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方哲学十五讲 » 西方哲学十五讲全文在线阅读

第六讲 晚期希腊哲学

关灯直达底部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亚学派 怀疑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所谓“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一般指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至公元前31年罗马人征服埃及,也有学者主张这个时期从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登基开始算起。(注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220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6年登上了马其顿王国的王位,此时的希腊不得不俯首称臣。公元前334年,他率领马其顿士兵进攻波斯,占领小亚细亚,攻占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30年,征服整个波斯,次年继续东进至兴都库什山和大夏(阿富汗北部),进入印度,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这一天然屏障,也许历史将记载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汇,世界历史也可能被改写。面对喜马拉雅山,亚历山大大帝只有“望山兴叹”,加之士兵极度厌战,不得不退回巴比伦,公元前323年突然去世。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国三分天下,又存在了三个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征服和其后出现的几个王国,将希腊文化扩张开来,与不同的文明相混合,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希腊文化的新文化,史称“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1世纪,罗马崛起,征服了马其顿和埃及,从而结束了希腊化时期,开始了罗马时代。罗马共和国与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一向被人们看做是古代民主制的典范,但战争最终将罗马改造成为伟大的军事帝国。建立在对其他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掠夺的基础上的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被称为“民族大监狱”。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两个部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摧毁,而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则苟延残喘,直到1453年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人不是一个爱好思辨的民族,加之罗马帝国建立在军事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基础上,无暇顾及抽象的哲学思考,没有留下像样的精神遗产,其哲学思想不过是希腊哲学的延续。所以,尽管这个时期的哲学经过了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但是我们并不称之为“希腊罗马哲学”,而是称之为“晚期希腊哲学”。

与以前的哲学相比,晚期希腊哲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学说,通常是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而且由于理性思辨的衰微,带有退回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前去的倾向,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具有比较浓厚的感性色彩。二是因为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陷入了对生与死等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具有伦理化的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剧变的反映。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融合,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普遍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其次是学术发展的结果。随着亚历山大里亚城文化地位的确立和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逐渐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几何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逐步脱离哲学而分化出去,一时间不可能再出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种综合性的哲学体系,而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伦理学等问题却更加突现出来了。最后是哲学内部的争论。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家那种穷究天理的思辨精神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哲学形态,遭到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当希腊哲学因内部争论而变得不如过去自信和强大时,罗马人和东方人的实用态度及宗教观点便乘虚而入,引起了哲学家们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希腊化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进步超过了17世纪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首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以及其后继者相互之间的征战,刺激了经济和对技术的需要。其次是希腊科学与中东科学之间的直接交流发挥了促进的作用。最后,在希腊文化的熏陶下,希腊化时期的国王们大多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例如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是历史上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它包括天文台、实验室、解剖室、植物园、动物园和一个藏书50万至70万册的图书馆。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公元前260)撰写了《几何学原理》,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其严密的演绎性公理化系统成为科学甚至哲学的典范。叙拉古(在今西西里岛东部)人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建立了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并且做出了许多发明。托勒密根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而提出的基于地心说的宇宙图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但亚利斯托克却独具慧眼,认为居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可惜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医学方面,解剖学的研究使人们首次了解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功能。与此同时,建筑和艺术也硕果累累,法罗斯岛上的灯塔和罗得岛上的太阳神神像位列古代七大奇迹之中,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拉奥孔等不朽的雕像亦创作于这个时期。当然,罗马在帝国初年也曾一度出现“黄金时代”,在科学方面有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加图的《农业论》和斯特拉波的《地理学》等巨著问世,史学方面有李维的《罗马史》、塔西陀的《编年史》和《历史》、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与第奥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等,文学方面则有维吉尔、贺拉斯等。另外,查士丁尼大帝汇集编纂的罗马法典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法律体系。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八百多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柏拉图去世之后,柏拉图学园虽然以正统自居,但除了宣讲柏拉图的学说而外,没有新的思想。思想活跃的倒是那些学园之外的哲学流派,主要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这一时期的哲学问题相对于以往的哲学“缩小”了,主要集中在人生哲学方面,因而德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称之为“伦理学时期”:“由于希腊生活的理想世界已分崩离析,由于民族的宗教日益淹没在客观世界的习俗中,由于被剥夺了独立性的和破碎的政治生活不再唤起虔诚,每个人在心灵深处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因此更迫切需要人生目的的科学理论,更迫切需要保证个人幸福的智慧了”(注2:〔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第211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无论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还是新柏拉图主义(怀疑主义是以否定的方式),哲学家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那就是寻求心灵的安宁。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因而要达到心灵的安宁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所以在这个时期,哲学一般被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形而上学(物理学)是基础,逻辑学(认识论)是工具,伦理学是目的。