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篇文章的主体是我在31岁生日的时候写的,现在32岁生日又渐渐到来。重新看回去,生活中的很多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但心中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念愈发坚定。
简单说下自己现在的状况吧:
站在人生的第32个年头,我出版了两本属于自己的书,还有三本在陆续出版的过程中。我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人不多,但业务发展良好,足以过上小康生活。我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会是我未来奋斗下去的勇气的来源。
忙碌的状态一如既往,创业之后更是从朝九晚五变为朝五晚九。但总体而言,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它是平凡而普通的,但就是这种平凡而普通,在十多年前的我看来都是那么遥不可及。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出意外的话,我还会将这件事情继续下去。
二
我出生在广东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一般而言,广东在大家眼中属于相对富裕的省份,但不幸的是我的家乡却与“富”毫不相干。事实上,不夸张地讲,在人生的前十几年,我一直生活在广东省最贫困镇上的最贫困村里。
而我家,又差不多是整个村里最贫困的。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天天都吃不饱。那时正长身体,而我从六七岁开始就要和妹妹一起承担挑水、洗衣服、种地、喂猪等各种农活,我家的饭菜油水很少,所以我们兄妹俩几乎常年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
我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肉。每个月有那么一两天,母亲会咬咬牙,拿一点钱到圩镇割点肉回来,这一天对我而言就跟过节一样。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瘦肉比肥肉好吃,但有段时间,我和妹妹都爱肥肉甚于瘦肉,因为至少在吃了肥肉之后的几天里,我俩不像之前那样容易饿了。
那段时期,有两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的。
第一件事情,是我刚上高中那年,家里拿不出学费。母亲带着我,挨家挨户去借钱凑学费。在我眼中,母亲一直是坚强又乐观的。尽管日子已经过得不能再艰难,她却从未沮丧,她总说“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我不曾想到,为了给我凑够几百块钱的学费,她可以如此低声下气。在她看来,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为了供我读书,她愿意付出一切,其中包括尊严。
虽然村里大部分家庭的经济都不怎么宽裕,但大多数人家还是很爽快地借了钱,可即便如此还是差了一点,最后去借的那家又是最吝啬的,那天母亲和我在那户人家软磨硬泡了好几个小时,才总算把学费给凑够了。
凑够了钱,母亲是快乐的,我却心有刺痛。尽管还是小小少年,懵懵懂懂,但我在内心深处还是感到一种隐隐的屈辱和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我上高中的第二年。那时候我住校,有一次我回家拿一些生活用品,母亲递给我一瓶洗发水。我一看,发现是那种最便宜(好像是五六元钱一瓶)、最低劣的洗发水,便大声质问她:“为什么你总是给我买这么差的洗发水?”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学习压力巨大,又处于青春期,发脾气或许是情有可原的。但这些理由并不能掩盖我骨子里对贫穷的恐惧、厌恶,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卑感。当时我对母亲发火,那背后何尝没有责怪之意?
那件事情使我内疚至今,到现在我也忘不了母亲当时愤怒又愧疚的目光。
三
或许,“想要改变命运”的种子就是在那段时间开始生根发芽的。和别人不同的是,它平凡而卑微,少了很多理想化的色彩。
因此,直到现在,对于在事业上取得的小成绩,我总是这样说:学习和创业固然是我本身就喜欢做的事情,但之所以努力学习、努力创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想要摆脱贫穷的处境,我想要赚钱。
我不是一个物质欲望很强的人,可能连事业心都不是特别强,我从未想过自己一定要把事业做到怎样。但我有一个想法是至今未变的:首先我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其次是我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才有资格去追求理想。
尽管生活拮据,但我从小就颇有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倾向。
比如,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作家,而且最好是科幻小说作家。我非常严肃地看待这件事情,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就试着写过长达10万字的科幻小说。虽然那些文字在现在看来非常稚嫩,但从字里行间仍然能体会到那时的用心。
再长大一些后,我就又多了一个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很多人。
一般而言,人小时候的理想是会逐渐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忘的。在这一点上,我却稍微有些不同,尽管事业道路有些曲折,但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曾和这两个理想脱离。而在兜兜转转中,我的命运也逐渐被改变了。
四
我为自己确定的事业道路,就是将“兴趣”和“赚钱”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也就是努力找到自己想做,又足以保证自己能很好地生存的事业。
这样的想法其实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当时我是这样分析自己的:
首先,我没什么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这就意味着,将来不管我做什么,我的家庭能够提供的助力是非常非常小的。至于社会关系方面,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努力从零开始打造人脉。只可惜我属于内向型性格,对于这类事情我一方面是不擅长做,另一方面也不喜欢做。因此,我最好选择一项不需要特别依赖社会关系的事业。
其次,我的天分一般,学习成绩也一般。如果想未来有所发展,做出一点成绩,我必须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并且长期坚持下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行。
我的改变就是基于这两个分析之上开始实施的,那差不多是在我刚上高二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排在年级400名左右,属于班级中上水平。从高二上学期开始,我就非常注意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将这些方法不断调整、优化。在学习中,比起具体的解题技巧,我更注重方法论的总结,即重点学习“学习的方法”。因为起步比别人晚,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比别人更严格一些——别人学2个小时,我就学4个小时;别人周末在玩,而我仍然在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在我坚持几个月后开始收到明显的效果。到了高二下学期,我以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速度冲入了年级前30名,而到高考的时候,我以当地状元的身份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一方面,考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当时因为是状元,所以我一下子拿到了几万元的奖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在高中阶段我就尝到了方法论学习和深度思考带来的好处,进入大学后我将这一套方法论体系延续了下去;而清华大学里独特的教学环境、数不胜数的牛人高手更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提供了大量可供吸收的养分。
大学四年,我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中等,但方法论、人生观、世界观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这个时期积累下来的见识、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给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也是在这个时期基本确定了将“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的想法。
五
毕业之后,我在国企工作了两年,但同时也以兼职的形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最早的时候我和高中同学开了家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在创立5年后成为所在领域的全国第一。
第二次创业,我办了一家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在我最拮据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8块钱,可是两天后就要交房租,当时我一个大男人居然绝望到要掉眼泪。
所幸,无论多么艰难,我都坚持了下来。在创业两三年以后,我发现自己之前吃过的所有的苦,付出过的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生活的回馈。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方法论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坚持将思考的内容写成文章发表到网上。渐渐地,开始有杂志社向我约稿,有出版社找我谈出版合作。慢慢地,我开始出版自己的书,逐步实现了小时候那个当作家的理想。
童年时的苦难使我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都不曾选择放弃。经历低谷之后,公司的业务开始蒸蒸日上,收入也开始远超当初。
人们常说“是一个人的经历造就了这个人”。这并不是刻意美化苦难。不能否认,穷困的生活和辛勤的劳作,给了我坚持的韧劲,决定了我做事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帮我确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是我所经历的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我。
这便是我,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不值得夸耀,但足以让自己自豪。现在我写下这本书,是想通过我的故事告诉你,无论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凡,无论你遭遇过什么样的苦难,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