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容易执着于某个人,如父母或伴侣。我们与这个人拼命纠缠,互相抱怨,彼此伤害,明明已伤痕累累仍不肯放下——其实是不敢放下。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执着于某个人?
在第一部分《定律六:答案,在你自己心中》,我写道,这是因为,我们将这个人当成了自己心灵成长的答案。我们执着于父母,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改变了,我们就幸福了。我们执着于伴侣,也是因为我们认为,伴侣改变了,我们就幸福了。
执着的本质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另一个人改变,于是我们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
这种改造梦想,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只是程度的轻重不同。
那么,它为何这么普遍?根本的原因在于自恋。
特别小的孩子,都有一个心理特点:他会将妈妈和自己视为一体,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逻辑——妈妈对我好,说明我好;妈妈对我不好,说明我坏。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是好的,但他没有能力通过自我认可就达到这一点,他必须通过妈妈的认可才能达到这一点,而且他一开始也几乎是没有能力可以影响妈妈的,他只能期待妈妈的做法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他只能将焦点放在妈妈的身上,而他通过改造妈妈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也似乎是正确的。
这种通过改造别人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就由此扎根,随后扩展到他身边的其他重要亲人身上,譬如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身上。
然而,这种改造梦想,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一个妈妈怎么对待一个孩子,是这个妈妈的心理结构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和这个孩子的愿望没有什么关系。同样,一个爸爸怎么对待一个孩子,也是由这个爸爸的心理结构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与这个孩子关系不大。
可以说,改造别人的梦想,是最大的虚妄之一。但它的产生,又有着坚实的心理基础,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陷入这个虚妄之中。
越否认缺乏爱的真相,就越过敏
除了天然的自恋外,我们容易执着于改造梦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懒惰!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句话我们都听说过,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哪怕仅仅是改变自己一个很小的习惯都不容易,更何况改变自己的本性呢。改变自己太难,于是转而希望改变别人,所以无数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绝对不会为了爱人而改变,但他必须为我作出改变”。
然而,除非一个人主动愿意作出改变,否则他不会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发生改变。并且,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把他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于是,你越渴望一个人发生改变,那个人就越抵触你的意志,并会忍不住走向相反的方向。
所以,如果我们真想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朝着更健康、更幸福、更快乐的方向发展,我们就必须很清晰地告诉自己:放下改造梦想!
《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系列文章发表之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他们说,你写得很好,对我启发很大,但请告诉我改变的方法。
放下改造梦想,就是无比重要的方法。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也说,重要的不是去做什么,去想什么,而首先是放下。我们必须放下我们许多习惯了的虚妄,而改造别人的梦想,就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虚妄之一。
你真想改变吗?那么就要好好问问自己,你放下了改造别人的梦想了吗?你放下了对别人的执着了吗?你真的放下了吗?
一旦你当真放下改造梦想,放下对别人的执着,你势必会感到恐慌。
因为,对别人的执着是被当作救命稻草的,你死死抓着它,以为它是唯一能救你的,那么一旦连它也放下了,恐慌很容易到来。
恐慌的背后是答案
恐慌了,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任凭自己恐慌,由它去。这个恐慌也是一个虚妄。我们执着于某个事物,是为了逃避一些人生悲剧的真相。这个被我们紧紧抓着的事物,一旦被放下,我们就必须去面对真相,但我们一直是惧怕这个真相的,于是当看到自己就要面对它时,恐慌一下子就来了。
但恐慌过后,你的生命真相就会涌出,而不管是多么凄惨的人生真相,一旦你拥抱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拥抱真相本身就是解脱。
说到这儿,我忍不住又要讲Z的故事。我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讲过她的故事,标题是《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至今都不知道妈妈的去向,甚至连妈妈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爸爸是个花花公子,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照顾她。爱她的爷爷奶奶也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去世,最后她只剩下一个姑姑对她还不错,但姑姑也有自己的家要照料,不可能分给她太多的爱。
她的人生真相是“没有什么人爱我”,这个真相太惨了,她拒绝接受,于是她朝相反的方向努力,渴望赢得身边所有人的爱。她向亲人、同学和老师索取爱与认可,她特别努力地讨好他们,想尽办法赢得别人的赞誉。但是,没有人愿意接近她,因为她对于人际关系中的负面信息极其敏感,你做了9件令她开心的事,但有1件你做得不够好,她就会注意到并因此不开心。
这很容易理解,她一直试图逃避“没有什么人爱我”的人生真相,但这个真相不在别处,就在她心里。那么,无论她走到哪里,这个真相都紧紧跟着她。于是,她越想否认人生真相,就对别人的爱越执着,同时对别人的不爱越敏感,因为一点不爱的信息,就会触动她的潜意识,让她不得不去暂时面对人生真相。但这一直是她最怕的,所以每次不得不去面对时,她就会不开心,并对别人产生怨气。
结果,她特别努力地讨好别人,但别人都特别抵触她,不愿意接近她,她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她的表哥也回忆说,尽管她当时看起来很乖巧,但他和亲戚都不喜欢她,因为觉得她身上有很多刺。
到了小学四年级,她彻底陷入了绝望,于是想到了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她第一次认真回顾了自己短短的一生,发现自己的人生真是没有多少亮色,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但哭到最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涌出一句话:“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拥抱真相是走向解脱的唯一途径
这句话救了她。从此,她的性格发生巨变,以前她总是讨好别人,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但此后她不再讨好任何人,而将焦点放到了自己身上。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而她的人生也随之发生改变,她的人生态度越来越积极,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她的人生悲剧反而给了她力量。
Z得救了,她的办法不是别的,首先是放下,放下改造别人的渴望,放下对别人的执着。接下来,她陷入了恐慌,这还不是一般的恐慌,而是令她想到了死亡的恐慌,但她听任这恐慌进行,结果这恐慌最终化为最纯粹的悲伤。她在这纯粹的悲伤中自然地拥抱了她的人生真相,她第一次彻底地承认“你很惨”,结果这一彻底的承认立即把她从人生悲剧的旋涡中拉了出来,于是又出来了下半句彻底积极的话:“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这一句话是自然涌出的,Z没做过丝毫努力,她只是在放声痛哭而已。但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最根本性的治疗力量,这可以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来诠释:
只有眼前的“真相”才是实况,如果你能觉察到“真相”而不跳到相反的状态,这份觉察的本身就能带来秩序。
不是我们刻意去追求秩序,我们只需放下,放下执着的幻象,放下加诸别人身上的虚妄,如果恐慌产生,就听任恐慌进行。如果悲伤产生,就听任悲伤进行……最终,我们会在某一瞬间,彻底拥抱自己的人生真相,而也就在这一瞬间,我们被拯救了。
或许,你尝试过去拥抱人生真相,你悲伤了,你愤怒了,但于事无补,并且心态好像变得更加糟糕。那么,我建议你好好去体会一下,你的悲伤和愤怒中是不是仍然有着对别人的执着,你仍然渴望改变别人,于是悲伤成了哀怨,愤怒成了怨恨。只要掺杂着对别人的执着,你的悲伤和愤怒就不会是治疗性的。
我听了数以千计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比Z更悲惨。这可能恰恰是她被拯救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数人也有过放声痛哭的经历,但这种痛哭中,多数人总还有亲人可以期望,于是无意中继续着对他人的执着,但Z不同,她身边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她对所有亲人都失去了期望,并且她还没有一个朋友,她只剩下了她自己。她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放弃改造梦想,她放弃得如此彻底,于是奇迹产生了。
觉察到执着,就能放下了
拥抱真相是走向解脱的唯一途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必须诚实地直面自己的人生真相,这时不管产生什么感受,都要尊重它,而随着感受越来越纯粹,它最终会将你带向解脱。
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一天晚上约12时,我准备睡觉前,打开了邮箱,想最后收一下电子邮件,也的确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里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的弟弟最近老觉得有鬼跟着自己,该怎么办?
这封信令我毛骨悚然,一股寒气从脚下腾地升起,令我一下子陷入了恐惧中。不行,不能就这么睡觉,会做噩梦的,我对自己说,应该做一些阳光点的事把这个恐惧冲一冲。于是,我没关电脑,一会儿读一些轻松快乐的文字,一会儿又翻看了一些自己拍摄的照片,还做了些其他琐事。但是,那个恐惧会不时地袭击我一下,令我再次陷入恐惧中。
这样过了约一个小时,我突然醒悟过来,质问自己,你不是整天和别人讲要自我觉察吗,你为什么不试试这个办法,为什么非和恐惧对抗?
于是,我停止做事,听任自己恐慌,也听任恐慌之后的其他情绪带我走向任何地方。这样过了几分钟后,我脑子里就跳出了一个答案:最大的恐惧是孤独。
这句话一出来,我立即理解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即也从恐惧中解脱了出来。原来,我这两天是打算斩断一个重要关系,但那样会令自己陷入极其孤独的状态,而当还执着于别人时,那么再没有人牵系的孤独其实就意味着最大的恐惧。
当你对自己的执着不够了解时,这份执着就会控制你,但你一旦认识到它是什么,那么你立即会发现,这个执着其实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那么相应的,依附在这个执着上的恐慌也就可以破掉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拥抱真相的事例,假若你这样的事越来越多,那么你就会觉察到并破掉自己许多不必要的执着,你的心灵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成长。
再回到所谓的“改变方法”上来。我个人认为,谈到“改变方法”,不做什么,或许比做什么更重要,因为“做什么”很容易发展成一种新的执着。一些方法的确很有价值,但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我们最好先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了解自己的执着,以及为什么会产生那些执着。如果不做了解的工作,而试图直接使用方法来改变自己,那么你很容易会再次回到老路上,因为你的内心并没有改变。
有时候,我们渴望方法,是因为我们发现,尽管知道了无数道理,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这些道理和你还没有关系,它们还不是你自己的。你必须通过自我觉察,清晰地捕捉到这些道理的确在你自己身上的展现,等你捕捉到这些信息后,好的转变自然就会发生了。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后,这些道理才成了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