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整个过程更加具体化,让我们仍以前面提到的3岁孩子为例。这个3岁孩子已经较好地形成了操作习惯,但是,对于一个问题箱(problem box),情况就不同了。要想打开这个问题箱必须是在拥有了某种技能以后,例如,他必须按一个内在的小型木制开关。在我们把箱子呈现给他之前,先让他知道开启的箱子里面有一些糖果,然后我们关上箱子并告诉他如果他能够打开箱子,就能得到糖果。用他先前形成的操作习惯是不可能完全而又迅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天生的或非习得的各种反应也不能帮助他。怎么办呢?他必须依靠他先前的组织。如果他用先前控制玩具的组织来对待这一问题,那么他就会立刻对付眼前的问题——①拣起箱子;②用箱子猛击地板;③拖着箱子一圈圈地转;④把箱子推向踏脚板;⑤把箱子翻个身;⑥用拳头敲打箱子。换句话说,他运用了先前对待简单问题的各种习得的行为。他显示了他的全部活动技能——用他先前获得的组织来处理新的问题。让我们假设他拥有50个习得的和非习得的独立反应。在他首先试图打开箱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假定在他努力打开箱子之前,他几乎用尽了他所拥有的那些反应。所有的过程大约用去了20分钟时间。当他打开箱子时,我们给他一些糖果,然后关上箱子,再交给他。第二次,他用了较少的活动就打开了箱子;第三次则更少。在经过10次或不到10次的试验之后,他能够摒弃一些无用的活动来打开箱子,并且只用了2秒钟。
为什么时间会缩短?为什么那些在解决问题中不需要的活动会在整个过程中渐渐消失?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我认为我们中没有人已经简化了这个问题,以便真正用实验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试图解释我们称之为“频率”(frequency)和“最近基础”(recency basis)的东西,为什么有一种活动最终能坚持下来而其他所有的活动都消失了。我认为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们我们所意指的东西。我们给3岁孩子的每一个独立活动指派一个数字。我们把最后一个活动——按木制开关——指定为50。
第一次尝试中的所有50项活动按随机次序(chance order)显示(许多活动可能不止一次出现),让我们来看第一次尝试次序:
47,21,3,7,14,16,19,38,28,2,…,50
第二次尝试:
18,6,9,16,47,19,23,27,…,50
第三次尝试:
17,11,29,66,71,18,…,50
第九次尝试:
14,19,…,50
第十次尝试,尝试成功:50
换言之,数字50在整个系列中出现得越来越早,而且通过不断地尝试,其他活动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认为50这个反应是每次尝试中仅有的一个每次都出现的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用50是整个系列中最终结果的方法来处理实验中系列安排的环境——孩子得到了糖果,箱子关上并再一次给了他——因而50这个活动是最频繁地重复出现的一个活动,比其他49个活动更频繁。
由于50这个活动总是在先前的尝试中成为最后的反应,因此有理由相信它很快会在下一次成功的尝试中,在活动的系列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称它为“最近的因素”(factor of recency)。用最近的和频率的因素来解释习惯的形成已经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在他们中间有:乔治・皮博迪学院的约瑟夫・彼得森教授(Joseph Peterson of George Peabody College)和贝尔特朗・罗素教授(Bertrand Russell)。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至今还没有做过一次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性测试。只有少数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大多数心理学家甚至看不出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很可惜的。他们认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心地善良的仙女。例如,桑代克(Thorndike)说成功的活动刻上了愉快的印记,失败的活动刻上了不愉快的印记。大多数心理学家也在滔滔不绝地谈论人脑中新通路
的形成,就好像那里有一群火神(Vulcan)的小侍从,他们在人的神经系统中穿过,手持斧子和凿子,边跑边开凿新的通路,并且加深老的通路。
我不敢肯定当这个问题如此解释的时候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看待习惯形成的整个过程。不然的话,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自从在心理学中引入了条件反射的假设,并使许多事物简单化之后(我经常担心这会使事物过分地简化),我有了自己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