商品名),关键词,关键的数字,等等。

用一般的圆珠笔或者铅笔就能做出上述标记,无须挑选荧光笔或马克笔等记号笔,可以一直用下去。

另外,当你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将其写在旁边空白的部分。这样重复两三次,就能完全记住新闻报道的内容了。

①初次看到

②剪切粘贴

③做标记

这样一来,同一部分内容你至少读了三遍。

如果能将新闻报道完全记住,就能做到更好地活用。在写企划书或撰写文章时也一样,你会想起哪里可以用上哪条旧闻,以这样的方式,你就自然而然想起笔记的内容。

无论什么样的笔都可以做到的标记法

那些必须要用到荧光笔等特定文具的方法都很麻烦,不限用笔的这种方法能使你随时随地进行标记。

“重读剪报”的说法可能会令人感到麻烦,那是因为你剪下了多余的内容。如果只剪取有趣的部分,回过头来读时便不会有被强迫的感觉,而会充满愉悦感地阅读下去了。

从报纸中收集基础资料

如果让我推荐适合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贴在笔记上的东西,我的选择是地图、年表、图表、表格或名词解释这些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原本只不过是新闻的附加物,但因为大量信息都被浓缩在这些小小的空间里,不论读多少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我翻了翻我现在使用的笔记,上面贴的基础资料如下。

·地图“奈良县飞鸟、橿原地区的古迹”

·图表“世界范围内 GDP 的增长率与年轻人的失业率”

·名词解释“朝鲜战争”

·年表“从朝鲜战争到朝鲜如今的动向”

·图表“核电站废炉工程流程图”

·曲线图“参议院选举投票率的变迁(1980~2010)”

·饼状图“产假的获得率(男女分别统计)”

·表格“参议院选举中各政党的主张一览”

我将新闻中关于“为庆祝朝鲜战争停战 60 周年而在平壤举行的游行”的报道舍去,只把名词解释和年表剪下来。看到这样的年表时,就会开始思考:“原来朝鲜和韩国是在 1991 年一起加入联合国的啊,比我想象中晚,不知道和冷战结束有没有什么关系。当时的日本首相是……”这样一来就稍微补充了对现代史的理解。

你也可以从电视和网络上了解时事新闻,但如果不能像这样调动主观能动性去读这些基础知识的话,知识也不会轻易进入你的头脑。历史或地理、自然科学、现代史、法律、社会统计这些基本知识作为知识生产的基础,自不必说,是非常重要的。

将基础资料贴在笔记里

将作为新闻报道附加品的图表、统计、年表、名词解释等贴入笔记,有助于仔细阅读与分析新闻。

从周日版报纸上剪下综述和书评

周日版报纸最适合进行剪切与粘贴,这是因为周日版报纸中有很多综述报道和书评。

所谓“综述报道”,和“昨日凌晨,东名高速公路发生事故”这种具体的前线报道不同,而是“今年,这类事故有所增加”这种经统计得出的报道,或是“某某报纸在调查中发现了某某倾向”这种经调查得来的报道。

因为周末政府机关和企业都不上班,周日和周一的晨报中像这样的汇总报道很多。当然,像图表或年表这样的基础资料也很多,可以剪下来仔细阅读。

此外,周日版报纸适合做剪报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它刊登了许多书评。

报纸书评的特征不同于杂志书评,也会刊登对学术类书籍,比如对相对昂贵的经济学书籍的评论。虽然也有人说“别把这种又贵又难懂的书的评论登上去啊”,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能看到这样的书评还是很高兴的,原因是书评的前半段基本是这本书的摘要和背景说明。只要读了书评的前半部分,就能够读“懂”这本难懂的书的要点了。

所以,如果书评很长的话,只裁下前半段就行。根据兴趣,你可以随便读读,也可以买来书后再读。如果读过书评之后再去读书,也会更容易理解了吧。

关注书评的前半部分

书评基本都会先总结书的概要和作者的主张,反复阅读这一部分,可以帮助你理解整本书。

当然,想要完全理解书的内容,肯定需要去读原书,阅读书评对那些没时间读学术类书籍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获取学术知识的好机会。

用腰封和补充卡片来补全笔记

对用来抒发感想的读书笔记,我推荐用粘贴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例如,如果家里有复印机,可以把读过的书里最有趣的部分复印下来贴在笔记上。粘贴多张会显得烦冗,所以诀窍就是只剪一张纸,再认真思考到底该复印哪一页,这样对书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腰封和补充卡片(可以在书店的收银台处扯下的便笺状纸片,如果在网上书店购买,经常会随书配送。)

书的腰封上不仅有宣传语,可能还有目录或中心句(出版社编辑选择的段落)。将腰封剪成适当的大小再贴在笔记本上,就会让你感到自己确实是读过这本书的。重读这本书或阅读同类书籍、围绕主题相关的问题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本书可以用于现在的工作中。

也就是说,仅仅是看一眼书架,就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即便是把书转手了,也因为笔记本里留有其腰封,读过该书的经历体验全部以可见的形式留存于笔记之中,记忆因此得到加强。正是出于这样的理由,我会经常把书的腰封贴在笔记本上。

如果想把腰封一直放在书上,那就把补充卡片贴在笔记本上吧。

粘贴了腰封与补充卡片的笔记

结合笔记内容,将两者贴上去,可以记录简单的读书感想,腰封上有作者的话或关键词,信息量很大。

用照片补充记录

你也需要把照片当作素材保存起来。按照本书介绍的做法,你可以把大量照片作为笔记或资料,同时也当作促进思考的素材保存起来,这是因为你拍摄或复印的照片是被原封不动地贴到笔记本中的。

一般的照片比 A6 纸还要小一圈,所以不管是 A6 还是 A5 的笔记本,都无须修剪照片,可以完整地贴进去。

无论去何地拍摄了纪念照片,都可以在返程路上的便利店里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如果把这件事养成习惯,再回头翻阅笔记本时,就能得到更多的乐趣。

如果想贴更多照片,在打印照片时,不妨尝试选择拼版打印。这是把通常的照片用纸加以分割后打印出多张照片的方式。虽然照片尺寸都变小了,但是可以用照片的形式表现一天的生活,效果是非常壮观的。打印时选择添加日期的话,就不会不清楚时间了。

用小尺寸照片记录生活

将逛街时拍的数码相片在便利店里拼版打印,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贴在笔记上,就可以知道当天的行程了。

比如说,在调研会上采访并记录后,可将会场里的状况以及讲坛上讨论的场景拍摄下来,贴在记录下面,并将演讲者的姓名和照片对应好。像这样,一份能清楚说明当时状况的记录就做好了。

万能的透明胶带

用胶棒粘贴东西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做笔记,我一般会使用更方便的透明胶带,使用它,能将落叶、落花、贝壳、硬币、木片等物品粘贴在笔记本上。

尽管在粘贴东西后,笔记本会变得凹凸不平、不易书写,但能把这些物品贴进笔记本里依然是胶带的一大优点。“手握某个国家的硬币会有什么感觉呢?”这个问题是很难在网上找到答案的,除了触摸实物以外别无他法。

那么,要如何使用胶带呢?先把想收录的东西按以下方式制成“真空包装”。

①把剪下来的透明胶带的带胶面向上展开

②把想贴的物品小心放置在其上,用手按压时要防止产生小气泡

③ 慢慢地将粘有物品的透明胶带贴在笔记本上

使用这种方法,能把纸以外的小东西纳入笔记本。比起用摄像机拍摄或者扫描仪扫描,实物的感染力更强。

用照片和实物辅助记录的采访和旅行相关内容,正是将来写报告和游记时最有用的资料。

外国硬币收藏

用透明胶带把硬币贴在书上。也可以贴上落叶,作为旅游纪念。不管怎么说,还是实物能够讲述更丰富的故事。


① 罗马字(或称罗马音)是日语使用的读音注释方法,我们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编者注

② 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形成的垄断联合。——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