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为主义 » 行为主义全文在线阅读

《行为主义》第九讲 我们的人类习惯

关灯直达底部

它们怎样产生?我们如何维持和如何丢弃它们?

行为主义者代之以记忆问题的是根椐无练习期间技能保持了多少,失去了多少来谈论一个特定习惯的保持力的。我们不需要“记忆”这个术语,因为其中交织着哲学和主观的内涵。

左起:巴甫洛夫,G.V.Anrep,B.Babkin

巴甫洛夫(右二)及其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1913年,华生认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主要是控制腺体分泌的机理,直到1916年,华生才 承认巴甫洛夫的理论具有普遍意义。

引言:在上一次讲座中,我们把人类的婴儿时期置于一个无助的和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这一时期,由于所有的组织(条件反射)还处于非习得的(unlearned)活动中,因此人类的组织还不能抵御相当野蛮的侵犯。如果我们把1岁孩子的发展与1岁猴子的发展相比较,我们就会立刻为这种比较所吃惊。

1岁的猴子到处冲撞,到处跳跃,用长而尖的声音发出如同父母般的成熟的哭声。由于它不能与其父母争夺食物,所以它采取了各种欺骗行为。如果有敌人来袭击它时,它就会逃到角落里,尖叫并扯上一根木棍,或者是盛水的盘子,这时它的父母会放下它们自己的食物去营救幼猴,而幼猴就会立刻停止尖叫,冲到食物槽那里尽可能多地偷取食物。如果在拿到食物但来不及逃走的话,它父母回来之后,就可能引起争夺、撕咬,甚至击倒幼猴的情形。看到1岁的猴子,使人不禁想起那些年仅12岁但却老于世故的报童的言行举止。相比之下,1岁的婴儿仍从母亲的胸脯或奶瓶那里获取所有的食物,他们只会咿咿呀呀,根本不会说出任何言辞;他们也只能靠爬行来移动,或者依靠部分家具支撑来直立移动。一些成人不得不为保护他们而进行战斗。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事实——有机体进入动物系列的层次越高,他们就越来越多地依靠习得的行为。

尽管人类的初期是无助的,但却能慢慢地成为一种在动物王国十分独特的生物。人类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行为的三大系统的巨大发展:①内脏或情绪(visceral or emotional)习惯的数目、灵敏性与准确性,这我们在前两讲中已经讨论过了;②喉部或言语(laryngeal verbal)习惯的数目、复杂性和完美性,这将在下一讲中讨论;③动作习惯(manual habits)的数目和完美性,我们将在本讲进行讨论。

我希望你们能够像我一样,对人类形成手指、手、臂、腿和躯体习惯所具有的巨大的能力始终保持一种惊奇。在前几讲,我已经称这一系统为动作习惯系统(system of manual habits),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一术语。我们必须弄清“动作”一词包括躯体、腿、手臂和脚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