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03 年 10 月 16 日 4 时 31 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命令:“神舟五号,我是指挥员。飞船即将返回,出本测控区后,请将舱内物品固定好。注意,请调整好座椅束缚带,关闭好面窗,取出手持仪表板拿好,有问题及时报告,完毕!”
听到返航命令的那一刻,好像心里的某个开关被触动了,我一阵激动:要返航回家了!这是指挥中心的指令,也是来自地球的召唤信息,是人类故园对一个太空远游者的召唤。
此刻我的心情相当复杂。一方面盼着快些回来,我已经开始想念地球,想念家人,想念战友,如果按天数计算,14 天,已经够长了,而且这次飞行作为一个任务来讲,不回来不算完成任务,我盼望胜利完成任务。
另一方面,我非常留恋在太空的时光。作为一名航天员,既然来到了太空,就希望能停留得更久,这次只有 21 个小时,时间太短暂了,有很多训练内容还没来得及验证,很多想法没能实现。
仔细想来,的确有不少想做的事没有做,有些资料没能全面保留。像到了黄河或者长江,或者到了台湾上空,我想好好拍下来,但这时正做别的工作,就想着下一圈去做,但往往又错过了。独自一个人在太空挺忙的,过站、报告、操作、检测、记录……我要做的工作项目很多,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我一丝不苟地完成规定的程序和操作,有些想法就没法实现,真到了下一圈往往不能把上一圈想好的事情实现,要么错过了,要么没有完美呈现上一圈遇到的美景。
从通知返回到执行返回,中间有一小时准备。
按照命令,我把所有该检查的设备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将舱内物品安顿好,保证它们在任何冲击下都不会散落,然后把自己固定在座椅上,绑得特别紧。返回过程中的过载和落地时的冲击力会很大,如果不绑紧,身体与座椅有间隙,摔下来会把自己摔坏了。
完全做好返回准备,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那让人欣然、又令人惆怅的归家时刻。我再一次望向舷窗外的太空,那一派饱满、深邃的黑色,群星寂寂,依然安详而宁静。
我扬手向外挥别:再见了,太空!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
我对此也非常清楚,从风险系数上讲,返回的风险远远高于起飞。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 22 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 11 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会出现意外吗?我的脑子里也曾瞬间闪过这个问题,但我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这种闪念。从起飞到在太空中的所有过程都算顺利,这证明科研人员把所有关键环节都考虑到了,返回也应当同样不会有问题。
“没理由出现问题!”我对自己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