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全文在线阅读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第7章别让手机疏离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关灯直达底部

生命中真正有分量的,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乔治·瓦利恩特

在《经验的胜利》一书中,乔治·瓦利恩特写道:“长达75年的格兰特研究告诉我们,幸福的支柱有两个……一是爱,二是用不疏离爱的方式面对生活。”

每个人或许都会做出让自己和所爱的人渐行渐远的事情。比如,我们会一边和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无伤大雅”地瞥一眼手机;我们会忘记用30秒钟的时间热情地迎接一整天没见面的伴侣;也会因为打不起精神而不接朋友或祖母打来的电话。如果对某些情况或事情处理不当,我们不仅无法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反倒会制造阻力,削弱感情赋予我们的力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情感关系中的小裂痕若不经修复,便会让关爱和情谊从我们的生活中流失。我认为,这样的行为就像是“情感中的致病因素”。诚然,一个微小的举动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情产生了变化,只能说明我们与另一方的关系经历了一点摩擦。所有的情感关系都难免出现裂痕,而这些微小的裂痕会让我们徒增压力。你可以把这一章的内容作为指导信息,预防这些裂痕的出现,并帮助你修复日常情感关系中已出现的裂痕。

情感关系病症1:科技的滥用

这种感觉你应该并不陌生:你和朋友正在把酒言欢,但她的手机却响个不停。原来,她把13岁的女儿一个人留在了家里,因此需要不停地查看手机,确保一切正常。过了一会儿,她的同事发来了短信,而你的朋友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对方解答工作难题。到了最后,你觉得自己只得到了朋友一半的注意力——能和她见面诚然是件好事,但你们的友谊却已不复从前了。

又如,你正在和家人共进晚餐,大家都很兴奋,你也很想和孩子们聊聊近况。但孩子们却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他们被同学们发来的照片逗得直乐。没过多久,所有的大人也都将手机掏了出来,想要看一看他们的朋友圈又有了什么新鲜事。到头来,谁都没能和孩子们好聊聊天。

又或者,你终于兑现了早就许下的诺言,趁着学校放假的时候带孩子们到海滩玩。刚出发10分钟,工作上的电话就来了。结果,你把车上的时间都用在打电话上了。你的孩子对此没什么怨言,他们可以玩电子游戏。一到海滩,孩子在一旁玩耍,而你则被短信和邮件弄得自顾不暇,一直在通过电话处理工作上的问题。一整天,你都眯着眼睛在手机上看图表,根本无暇陪孩子搭沙土城堡。

像以上这样的情况我们都经历过,科技让我们能随时随地地开展工作,让我们可以在海滩上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这是件好事。但实际上,科技也会损害我们的感情以及工作。我们既无法全心全意地与家人共度时光,也无法安心地工作。新兴科技只是创造了一种亲密共处的假象,并没有拉近我们与家人的距离,而且无法让我们体验到情感关系所带来的快乐与益处。

人际关系是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支柱,而我们对于科技的依赖却腐蚀着这些关系。手机铃声每响一次,我们就会分泌足量的多巴胺,从而激活大脑中的奖励中枢。这感觉的确不错,却会让我们不愿回到需要费力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朋友”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时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在一天将尽之时,给朋友发条短信要比打电话轻松多了。更新朋友圈后立刻享受几十个“赞”所带来的满足感,要比跟邻居分享我们的想法和兴趣省劲儿多了。从短期来看,通过科技与他人进行联系似乎是比较轻松的方式,但这种轻松只是假象。

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家兼《群体性孤独》(Alone Together )一书的作者雪莉·特克尔写道:

我们对“真正”的关系和情感中的脆弱、敏感、复杂及烦琐避之唯恐不及,却通过虚拟途径与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联系,以求得到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带给我们的甜蜜快感。即便彼此相连,我们仍能将自己孤立起来。

这种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彼此孤立(包括藏匿自己的情感)是一剂致命的毒药。幸运的是,问题并不出在科技本身,我们只需改变对科技的利用方式就行了。

对症下药:利用电子设备促进人际关系

在书的末尾,特克尔号召大家在使用科技时要多加思考。没错,科技的确能够促进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电话Skype以及谷歌的环聊功能就为我在工作上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使用科技时多加思考,就是有策略地使用科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意味着减少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论述参见使用科技。以下是具体方法。

划定神圣的空间。 体验当下的情感,全身心地与身边的人共处。全身心与人共处是指,我们在与人通电话时,就把手中的其他事情放下。这意味着,即便面对面的交谈会产生冲突和疲惫感,我们仍然要与他人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偷偷瞥一眼短信的确能带来快感,但我们并不需要对高科技设备“有求必应”;我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不应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

前几天母亲给我打了个电话,她当时正在古巴旅游,而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能跟她见面交谈了。接电话的时候我正坐在办公桌前。听她讲旅行逸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查看邮件。虽然我只是在删除广告邮件,但也很难专心地听她讲话。我转念一想,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给我与母亲的关系增添压力,因此我停下了手里的事。我想,如果母亲在听我讲述旅途经历的时候还一心二用地清理收件箱,那我一定很恼火。我勐然意识到,母亲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她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关系。最终,我的价值观让我做出了改变,我从电脑边走开了。

练习独处。 如果我们不能忍受(甚至是享受)独处,就会时常感到孤独。“独处指的是与人分离并能镇定下来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找到自我,从而接触他人、创建真正的关系,”特克尔解释道,“如果我们不具备独处的能力,就会为了缓解焦虑或寻找刺激而求助于他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真正去认识对方,而是将他人当作备用零件以支撑我们不堪一击的存在感。”

学着切断与他人的联系,你可以在家里或车里独自待一段时间。要学会忍受可能出现的无聊,这种感觉是会消失的。不要带手机去徒步旅行或是去海边。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对孤单一人抱持着深深的恐惧感,况且待在自己的族群之中是我们的本性。但是,只有找到独处之中所包含的静谧与安详后,我们才能向内求索;而一旦拥有这种能力,你就会意识到,其实你从不孤独。这时,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存在于内心的与生俱来的联结。特克尔写道,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保持与他人的联系能够减弱自己的孤独’的想法”,就要意识到:“如果我们没有学会独处,就会愈加孤单。”

限制花费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 虚拟现实、电子游戏以及社交媒体都容易让人上瘾。从短期来看,把时间花费在虚幻世界里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与饮用含糖苏打饮料所带来的快感相似(但过度摄入却会对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虚拟现实可以让我们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把自己幻想中最光鲜或最自豪的一面展示给网络世界。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与网上的“朋友”进行沟通,还可以避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带来的烦琐、脆弱与痛苦。

但实际上,一味地回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到头来我们只会茕茕孑立、孤立无援。因此,你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拉近与现实的真实关系,例如,用朋友圈拉近你与远方朋友的关系,共享你们喜欢的文章、照片和视频;你可以陪孩子打网络游戏。

情感关系病症2:…忙碌与过劳

全世界的工作族几乎都在抱怨时间“饥荒”——我们拿不出时间来维系亲情、友情。

你可以问问自己:忙碌是拉近了我与他人的关系,还是妨碍了我对人际关系的维系?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做义工,还定期去观看孩子的比赛,也经常和朋友碰面。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活动并没有给他们造成负担,反倒让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日益亲密。这样的生活不仅活力十足,而且有利于与他人沟通。

对症下药:在友谊中寻找效率

我很喜欢从情感关系中寻找效率,这往往让难以安排的事情变得轻松。我很推崇“仪式化的关系”,也就是提前确定时间来维系情感。我加入了一个辩论小组,约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一与他们会面。我每逢周四都会与一位好友一起吃午饭,还会在周六的早晨和另一位朋友远足;每周二和周四的早上,我都会和朋友一起锻炼身体;每年,我都能保证和最好的一群朋友聚会4次:圣诞节前,我们会在旧金山开圣诞派对;感恩节前,我们会在奇科市举办年度感恩会;原住民纪念日,我们会在圣克鲁兹市进行三天的野营;每年5月,我们还会共度5天长假。

在我的谷歌日历上,所有这些“仪式化的关系”都被加了“重复提醒”。虽然创建这些习惯花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习惯已成自然。我知道,如果不提前在日程中预留出时间,我与朋友见面的机会远不会像现在这样多,提前安排时间这一招的确能让我轻松很多。

另外,我还常在与朋友共处时“一心多用”,反正都要吃午饭,为什么不同朋友一起吃呢?为何不趁着遛狗时和邻居闲聊几句呢?为什么不和一起做义工的人交朋友,把社交嵌入做义工的时间呢?

情感关系病症3:嫉妒心

嫉妒所带来的灼心滋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嫉妒会让我们争强好胜,不但无法接近和关爱他人,而且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对症下药:为他人的成功叫好

首先,你要认识到,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成功,我们就能认识到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最近,一档电视节目邀请了一位幸福学专家,几位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替我“打抱不平”:“应该叫你去才对。”

“你的研究成果重要得多,也实用得多。”

“她可真够惹人烦的。”

“看到她在电视上,你难道不抓狂吗?”

面对类似的情况,我有一套专门的对策。每当其他专家取得了成功,我就觉得是上天在提醒我,我也会成功。不仅如此,我对自己已得的成绩由衷地感恩,也觉得我所拥有的已经足够。当下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我有很多工作要完成,也很庆幸能与家人共享生活。

先处理好你脑子里因嫉妒而起的小声嘀咕吧,想想看,你有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嫉妒的东西呢?深入挖掘一下你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东西。

我们还可以为他人的成功叫好。《唤醒喜悦》(Awaking Joys )一书的著者之一詹姆斯·巴拉兹将这种心情称为“间接感受的喜悦”,即他人的喜悦延伸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也产生了同感。

对于亲密的人,我们可以将以上做法更进一步,主动为所爱之人的成功庆祝。研究人员发现,幸福的伴侣在一方分享好消息的时候,另一方会大喊:“你真棒!”

这项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两条关键建议。第一,有好消息就分享,这会让你更加快乐。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可以将这种情绪放大,这就是“品味幸福”的基本内容。

第二,积极回应朋友和恋人的好消息。当朋友或恋人与我们分享好消息的时候,我们不用大喊或欢呼,但仍需给出热情的回应;只是默默地微笑,认为爱人自然会对我们的快乐心领神会,这也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动声色的支持,没有什么效用。我们对好消息的反应必须是积极主动的——我们需要用语言表达喜悦,将支持的话说出来,还要通过拥抱等肢体语言肯定对方。

热情的回应不仅能让自己对别人分享的事件更加兴奋,也会让分享者的心情更加舒畅。与一般的恋人相比,对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大肆庆祝的恋人对恋爱关系更加满足,分手的概率也较小。

因此,当升职终于敲定的时候,开瓶香槟庆祝吧,和爱人一起散散步,共同庆祝美好的一天。当你的爱人完成健身目标时,拥抱下,为对方的努力叫好。让对方能感到你的爱,你也能从这段感情中受益。

那么,当事情不遂人愿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积极回应。不仅要确保你的朋友和伴侣感觉到了你的理解和关爱,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观点得到了重视。

情感关系病症4:失望

如果挚友没有为你的成功摇旗呐喊或者是伴侣忘记了你的生日,你便会感到失望;如果感觉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依赖,你便会感到沮丧;而如果恋人一点儿也不浪漫,你就会黯然神伤。与亲密的人在一起时,我们渐渐会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权力感”——如果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不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行动,那么我们就容易感到失望或沮丧;如果他们的行为合了我们的意,我们也不会心怀感恩。

对症下药:刻意练习感恩

前不久,朋友到我家喝茶,他给我看了他的婚礼照片——这是一段在花甲之年突如其来的爱情,是他在相伴了25年的挚爱伴侣过世后迎来的第二春。这位朋友写过几本关于恋爱的书,也总结出了让婚姻幸福美满的秘诀。他动情地告诉我:“我每天都会给她发几条短信,告诉她:‘我爱你,你真美,谢谢你。’”

“我非常感激能在生命中拥有一位新伴侣。让她知道她在我眼中很美,这并不难。有她在我的生命里,我真的很感恩。”

李·利普森特医生在去世前也对我提起了他对妻子的感恩。他说:“我很感激能在生命中得到这样的爱人,我很幸福。”

十年如一日,李一直用一套特殊的方法来培养对妻子的感恩之情。每天早餐,李都会在醒来之后进行冥想。他并不急着下床,而是张开双臂,让夫人移过来枕在他的胸口上重回梦乡。这时,抱着夫人的李便会进行45分钟的“感恩冥想”。

我猜,李或许从未将感恩之情对夫人大声地表达过,但他每天都会在心里培养对夫人的谢意。研究告诉我们,对于伴侣的感恩可以用来预测夫妻双方对于这段感情的满足感,而是否将感激表达出口与满足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请允许我再重复一次——如果能够培养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我们就能对这段情感关系更加满足;我们的朋友和伴侣也会感觉与我们更亲密、更享受这段关系。

我认为,这项研究真正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仅靠感恩,就能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稳固。

情感关系病症5:稳定与厌倦

长期恋爱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份安逸和稳定,但长时间的恋爱还真是有点儿无聊呢。研究发现,当恋爱进行至9~18个月期间,87%的恋人会失去刚开始相爱时的那种让膝盖发软的兴奋感。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情变了质,只是说这段感情不再新鲜了——虽还能食用,却远不如刚出炉时那么美味了。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感情生活中,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都会逐渐适应一成不变的环境与条件,研究人员将这种情况称作“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无论是一位情人、一双新鞋、一位新邻居还是一份新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新鲜而刺激的东西都会褪去往昔的光辉。

然而,以上内容中的关键词是“几乎”,因为在长期的婚姻关系中,有13%~20%的人成功地让爱之火一直燃烧下去。(这并不是说80%的夫妻都是不幸福的,只是说他们的婚姻并不是特别有情调或有激情。)根据享乐适应现象的研究者肯·谢尔登的理念来说,在上一堂有趣的课程或是在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时,我们并不容易受享乐适应的影响。

虽然我们能从长期恋爱关系中得到安慰,但它也会让我们感到无聊或对伴侣失去兴趣,这显然也是让我们与对方渐行渐远甚至矛盾四起的原因。好在,对于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法。

对症下药:玩儿点新花样

为恋情添柴加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你必须以牺牲安稳(有时用“懈怠”来说更准确)作为代价。具体做法如下:

•以脆弱的一面示人。 脆弱包括把感情暴露出来,承担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以脆弱的一面示人或许会让你不太舒服。切记,脆弱并不是软弱!脆弱的状态有助于创建信任以及亲密关系。

想要在感情中拿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一个简单(但并非总是轻松)的方法就是将你的感情暴露给对方。你有什么秘密是可以透露给相处已久的恋人的呢?如果你对爱人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为此,我从夫妻版的“即兴提问”游戏中选出了一小沓印好的提问卡片,用橡皮筋扎好后放在钱包里。刚开始的时候,我丈夫对此总是不屑一顾,不愿参与进来。但在我的坚持下,我们终于能聊一些工作和孩子之外的话题了。)

你也可以选择冒点儿险。下次度假的时候,去一个你从未去过又让你紧张的地方体验一下吧。你可以去卡拉OK厅里一展歌喉,也可以尝试一项刺激的运动项目,比如高空滑索或蹦极。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很有可能会将冒险时引发的高度刺激感与相互强烈吸引时的高度刺激感混为一谈,因为这两种状态给人的感觉很相似。无论事实是否如此,肾上腺素带来的刺激对于疲软的恋情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把翻新花样当成惯例。 我个人非常喜欢制定高效的惯例并培养积极的习惯。在恋情当中,我也提倡同样培养惯例和习惯,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你必须在恋情中增加花样,否则就会觉得理所当然或出现厌倦感。在习惯中添加新花样,你觉得这样的说法前后矛盾吗?

答案是否定的。你或许会在睡前进行一次感恩仪式,告诉你的爱人他让你欣赏的地方,那么,就向自己发起一个挑战:每天都说些不同的内容。保持每周约会一次的习惯,但要保证每次的内容都有所不同:选择不同的餐厅,选择不同的活动,把你在初次约会时讨对方欢心的招数都拿出来。

即便你不能接受冒险或是将感情暴露在别人面前,也请务必在你的恋爱惯例中加入一点点刺激感。例如,研究人员让一些夫妻将他们觉得刺激的事情列成清单(比如滑雪、尝试新的饭店等),那些一起实践过清单上所列事项的夫妻,更容易认同“在做让伴侣高兴的事情时,我自己也感到高兴”,以及“当我想到伴侣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的感觉”这样的观点。

•给你爱人一个惊喜。 (说不定你自己也能收获惊喜。)这一点并不比翻新花样难做。我的一位好朋友和她的丈夫选择不再一起计划约会内容,而是将约会的信息向对方完全保密。他们的活动也许并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冒险,但其中的惊喜元素却让约会变得新奇而刺激。研究显示,如果在积极的活动里添加不确定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本身就能增添乐趣。

在为爱人制造惊喜的同时,你也可以发掘对方为你制造的惊喜。有的事情你们可能已经一起做1 001遍了,但你仍可以从对方做事的方式上寻找新鲜因素。我们的大脑习惯于寻找规律,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之所以觉得新人和新事更令人兴奋,这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能从对方的行为之中找到怎样的规律,研究人员称之为“不确定性的诱惑”(Lure of ambiguity)。如果能在熟悉的人的身上找到新的东西,我们就更容易发觉对方变得有趣了。

此外,恋人们当然还可以把这些招数用在卧室里。做爱是绝大多数恋人彼此沟通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但就像恋爱关系本身一样,做爱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新鲜感。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也可以制造惊喜,从而为你的性生活带来新鲜感。

最后要说的是,这些建议是加深联系和拉近距离的方法,而不是规避冲突或避免被拒绝的方法。如果我们对于恋爱的目标是正面(比如说,我们想要为恋爱增添乐趣)而非负面(比如避免吵架或防止对方离我们而去)的,那么我们不但会对恋爱关系更满意,也不容易感到孤单或产生不安全感。这样一来,厌倦感自然就减弱了。

情感关系病症6:…厌烦与发脾气

对最亲近的人产生厌烦感,这种情况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我们的伴侣几乎一刻不停地惹人发火,孩子和同事也总是惹我们生气。孩子们不但把脏衣服乱放一气,还吵得人头疼,而且,他们总不能如我们所愿在正确的时间做该做的事。

当身边的人惹到你的时候,你常常会大声责备——“把声音关小点儿!”“我得告诉你几次你才能把餐具收十好?”“拜托你安静点儿!”在唠叨和批评的同时,你往往会使自己与他们越来越远,你们不仅会让对方产生戒心和怨怼,还会让他们对你产生同样的厌烦感。

对症下药:学会接受

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也很容易动怒,因此,我必须用更好的方式和他人沟通。这并非易事,而我的孩子们也会告诉你,我并不完美!但是,用让对方感觉愉快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是件好事。

当有人让我厌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身体的感觉上——这股厌烦感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紧张起来了?仅靠感觉踩在地上的双脚以及回到自己的身体之中,我便能安于当下了。

如果你感觉不到愤怒(或其他情绪)来自身体的哪个部分,那就试试“3–1–6”呼吸法:用三拍的时间慢慢吸气,憋气一拍,然后用六拍的时间将气彻底呼出去。重复至少三次。

为因动怒而产生的战或逃的应激反应画上句号,这一点非常关键。为此,我会有意放慢和加深自己的呼吸,我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会以同情之心看待对方。

如果我们不过早地给让我们动怒的人“定罪”,激发出同情之心也就更容易些。他人惹怒我们的行为背后有什么苦衷吗?有时,人们之所以做出让人讨厌的事情,或许是因为他们处在慌乱或压力之下,抑或是因为他们心存焦虑或因为其他事分了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同情与原谅作为送给他们的礼物。

有时,对别人发火其实是我们在转移对自己的愤怒和厌烦。当我赶时间的时候,孩子们的拖沓简直能让我恼火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尽力用同情之心对待自己。

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怒气其实是我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的标志。在吃饱喝足、精力充沛的时候,我很少会觉得家人惹我心烦;但当我又饿又乏的时候,却很容易进入孩子所说的“饿狠狠”的状态,所以,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当孩子们唱歌或玩耍的声音太大时,我的丈夫便会变得不耐烦(我们的4个孩子再加上他们所有的小伙伴,很快就能让整个家里噪声震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他人的不完美,同时也要认识到,让我们厌烦的人与事不会一直存在。日本人将这种观点叫作“侘び寂び”(wabi sabi,残缺之美),即从人或物的缺点中寻找美感的学问。在《无为而活》(Wabi Sabi Simple )一书中,理乍得·鲍威尔写道,残缺之美“让我们认识到世事无常、世事无终结,以及世事无完美这三个简单的真相”。孩子们的吵闹声正是他们天真可爱的原因;这些也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在家与我们共度的时间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类似的心理技巧叫作“减法思维”(mental subtraction)。如果有什么人或事让你厌烦,那就想象一下生活中少了这些人或事,你会有何感想?想象一下从我们的生活中“减掉”这些人或事的情形,便会让我们对其存在产生无上的感激。

正如《重塑正能量》(Hardwirng Happiness )的作者、神经心理学家里克·汉森所说:

接受他人并不意味着赞同他们、认可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利或是忽略他人对你产生的影响。我们仍然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对自己和他人进行保护和支持;或者,我们还可以选择对他人不加干涉。无论选择了哪种方法,你都接受了对方的现实状况。对于这种现状,你或许并不喜欢,或许觉得有更好的可能性,又或许会感到愤懑而伤心,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你已经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了。单从这一点来说,就是件好事,而且有时,你的接受还有助于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生气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他人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也会加深与他人的联结。

情感关系病症7:未解决的冲突

有时,我们的火气会难以遏制,与朋友、邻居、家人或是同事之间的冲突又很伤感情。当我们将细微的不满无限放大,或是将矛头指向他人时,这种批评就会对人际关系起到破坏性的打击。受到破坏性攻击的人表示,他们的烦躁和压力都会有所增加,而且,他们更容易选择以回避或抗拒的方式作为回应(而不是合作或妥协)。由此可见,尖锐的批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同样,寻求报复或把伤害压在心里也没有什么益处,而规避一切冲突的做法也几乎没什么效用。意见上的分歧、需求上的冲突、感情上的伤害,甚至彼此间的恶语相向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难免会出现,因此,选择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冲突是至关重要的。好消息是,在面对冲突时,我们对于自己的感受和行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主动权。

对症下药:一起解决问题

在试图解决与别人的冲突时,先把冲突进行归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冲突的种类包括以下4种:

(1)一次性的、可解决的问题。这种类型的冲突往往由特殊情况而起,而不是由我们的性格造成的。

比如说,你和同事在一项营销策略上无法达成一致,这就是个可以解决的冲突——最终,你们还是能达成共识的。

(2)周期性冲突。假如说你的老板天性争强好胜,你却生来喜欢与人合作,那么,上文中的营销策略之争就会牵扯到对竞争者的应对方式,而这时,这个问题就不是一次性的、可解决的了。婚姻研究者兼咨询师约翰·戈特曼及朱莉·戈特曼将这种夫妻矛盾称为“永恒的问题”。与可解决的问题不同,这些矛盾源于双方的性格、情感需求或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分歧,它们是无法化解的。

但是,这种冲突是可以进行调解的。邋遢的丈夫和有洁癖的妻子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女方想让房子像医院一样一尘不染,男方却到处乱堆东西。即便男方会承诺把自己的东西收十好,女方仍然不能将他改造成一个整洁干净的人。男方由于忙碌、压力或是懒惰而渐渐松懈,这使得女方又心生不满,矛盾再次浮出水面。如此周而复始。

那么,你能否得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呢?实际上,周期性的冲突可以拉近夫妻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这种感觉很美好。

(3)如果你和伴侣无法找到解决方案,或者某一方不愿意做出努力,那么,这个周期性的冲突就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举例来说,辱骂或虐待就是伪装成周期性冲突的无法化解的矛盾。

其他无法化解的矛盾并没有这么明显。我的一位朋友只有在非常伤心且需要丈夫的帮助时才会与他亲近,她厌倦了这种在压力(或焦虑)状态下才能与丈夫心灵相通的感觉。如果他们不能把这个矛盾转化为因个性差异而引发的周期性矛盾,那么这段感情也就无法再持续下去了。

(4)周而复始的冲突与周期性冲突相似,因为二者都是双方之间无休止的争执。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解决这类矛盾时绝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周而复始的冲突会让人感到沮丧和伤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让我们感到无人关爱、不被接受或遭人误解。这些冲突的特征,就是戈特曼夫妇发现的能够预示离婚的4个因素:戒备、轻蔑、指责以及不予回应。

若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争执,我们就能将周而复始的冲突转变为周期性冲突了。如果我们能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来处理冲突,那么结果就会迥然不同。

我们应与对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以下是我根据戈特曼夫妇的研究总结出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在不引发“血战”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以和平的方式表达不满

如果你是有怨气的那一方,那么你的重点就是将不满表达出来。这与指责、批评是两码事。表达不满应该就事论事,不要触发对方的应激反应。但批评则不同,批评会让对方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导致抵触、不予回应以及蔑视等可能破坏感情关系的行为。

假设你的伴侣最近没能帮你做饭,也不洗碗,只顾着自己看电视,让你又气又恼。那么,你可以:

(1)先感恩,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挑起话题的方式很重要。根据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无论有没有爆发大的争执、有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无论一方是否道歉或另一方是否接受,在96%的情况下,谈话开始后的三分钟便能够定乾坤。首先,你要表达感恩之情,然后再使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受——“当你做……的时候,会让我有……的感觉,因为……”关键在于,即便你真的动了怒,也不要挑起战争。不要说:“你总是不收十厨房,你真是个懒蛋。”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为咱们家付出了很多,我很感激。但是,我也想歇一歇呀。今天晚上你没帮我收十厨房,这让我挺生气的。”

(2)保持冷静,或者找个方法冷静下来。 切记,你的面前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你要确保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你处于非常情绪化、怒不可遏或戒备的状态之中,那就让自己停下来冷静一下。

你应努力做到:与对方约定一个时间,等你们冷静一些的时候再继续讨论。你可以出去走走或是做些能帮你放松下来的事。不要躲到角落里生闷气,也不要为了在争论中取胜而做盘算。

如何道歉

阿龙·拉扎尔(Aaron Lazare)对道歉心理学进行了广泛研究,他认为,有效的道歉至少包括以下因素中的一项:(1)认识到自己造成的伤害;(2)用不为自己辩护的方式进行解释;(3)表达悔意;(4)做出补救。

例如,你曾经骂丈夫是个“懒蛋”,但在读过这一章的内容后,你意识到首先表达感恩再抒发自己的感受才是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可以这样做出补救。

首先,承认自己冒犯了丈夫,但不要提及导致你生气的原因。你可以说“我很抱歉骂你懒蛋”,而不要说“我很抱歉骂你懒蛋,但你在厨房里确实一点儿忙也没给我帮”。

其次,你可以给出解释。不要忘了,如果你选择解释,那么你的解释中应当包括发自内心的忏悔,任何让对方感觉你没有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话都会让你的道歉失去效力。比如说,“我知道刚才听上去像是我在骂你懒蛋,但现在的孩子们经常会互相戏称对方‘懒蛋’”,这样的话不会加深你和爱人之间的信任。但是,如果你说“我当时心里很烦、脑子也很乱,真抱歉对你说了那样的话”,这或许会有所帮助。

再次,表达出你的悔意、愧疚,以及你的言论给对方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最后,有效的致歉往往会包含或实际或象征性的补救措施。你可以上前给对方一个歉意的吻,也可以主动为对方分担一些家务,以此作为谢罪的礼物。

(3)为对方考虑。 这一步能让你从抱怨转变为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不要对对方提出的观点一一反驳,而要表达出你的认同。与你有冲突的人并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与你共同解决问题的同伴。请记住你们共同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打造事业、培养后代,还是稳定恋情。为了解决问题,双方都需要满足对方的需求,都需要为对方考虑。

你应努力做到:至少同意对方的一部分观点。

不要这样做:不要在对方道歉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之后仍然抓着问题不放。如果你的伴侣说,“亲爱的,你说的对,所有活儿都让你一个人干的确不公平,我明天就帮忙”,那么,为对方考虑的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接受对方的道歉——“谢谢你跟我道歉,希望明天你能帮我一把。”

我知道这个建议看起来很浅显,但是当你的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很快就将问题解决或许会让你感觉“意犹未尽”。不要煽风点火地反复重提你的伴侣是多么不负责任,也不要回嘴说:“哦,是吗,我怎么觉得你没有那么抱歉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也质疑过丈夫道歉的诚意,也怀疑过他日后能否做出改变。但这么说,其实就是在让自己付出的努力前功尽弃。)

如果道歉的一方是你,那么你要明白,有效的道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你的道歉必须真诚。如果你做不到真诚,那就压根儿不要道歉,因为虚情假意的道歉比不道歉更容易惹人生气。

情感关系病症8:怀恨在心

或许你通过以上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处理,但想到几年以来你在厨房里形影相吊的情景,心里仍有愤懑。能让我们抓住不放、耿耿于怀的事情太多,就好像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受过伤的记分员在提醒说:“她又开始了。”

我们的愤怒和不满或许都有充分的理由,但如果我们不能宽恕别人,伤害的就是自己。敌意对健康有害(比如增加我们患心脏病的风险);报复会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升级,进而导致我们更加痛苦和焦虑。

怨恨就像是零和博弈——如果我们对愤怒、敌意、怨恨等负面情绪念念不忘,这些情绪就会阻碍我们对欢乐和感恩之情的体验。

对症下药:练习宽恕

研究人员发现,无法宽恕别人的人会变得焦虑、沮丧以及神经过敏。而大度的人就要自在得多。宽容的人不仅更加快乐、更加健康,而且拥有更多积极的社会关系。

“斯坦福宽容计划”的负责人弗雷德·拉斯金在关于宽容的研究和传播上花费了数十载的时间。他强调说:“宽恕并不是谚语所宣扬的遗忘,而是放手原谅。”

拉斯金开设了一门课程,教人们学会以宽恕之心对待最令人发指的恶行。在此,我把他的课程梳理成了几项技能,通过练习,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

•在感到烦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发展理解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辨识、接受以及谈论情感的方式进行练习,在受到伤害时更要如此。

•反复回味伤痛会给我们的心情造成负面的影响,要认识到宽恕带来的益处。我们的感受源于当下的思考和体验到的痛苦,并非之前受到的伤害——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释怀。

•切记,过度奢望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要学会放弃那些不受我们控制的事物,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我们有所把控的事物之上。

•如果你仍心存不满,那就向一个站在中立视角上的人来倾诉。请记住,最有效的报复就是好好过你的人生。如果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受到伤害之上,这其实就是在将力量交给伤害我们的人,也会让伤痛持续下去。

•通过写信来锻炼宽恕的能力(寄或不寄这封信你可以自己决定)。把伤害对你的影响以及痛苦写出来,告诉伤害你的人当时应该如何做,在信的末尾,明确表达你的谅解。比如:“我想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说的话会对我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为此,我原谅你对我的伤害。”

宽恕会随着练习而变得越来越容易,从小事入手,难度会更小。此外,宽恕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情感关系病症9:财富

说来也真蹊跷,财富竟是我们与别人创建深厚而美满的关系的阻碍。用财富堆砌社会地位不但有损我们的社交商和情商,还会使我们失去与人交往的兴趣,让我们变得无情和小气。

金钱上的富足容易让我们变得飞扬跋扈。研究发现,开着豪车的人无论是在十字路口遇到行人,还是看到停车标志时,停车的概率都较小。

许多人都认为金钱上的富足能够带来长久的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症下药:与他人分享财富

如果你资金丰厚、社会地位很高或是有拜金主义的倾向,那么你要知道,金钱能够为你带来实时的满足,但短暂的快乐却有可能让你赔上亲情与长久的幸福。

拜金主义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向外求索,将物质财产作为自卑感的安慰剂。你可以从内在去寻找人生意义、幸福和圆满。哪些内在的特质能够给你带来满足感呢?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时,他往往会对他人产生同情与关心。如果你家底殷实,那么,你或许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而这也会让你收获悲悯之心的种种益处。

几天前,我和十几岁的继女发生了一点儿小口角。当时,她和她的父亲起了争执,而我又饿又累,对他们的争吵忍无可忍。于是,我下了一堆连我自己也无法贯彻到底的“最后通牒”。可是,这一招一点儿效用也没有。她发现了我的破绽,说了一些伤人的话。我愣在那里,嘴巴像一条鱼一般一翕一张,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们俩都为这次争执生了一会儿闷气。几个小时过去了,临睡前,她走进卧室,在我的床边坐下,跟我聊起她刚刚看到的有趣的视频。平日里的她不会像现在这样健谈,她其实是在让我选择:我可以和她闲聊,假装几个小时之前什么也没发生;我也可以严词管教,让她对我尊重一些;当然,我也可以选择与她重归于好。

“刚才和你吵架,我很抱歉,”我轻声地说,用胳膊搂住她,“你知道吗,我非常爱你。”

“我也很抱歉,克里斯汀,”她一边说,一边靠过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刚才是有口无心,我也很爱你。”

“我也很爱你”——对于一位继母来说,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动听的了。所有的怨气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满满的爱。

我们的情感关系中常常会出现小裂缝,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检查伤口、追究责任,或是佯装矛盾从未出现甚至并不存在,但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把裂痕给修补起来。在此过程中,不要旧事重提,不要重揭旧伤,也不要以此投射未来。一个拥抱或一声“我爱你”,或是一句道歉和一份真诚的谢意,往往就足够了。

在修复感情关系中出现的裂痕时,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深厚。我的女儿莫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前些日子她告诉我,她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丢下最好的朋友艾玛和别的小伙伴玩耍,艾玛为此很伤心。

我关切地问她:“发现艾玛不开心后,你是怎么做的?”

“我告诉她,我不该不理她,我应该告诉她我和别人去玩了。所以我对她说,我很抱歉。我答应她,下次一定会告诉她。”

“艾玛怎么说?她现在感觉怎么样了?”我想要确定艾玛已经不难过了。

“哎,妈妈,”莫莉一边叹气一边说,仿佛是对我迟钝的反应很无奈,“你不知道吗?如果你对朋友做错了事,但你向她道歉了,那么你的朋友就会原谅你,然后你们就会变成更好的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