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查科峡谷和长屋谷的阿纳萨兹人的不幸遭遇外,本章开篇我曾提到在公元1100年到1500年期间,美国西南部还有许多这样的族群,如明布雷斯、梅萨维德、霍霍凯姆和莫戈永等也都多次面临崩溃、重组或弃村逃荒的命运。这些崩溃和转变是由不同的环境问题和文化背景造成的。例如森林消失对阿纳萨兹人而言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没有树木就没有盖房子的屋梁;但对霍霍凯姆人却不是问题,他们的房屋不需要木梁。灌溉农业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让霍霍凯姆人大伤脑筋;但对不采用灌溉方法的梅萨维德人来说,并不受影响。梅萨维德人和莫戈永人居住在高海拔的边缘农业地区,深受气候寒冷之苦。其他西南部的族群也有地下水位下降(如阿纳萨兹)或土壤养分耗竭(可能发生在莫戈永)等问题。河道下切给查科峡谷的阿纳萨兹人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对梅萨维德人没有任何影响。
至于弃村逃亡的原因,除了上述各自不同的理由之外,在根本上都是因为生存环境脆弱艰难,想出来的种种对策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矛盾,但解决不了本质问题。到底是由于外在环境变迁还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环境变化导致最终的崩溃?对此我们无史可考,也没有考古学家可以预测答案。我之所以在“短期”这个词上打上引号,是因为阿纳萨兹人在查科峡谷生活了600年之久,相形之下,自哥伦布于公元1492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在此殖民也不到600年。美国西南部各个印第安部落在尚未衰落前,实验了半打不同的经济模式。历经数百年后,他们发现只有村落经济才能在“长期”内持续发展,至少能维持千年。因此,我们现代美国人不可盲目自信,以为第一世界的经济模式能够历久不衰。且让我们以查科峡谷的人类社会为鉴,他们在达到鼎盛时期后迅速于公元1110至1120年走向消亡,这十年里查科峡谷人怎么会相信崩溃的危机呢?
在认识社会崩溃的五点框架中,其中四点因素在阿纳萨兹社会的消亡中均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其中包括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种种冲击,尤其是滥伐森林和河道下切。其次,降雨与气温变化加剧了已经恶化的环境问题。与友好部落的内部贸易也是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阿纳萨兹部落相互交换粮食、木材、陶器、石器和奢侈品等,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复杂社会,但也将整个社会置于一亡俱亡的处境。在复杂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宗教和政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以激励各卫星部落向政治和宗教中心提供粮食、木材和陶器。在这五点框架中,惟一与阿纳萨兹社会没有关系的便是外部敌人。当阿纳萨兹社会人口过多、气候恶化时,各部落之间相互残杀。但美国西南部印第安文明距离其他人口众多的社会非常遥远,因此不可能受到外部敌人的威胁。
查科峡谷的废弃到底是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还是受到旱灾的影响?从以上观点来看,我们也许能对这一长期饱受争议的话题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两个原因兼而有之。在查科峡谷阿纳萨兹社会存在的六个世纪里,人口逐渐增加,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环境资源日趋枯竭,最终沦至难以为继的地步。此为查科峡谷废弃的远因。近因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最后的旱灾把查科峡谷推至深渊的边缘。如果当时不是因为人口过多,阿纳萨兹社会还是可能幸存下来。查科峡谷社会崩溃之后,剩下的居民无法像先祖那样在此重建家园,因为当初苍郁的树木、高地下水位和平整的洪泛平原已经不复存在。
这一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过去文明的崩溃(包括下一章将会探讨的马雅),以及我们当今社会的命运。我们所有这些现代人——业主、投资家、政客和大学行政人员等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尽可能地过着铺张浪费的生活。我们忘记环境可能会变动,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变动。到那时,我们也许已经深深依附于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破亡是惟一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