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长大
1983 年 6 月,在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我踏上了奔向梦想的列车。在登上火车即将启程的时刻,带队领导把车窗打开,让我们赶快对父母亲道别,说有可能五六年回不了家。我就那么简单地挥挥手,心里没有觉得有什么离不开、舍不得,反而对远方充满向往。当时的心理感受可能跟年龄有关,尤其是自己还在兴头上,根本没能体会和家人离别的心情。
我们 5 个人到了锦州,又一起到沈阳去,然后省军区招飞办再把我们送到保定的航空第二预备学校,人们简称其为保定航校。到锦州会合成了 25 人,而到了沈阳,人数增加到 120 人。这是那年我们辽宁省招收飞行员的人数。
第一次离开家,觉得哪里都新鲜。我那一次可过了把坐火车的瘾,到这几个地方都是坐火车,我舍不得在火车上睡觉,就趴在火车车窗上看外面的树木一扫而过,房屋、工厂都倒退着消失在远方。毕竟是头一次离开父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跟个孩子一样心里有些忐忑,但我始终兴奋着,脑袋里一直想象着航校的生活。
到达沈阳的当天夜里,我们发军装了。没有领章帽徽,但穿上了正规的军装,感觉自己是解放军了,心中自然十分得意。我们每人只发了一套军装,要求把自己的穿的衣服换下来,第二天打着行军背包,统一穿着军装去保定航校。
打背包对当时的我是件难事。以前从来没有打过,我们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随行的武装部领导为我们解了围。他挽起袖子,三下五除二,一个背包就打好了。我们站在旁边惊讶地看着,觉得他很厉害竟然会这一手,原来打背包也是解放军的拿手活,我想到看过的电影中红军长征时都一个个背着整整齐齐的背包,以后我也将学会这一招。打好的背包在我们眼中就像一件战利品,我们看着它,爱不释手。一会儿背在肩上,一会儿卸下来,一会儿又背在肩上,神气地走几步。
从沈阳去保定航校的火车还会经过我的家乡绥中。第二天,我来时穿的衣服,就在停靠绥中站时送下了车。
第一次穿军装,对于当兵的人,相当于脱胎换骨的开始。有一首歌叫《军装的味道》,某种程度上表达了这样的情感。歌中唱道:
当我戴上闪亮的军徽
我的青春开始了梦想
我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钢枪
慢慢有了兵的模样
军装的味道是什么
只有穿过军装的人才知道
多少泥水汗水泪水和硝烟的味道
融入我的怀抱让我赢得荣耀
1983 年夏天,保定航校一共接收了 1700 多名学员。作为我军一个重要的航空训练基地,保定航校主要做前期培训,有许多飞行员的起点就在这里,据后来的了解,我们 14 个航天员当中,包括我在内,有 7 个人曾经在保定航校学习过,也就是说,我们军人生涯的第一步是从那里开始的。到本世纪初,因为军队编制体制调整,保定航校被撤并。
6 月 11 日,我们到了保定航校。我们辽宁省的飞行学员报到得最早,其他省的学员还没到,所以区队长和文书就通知我们先打扫航校卫生,迎接后来的学员。先学习整理内务,再一遍遍扫地擦地、擦窗户,我一路小跑着做各种勤务,虽然从来没有这么累过,我却像拧了发条一样浑身都是劲。1700 多名学员被分为 16 个学员队,我被编在 15 队,分到 10 班。我们绥中的 5 个人,都被分到了不同的学员队。
我感觉自己就是在那时突然长大的。当象征军人身份的军装穿上身的那一刻,稚气的脸上带上了一丝小男子汉的刚毅。离开家,终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与管教,却反而特别懂事。可能许多初入军校或者刚进军营的战友,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感受,军营的各种氛围都在提醒你:这是部队,你不再是个学生了。
这时,你会突然间变得更加自律,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军人”这个词立刻就取代了“老百姓”。军人是打仗的,是保家卫国的,是保护老百姓的,学生、孩子是被保护的,当然自己就不再是学生不再是孩子,而转变成有力量保护他们的人,随着军装赋予的力量,自己就突然不可抑制地主动长大了,似乎有种心理暗示,要赶快强大起来,这样才能担负起军人的职责,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转眼之间的成熟,让我可以比较周到地管理自己,做每件事都目标明确,对指派给的工作尽职尽责。
可能是因为做事认真、精力充沛,我被任命为副班长。之所以是副班长,是因为当时我个子小,队长怕我当班长管不住战士。实际上,严格的自律和认真的态度让我很快就胜任了副班长的工作,后来又当团小组长,一直干到离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