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气血才是命根子 » 气血才是命根子全文在线阅读

《气血才是命根子》附录 1:补气养血 常用食物

关灯直达底部

⊙ 常用补气食物

1.粳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2.籼米

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3.糯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来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4.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5.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6.马铃薯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7.红薯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8.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9.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10.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11.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12.猪肚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治疗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13.牛肚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4.羊肚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15.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16.鳜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17.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18.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毒透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19.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20.莲子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又名藕实、莲实、莲蓬子。补益心气,健脾止泻,补肾固精。主治脾虚,便溏,痢疾,食欲不振;或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心悸,五心烦热;或肾虚失摄,精关不固,遗精,滑泄,带下量多,尿频,遗尿,尿失禁等症。

21.芡实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子。又名卵菱、鸡头米、鸡头果、鸡嘴莲、水鸡头等。生于池沼湖泊中。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固肾涩精,补脾止泻。主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失禁,大便泄泻等症。

22.菱角

菱角,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又名芰实、水栗、沙角、水菱等。生食: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熟食:益气健脾,解酒毒。主治脾胃气虚,大便稀溏,或久泻久痢、易倦乏力等。

⊙ 常用补血食物

1.黑豆

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2.大麦

大麦为五谷之长,有补虚弱、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滑肌肤等养生保健功效,久服益人,可使头发乌泽、容光焕发。

3.芝麻

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古有胡麻、油麻、脂麻之称;其颜色有黑、白两种,性质基本相同,药用多取用黑芝麻。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生津等功效。

4.南瓜

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细胞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功能;铁元素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

5.红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6.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维生素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

7.面筋

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元素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8.菠菜

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9.龙眼肉

龙眼肉就是桂圆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10.萝卜干

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11.发菜

发菜的颜色很黑,不好看,但发菜内所含的铁较高,用发菜煮汤做菜,可以补血。

12.葡萄

葡萄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人、妇女、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者的滋补佳品;怀孕的妇女也建议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对胎儿营养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

13.甘蔗

冬季水果中,相当受到人们喜爱的甘蔗含有多种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磷、锰等等,其中以铁的含量最高,每千克可以高达9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补血果之称。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甘蔗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少食用。

14.桑椹

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果实,古称桑实、乌椹、桑果。桑椹有乌、白两种,以黑紫色者入药为佳。桑椹性味甘寒,入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之功效。

15.黑木耳

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补益气血、润肺补脑、健身强志及和血养容等功能,适用于崩中漏下、痔疮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及便秘等症。

16.红糖

红糖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之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又称黑砂糖、赤糖、紫砂糖。红糖味甘,性温,入肝、脾、胃经,具有养血活血、补中暖胃的功效。

17.鸡蛋

鸡蛋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品。中医学家认为,蛋黄与蛋白虽同在一壳之中,但药用价值却不尽相同。鸡蛋黄味甘、性平、入心肾经,具有滋阴养血,润燥息风之功;鸡蛋白味甘,性凉,具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之效。就补血益阴而言,鸡蛋黄远胜于鸡蛋白。鸡蛋黄滋阴养血,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心烦不得眠、虚劳吐血、胎漏下血、心悸怔忡及盗汗等症。这是中医学几千年的经验。

18.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系指一般日常食用的猪肝、羊肝、牛肝、兔肝及鸡肝而言。因这些动物肝脏的功效大致相仿,故统而述之。动物肝脏营养丰富,一般含有糖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2、钙、磷及铁等成分。它可以改善人体造血系统,促进产生红细胞、血色素,制造血红蛋白等。因此,肝为强壮补血之佳品。各种肝脏功效大同小异。猪肝味甘苦,性温,具有补肝、养血及明目之功,适用于血虚萎黄、夜盲、浮肿及脚气诸症;羊肝味甘苦,性凉,具有养血、补肝及明目之效,适用于肝热上扰所致的目暗昏花、雀目、障翳及血虚致痨等症。总之,动物肝脏无论性质寒或热,均有养血、补肝及明目功效,堪称补血益肝之佳品。

19.乌骨鸡肉

乌鸡肉味甘,性平,具有补血益阴,退热除烦功效。乌鸡与一般家鸡不同,家鸡雄者补阴,雌者补血,而乌鸡补血功效较雌鸡更为突出,重在补血益阴,故适用于虚劳骨蒸、羸弱盗汗、身倦食少、消渴咽干、五心烦热及肌肉消瘦等阴亏血少、内热郁生之症。乌鸡入血调经,为妇科良药,专治妇女虚劳所致的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崩中漏下、赤白带下及各种由虚亏内伤引起的妇产科疾病。正如《本草经疏》所说:“乌骨鸡补血益阴,则虚劳羸弱可除,阴回热去,则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阴平阳秘,表里固密,邪恶之气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故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可见乌鸡为补血益阴之上品。

附录 2:补气养血 ——常用中药

⊙ 常用补气中药

1.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红参、生晒参、糖参、参须等。它们虽然都有补气之功效,但又各有千秋。

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红参: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糖参: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

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格昂贵,很少用。

人参的用法多种多样:可炖服,炖时要用文火(慢火)煮沸1小时以上,以便把人参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疗效,用量一般3~9克;可吞服或嚼服,即在人参干燥后,研为细末,每次用量10克左右,这样用量小,可节省药物,但能保证一定的疗效;还可酒浸,即把人参,或配其他药共切碎,放入好米酒内浸泡,一般1个月后便可饮服,每次两三汤匙,一日2次。若要酿酒,可用人参为末,同面米酿酒,每次两三汤匙,每日两三次饮用。

由于人参较贵重,故要好好保存,如要防霉、防虫蛀、防变质。平时宜放阴凉干燥处保存;或将其放入装有石灰的木箱或器具中,要将口封严。

2.西洋参

西洋参作为滋补珍品已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其味甘、微苦、性凉,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为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以西洋参易人参,则养阴之力增强,可供激烈活动时疲劳乏力,口渴、出大汗者服用,为体育保健之佳品。若将本品与核桃同用,健脑之效极好,久服令人益智不忘,并有预防脑卒中之功。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

本品服法主要是:将其研为细末,每次服1~1.5克,温开水送下,也可煎服,每次1.5~3克,煎时多用文火,可代茶饮,或与其他煎好的药汁同服。

但本品不适用于体质虚寒而阳气虚者。平时保存要防霉、防虫蛀,宜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干燥后密封保存。

3.党参

以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入药,性味甘平,功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为滋补保健之品,虽与人参功同,但力量缓弱,临床上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据现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细胞增加,白细胞减少;也可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本品用量一般为3~9克,在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15~30克,或更多些。

4.黄芪

药用其根,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等的根入药。味甘,性微温,能助卫气,固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为温养强壮保健之佳品。据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本药确有强心、保护肝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强壮作用,若用大剂量的(30~60克)黄芪,有降压、利尿、增加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等作用,故常用于高血压肾病证属阳气衰弱者,收效良好。若与当归相配,能使大白鼠红细胞电泳明显加速,使其恢复到青年大鼠水平,说明当归与黄芪相配有使“老年”红细胞趋向于年轻化的作用,有利于抗衰老。黄芪用量为3~9克,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30~120克。但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怒者勿用。

5.白术

以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入药,其味苦、甘、性温,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是脾胃气虚,体弱自汗及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药。据近代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液循环加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说明常服白术可延年益寿。

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血,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而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

用量一般为5~10克,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到15~30克左右。白术忌与桃、李、雀肉、青鱼同食。

6.黄精

以百合科植物多种黄精的根茎入药,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的作用。如《日华子本草》说:“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晒,食之驻颜。”《名医别录》列黄精为上品,称其“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黄精视为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良药,并有“仙人余粮”、“仙人饭”等美名。据现代研究证明: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的浸润,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黄精由于性质平和,适用于久病,病时调养之用,前人经验认为“黄精可代参芪”,此说供参考。本品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能补益脾胃;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能补虚润肺;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内服。若痰湿盛所致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以及脾胃阳虚所致的泻泄等症忌用。此外,本品不可多食或过量服用,以免影响脾胃消化引起胃脘胀满。

7.甘草

又名粉草,药用其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健脾益胃,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饮食减少、倦怠乏力、四肢无力等症;也可补益心气,用于心虚所致的心悸怔忡、气短、脉结代等症;还能缓急止痛,可用于肌肉、血管挛急作痛;重要的是甘草能清热解毒,可解多种药物中毒,如解毒保肝,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此外,甘草可调和诸药,能缓和有些药物的猛烈作用,使其药性缓和,并保护胃气。还有,生甘草兼能润肺,对肺热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近代研究证明,本品为润滑祛痰药,口服后能使咽喉黏膜减少刺激,适用于咽喉炎症;还证明甘草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结核。

用蜜炙过的甘草称炙甘草,适用于补中益气;生甘草适用于清热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适用于淋病。本品用量一般1~10克,但脾胃有湿而中满呕吐者忌用。也不可长期大量服用,过量可引起水肿、高血压。

8.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因其味兼酸、辛、甘、苦、咸而得名,能敛肺定喘、滋肾涩精、止汗止泻、生津止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说:“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药王孙思邈说:“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夏季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冬,少加黄柏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可见,五味子有良好的补虚健身作用,常服能使人增强体力。现代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与人参相似,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机体的条件反射功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功能,使病态下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视力及扩大视野;对听力也有良好影响;还可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能力;对胃液分泌也有调节作用;此外,还有镇咳、去痰、抑菌等作用;是作用广泛的滋补强壮药。

本品用量一般1.5~9克,但肾阳亢奋、肺有实热、蓄痰停饮、肝火妄动、痧疹初发等症,皆禁用。

9.太子参

又名孩儿参,药用其块根,是一味很好的清补之品,其补气作用近似人参、党参,但效力较差,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乏力、自汗、气短等症。其补气之力虽不及党参,而生津之力却胜于党参,可代西洋参之用。

太子参水煎,每剂9~30克,内服;在夏季天热时,可用15克太子参与乌梅,共煮水加适量冰糖或白砂糖代茶饮,有益气生津防渴之功效。

10.茯苓

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入药,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湿,益智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古人称之为“上品仙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茯苓中还含有茯苓酸、蛋白质、卵磷脂、麦角甾醇、组氨酸等,其中的卵磷脂是一种神经系统滋补强壮剂,这说明古人称茯苓能“保神”、“益智”是有科学道理的。实验研究还证明,茯苓有降血糖、抗溃疡和利尿作用。作为抗衰防老药,古人常将茯苓与苍术配合同用,原因如《经验方》里所说:“乌髭发,驻颜色,壮筋骨,明耳目,除风气,润肌肤,久服令人轻捷。”医籍中尚有以本品与白芷同用,做膏剂、面脂之记载,长期使用防老去皱,令面光悦。此外,《百病丹方大全》载方:用白茯苓研极细末,加入白蜜调匀,每夜敷之,晨起洗净,可润泽肌肤,美容养颜,去面黑斑。

养颜:用茯苓9~15克,茯苓皮可用15~30克,茯神木可用15~30克。若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本品,滑精者亦须慎用。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一些补气药,但由于气又有卫气、宗气、营气、元气、五脏之气、经络之气的区别,因此,在使用补气药时,应辨证施治。

⊙ 常用补血中药

1.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又称千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及润燥滑肠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当归有降低血压、保护肝脏、镇静、镇痛、提高全身代谢功能、利尿及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的作用等。当归乃补血要药,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眩晕身倦、心悸气短、手足羸弱等症。当归补血且能活血,血活则通,通则不痛,故当归可活血调经,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闭经不通、产后淤滞腹痛等症。并适于血瘀阻络所致的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瘀血、痈疽疮疡之血虚、血瘀。还能润燥滑肠,治疗大便秘结,尤其适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自古医家认为,当归可分成三部分,各自功效有异。当归头止血而上行,当归身养血而中守,当归尾破血而下流,当归全身则和血而不走。因此,当归历来被视为血中圣药。

2.阿胶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称傅致胶、盆覆胶。阿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及安胎等功效。药理成分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所组成,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钙、硫等物质。据药理研究,阿胶有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能改善体内钙平衡,促进钙吸收及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等。《本草纲目》说:“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其重在补血,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虚劳眩晕、心悸心烦及失眠多梦。阿胶性质黏腻,能凝固血络,适用于一切血证,如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咳血、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产后下血不止等症。阿胶养阴润燥,适用于虚劳咳喘、阴虚燥咳、咽干痰少、心烦口渴等症。因阿胶滋阴润肺,止咳止血,其性平和,故又为肺痨病之要药。服用阿胶时应以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因本品质黏有碍消化,脾胃虚弱或呕吐泄泻者忌服。

3.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益肾生精的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地黄有强心、利尿、抗过敏、降低血糖、升高血压及小量收缩血管,大量反而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熟地黄适用于一切阴虚、血少、精亏之症,是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要药。精血乃人体的基本物质,所以,熟地黄能培补下元而固本。临床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心慌心悸、潮热盗汗、遗精劳损等症。适用于月经不调、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胎前产后血虚不足等妇产科疾病。亦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耳鸣耳聋、须发早白以及消渴、吐血、衄血等阴虚血亏之症。

4.鸡血藤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鸡血藤的干燥藤茎。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强筋骨、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功效。由于鸡血藤重在补血而活血,故适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鸡血藤可舒筋通络,又适用于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湿痹证及瘫痪等病。又因其活血而通络,故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胀等外伤性病患。

据临床报道,鸡血藤对因放射性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性神经麻痹症均有疗效。市售有一种鸡血藤膏,是用鸡血藤熬制浓缩成原膏,再取糯米、麦芽制成麦芽糖浆,另以红花、续断、黑豆煮成药液,将三者混合浓缩成膏。此膏味微甘,气香,功效同于鸡血藤而补血之力较强,可用黄酒化服,亦可烊化兑入汤剂中服用。

5.紫河车

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古称胞衣、混元丹。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入肺、肝、肾经,具有滋补气血、益肾生精之功效。紫河车含有大量胶质、蛋白质、钙、磷及镁等成分。据药理研究,胎盘含有多种抗体、干扰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及多种有应用价值的酶等成分,可以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减轻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并有“激素样”作用。

紫河车补养气血,适用于身体羸弱、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咳嗽、气喘、阳痿遗精以及妇女不孕、气血不足所致的习惯性流产、产后缺乳等疾病。紫河车大补气血与人参不同,它主要为滋补营阴,更适合于阴血不足、精气亏损所致的各类疾病。正如《折肱漫录》所说:“有人谓河车性热有火,此说最误人。河车乃是补血补阴之物,何尝性热,但以其力重,固似助火耳,配药缓服之,何能助火。”因此,需长期服用疗效才能显著。本品药力和缓持久,久服百益而无一害。

6.白芍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又称金芍药。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补血调经,敛阴止汗、缓急止痛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甙,具有解痉、镇痛、抗惊厥、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解热及消炎等多种作用。白芍酸寒入肝为养血柔肝之要药。适用于肝旺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胸胁疼痛、四肢拘挛等症;补血调经适用于阴虚血亏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及崩漏带下。敛阴止汗重、能治疗营阴不固的虚汗不止、夜寐盗汗、衄血咯血,肠风下血等症。

芍药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后分为白芍、赤芍两种。一般白芍多取材于栽培品种,而赤芍多为野生品种,二者同为一类,但功效有异。白芍重在补血养阴,赤芍重在凉血活血。

7.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茎,古称地精、交藤、夜合。何首乌味甘苦,微涩,性微温,入肺肾经。其主要成分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脂肪油、淀粉、糖类及卵磷脂等。具有养血益肝、补肾固精及滋阴润肠等功效。主治阴虚血枯所致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遗精崩漏诸症。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主发”。何首乌入肾滋阴,养肾柔肝。肾气足,肝血旺则毛发乌黑,皮肤润泽。故《开宝本草》说它“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因此,何首乌乃中药材中第一美容之品。在古方中有许多美容抗衰的名方均是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还具有降低血脂、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糖、强心,减少血栓形成等功效。故它又不失为补血、美容、抗衰之佳品。

8.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古称苟起子、甜菜子、枸棘、地骨。其处方用名为枸杞、枸杞子、甘枸杞。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其所含成分为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菸酸、维生素C、亚油酸、酸浆红素等,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衰老等功效。据药理实验证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枸杞子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虚劳羸弱、阳痿遗精、腰腿酸痛、足膝酸软、头晕耳鸣诸症。亦适用于肝阴血虚的目昏花、夜盲、视力下降、迎风流泪等眼疾。《延年方》中称枸杞子能“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人”。说明枸杞为一种滋阴生精,而无寒热燥腻之弊的抗衰良药。枸杞子之补重在补阴,能滋阴补血,益精明目。因“味重而纯,故能辛嗍,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枸杞子尚能明显地增强人体性功能,故古人谚云:“离家千里,勿食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